九年级物理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一、课时知识结构
册章
编号
知识点
一级主题
二级主题
课标要求
能力要求
九年级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
1
温度与温度计
物质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1.1.2
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发表自己的见解。1.1.3
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1.1.4
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了解、知道、实验探究
2
熔化与凝固的特点及应用
3
汽化与液化的特点及应用
4
升华与凝华的特点及应用
5
自然界的水循环与节约用水
二、课时教学目标细目表
三、课时教学设计
【主题】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复习课
【课程标准】
1.1.2
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发表自己的见解。
1.1.3
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1.1.4
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课标解读】
1.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并对常见温度能大致估测。
2.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3.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内容分析】
本章的学习中以人们最熟悉的、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形形色色的水为线索,通过对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事例的观察和分析,在探究过程中,学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认识水的三种状态相互转化的条件,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现象,总结、归纳出物态变化的条件和特点。最后从水是生命之源,联系当前全球面临的缺水及水污染问题提出珍惜每一滴水,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新课题,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本章通过对固体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的实验探究,再一次展现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学生在八年级物理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全过程,通过绘制熔化时的温度变化和水沸腾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曲线来尝试用图像的方法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从而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
【学情分析】
物态变化是我们日常生活、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本身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作为复习课考虑到学生刚学完这部分知识,对于比较基础的部分知识学生还是掌握的比较好,学生只是对物态变化的判断以及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把握得不是太好。所以我预设:本章的复习,主要是理清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对熔化和凝固的特点进行重点强调,并教会学生判断物态变化的技巧。
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实验探究能力,能发现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并提出一些科学问题进行探究,学生的求知欲强,探究和讨论的风气较浓厚。但他们易于用生活观念代替物理概念,学习物理的思维障碍表现为凝固性、片面性和干扰性障碍,因此需要多接触真实、具体的物理情境,提高从真实、具体的物理情境中获得信息的辨识能力,暴露出错误观念并加以纠正。
从学习内容来看,这部分知识和自然现象与学生身边的事物联系较为密切,只要教学情境创设合理,就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保持探究自然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习目标】
1.会估计生活中常见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2.知道物质三种形态的基本特征,能辨别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放热情况。
3.回忆探究“固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实验过程,知道实验器材选择与组装的原则;实验中观察和测量的内容;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实验得出的结论等。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现象。
【重点和难点】
1.重点: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的判断;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晶体熔化和水沸腾的特点。
2.难点: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现象。
信息化资源:《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复习》教学PPT、视频。
【评价设计】
1.通过评价活动三以及课堂检测4,竞赛pk2、4、6题检测目标1的达成。
2.通过评价活动一、二以及课堂检测1、2,竞赛pk1、3、5、7题检测目标2的达成。
3.通过评价活动三以及课堂检测4,竞赛pk8、9题检测目标3的达成。
4.通过评价活动四以及课堂检测3,竞赛pk1、5题检测目标4的达成。
【学习过程】
评价活动方案
评价活动一:引入复习课,出示本章复习目标和知识结构图
活动任务一:观看视频,引发思考。
播放视频:炎热的夏天里,同学们一定喜欢吃冰激凌吧,可是谁吃过冒“热气”的冰激凌?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请欣赏冰激凌新吃法。引发学生思考后引入复习课。(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常见的现象引发物理思考,同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要通过复习找到答案来了解奥秘。)
评价标准:
能认真观看录像,认真观察,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活动任务二:课前检测两分钟。
通过课前检测,6个物态变化现象,填写名称及吸放热连线。让教师和学生对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有初步的了解。
在(
)内填上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的名称,并连线吸放热情况
A冰箱冷冻室内壁白“霜”
(
)
B花草上小露珠
(
)
C池塘的水面结冰
(
)
D云中小冰粒下落过程中变成雨点
(
)
E烧水时冒“白气”
(
)
F清晨的雾散去
(
)
活动任务三:了解本章复习目标。
进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的复习,首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复习目标,在导学案上适当勾画难点。
(设计意图:学生明确目标提高复习的主动性。展示目标对师生都是约束。完成任务、达成目标。不盲目,提高复习效益)
活动任务四:出示本章知识结构图。。
本章内容包括两部分——温度和物态变化,一个物理量、一个测量仪器、六种物态变化,,物态变化中含有一些概念和规律。
我们按辨析现象—物理原理—社会应用线索进行具体复习,完善知识网络。(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物理新课程理念。)
评价标准:
能认真观察,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善于观察分析物理事实,发现问题能积极主动思考,探求物理结论,能逐步学会自己构建复习课的知识结构图
评价活动二:辨析现象
活动任务一:辨析大自然中的物态变化现象。
以水循环为例,用PPT动态形象图画展示。让学生熟悉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放热情况
评价标准:
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回答问题。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能所学知识分析和表述,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善于探求和分析物理结论,表达能力强。
活动任务二:辨析日常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引导学生进行辨析分别属于哪种物态变化。(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物理就在生活中,只要细心观察,善于思考,生活中处处皆物理)
评价标准:
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回答问题。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能所学知识分析和表述,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善于探求和分析物理结论,表达能力强。
评价活动三:物理原理
活动任务一:了解温度与温度计
1.摄氏温度规定:规定0℃、100℃依据?
2.温度计及其使用方法
评价标准:
善于观察分析物理事实,发现问题能积极主动思考,探求物理规律。
活动任务二:探究固体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小组讨论:
1.组装实验仪器的顺序?采用“水浴法”加热的好处?
2.实验中需要观察和测量的项目有哪些?需要哪些测量工具?
3.晶体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的温度和状态如何变化?
4.晶体熔化的条件是什么?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什么?
(设计意图:以培养学生对实验探究课能从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择及安装、实验方法的优化、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结论的得出以及实验方案的评估等环节进行自主复习和梳理的能力。)
评价标准:
能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回答问题。积极与同伴合作,主动参与交流和实验探究过程,合作意识强,认真思考,有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善于观察分析物理事实,发现问题能积极主动思考,探求物理结论。
活动任务三:探究水沸腾的特点
小组讨论:
1.实验时需要测量什么数据?
2.实验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适当缩短加热到沸腾的时间?
3.水在什么情况下会沸腾?在沸腾过程中的特点?
4.实验时,为什么水的沸点有时低于或高于100
℃?
评价标准:
能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回答问题。积极与同伴合作,主动参与交流和实验探究
过程,合作意识强,认真思考,有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善于观察分
析物理事实,发现问题能积极主动思考,探求物理结论。
活动任务四:拓展提升:“白气”现象相同点和不同点
1.打开冰箱门冒出白气;
2.冬天在北方的户外呼气时呼出白气;
3.烧开水时壶嘴喷出白气;
4.撕开雪糕包装纸时冒出白气;
相同点:水蒸气遇到比其温度低的物体液化而成。
不同点:何处的水蒸气?
遇到哪个低温物体?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对现象的更深层次分析,对学生的知识理解进行一定程度的拓展提升。)
评价标准:
能认真认真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表达能力强。
评价活动四:社会应用
1.出示图片举例说明生活中像汽化吸热、熔化吸热以及凝固放热的社会应用,并让学生认真观看视频,认识了解一些其他物态变化知识的应用以及吸、放热的应用。
2.介绍干冰升华吸热的用途:舞台的云雾效果、食物保鲜和人工降雨等。并引导学生分析人工降雨的发生的三个物态变化过程和冰箱的制冷原理。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了解并总结物态变化知识的应用以及吸放热的社会应用,从物理走向社会,让学生充分体会物理学科的无穷魅力和物理知识的强大用途。)
3.播放视频,揭秘神秘的冰激凌。
评价标准:
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善于观察分析物理事实,探求物理规律。
课堂小结:
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
布置作业:
请尝试画出本章复习内容的思维导图,比一比谁设计的最棒!
课堂检测:
1.2017年5月5日,我国首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起飞。飞机装有无锡某企业生产的3D打印钛合金舱门件,3D打印的技术之一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会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按构件形状重新凝固成型。
2.“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
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稀”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3.夏天天气炎热,为了防止食物腐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运输车辆上放干冰,利用干冰汽化吸热给食品降温
B.把食材放在冰块上,利用冰块熔化吸热给食材降温
C.给放食材的盒子上盖上湿毛巾,利用水的升华吸热给食材降温
D.把食物放入冰箱内,利用冷凝剂液化吸热,使冰箱内部温度降低
4.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
90
92
94
98
98
98
98
98
(1)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请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内。
(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
由水的沸点,可判断出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高
于”、“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
(3)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
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
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沪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复习课
温度与物态变化
温度
概念
温度计
温度计的使用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物态变化
凝固(放热)
液化(放热)
升华(吸热)
凝华(放热)
熔化(吸热)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实验
汽化(吸热)
水沸腾的实验
吸热
放热(共29张PPT)
完成学案中课前检测内容,时间2min。
复习目标
1.会估计生活中常见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使用方法。
2.能熟练辨别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放热情况。
3.回忆探究“固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实验过程,知道实验器材选择与组装的原则;实验中观察和测量的内容;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实验得出的结论等。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现象。
知识结构
温度与物态变化
温度
单位
物态变化
温度计的原理
温度计的使用
固
态
液
态
气
态
熔化
汽化
升华
液化
凝固
凝华
吸热
放热
抓住前后状态
判断物态变化的方法:
高空
水蒸气
地面
小水滴
小冰晶
液化
花草上
尘埃上
凝华
花草上
温度降低
熔化
雨
雪
雾
露
霜
液化
液化
凝华
一、辨析现象
正在消融的冰凌
蜡烛在慢慢变短
一、辨析现象(生活中)
壶嘴冒“白气”
固体清新剂
慢慢变少
霜
饮料瓶“出汗”
温度
单位
摄氏度规定
0℃
冰水混合物
在1标准大气压下
100℃
沸水
二、物理原理
常考温度的估测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
(1个标准大气压下),
人感觉到温暖而又舒适的温度约
,
成年人的正常体温约为
,
洗澡时水温约
,
沸水的温度为
100
℃(1个标准大气压下)。
温度知多少
25℃
37℃
40℃
温度
温度计
单位
摄氏度规定
30
交流与讨论一:
1.组装实验仪器的顺序?采用“水浴法”加热的好处?
2.实验中需要观察和测量的项目有哪些?需要哪些测量工具?
3.晶体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的温度和状态如何变化?
4.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什么?
实验一:探究固体熔化时的特点
实验二:观察水的沸腾特点
交流与讨论二:
1.实验时需要测量什么数据?
2.实验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适当缩短加热到沸腾的时间?
3.水在什么情况下会沸腾?在沸腾过程中的特点?
4.实验时,为什么水的沸点有时低于或高于100
℃?
拓展提升:“白气”现象相同点和不同点
△打开冰箱门冒出“白气”。
△撕开冰棍包装纸时冒出“白气”。
△冬天在北方的户外呼气时呼出“白气”。
△烧开水时壶嘴喷出“白气”。
相同点:水蒸气遇到比其温度低的物体液化而成。
不同点:何处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
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固
态
液
态
气
态
熔化
凝固
汽化
液化
升华
凝华
吸
热
放
热
吸热与放热
三、社会应用
吸热的应用
干冰是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零下78.5摄氏度存在的固态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干冰吸热可直接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
人工降雨中,干冰到雨经历了三个物态变化的过程:一是干冰的
,使周围空气的温度下降;二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成小冰晶;三是小冰晶下落遇到热的气流
成小水珠,水珠下落到地面就形成雨。
升华吸热
凝华
熔化
吸热的应用
1.液态制冷剂在冷冻室的蒸发器中要
热量,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2.气态制冷剂在冰箱外的冷凝器中要
热量,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3.
是地球的天然屏障,使地球的生命免遭强烈紫外线伤害。“氟利昂”会破坏它,现在我国已禁止生产、销售用“氟利昂”做制冷剂的冰箱和空调了。
吸收
汽化
放出
液化
臭氧层
吸热的应用
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
组间PK“飞花令”:《物态变化》知多少
1.小组成员最先举手的先选题;
2.重复作答不计分;
3.
群答不计分;
4.在规定时间得分多的小组获胜!
1分:
2分:
3分:
3
2
1
4
5
6
7
8
9
1.气锅鸡是常见的一道菜,其做法是:将盛有小鸡块和佐料的气锅(如图)放在盛有清水的汤锅之上,再放到火上蒸。为了保持鸡肉原汁原味,主要是蒸气通过气锅中间的气嘴将鸡蒸熟。汤汁是蒸气__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液化
2.济南一月份的平均气温约为( )
A.-10
℃
B.5
℃
C.15
℃
D.20
℃
A
5.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 )
A.初春,湖面的冰层变薄
B.盛夏,阳光下湿衣服晒干
C.深秋,草叶上出现露珠
D.严冬,室内玻璃窗上形成冰花
3.下列各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
)
A.春天,清晨河面淡淡的白雾
B.夏天,玻璃上的水很快变干
C.秋天,日出后露珠渐渐消失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
D
4.实验室里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的规律制成的,如图所示,液体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操作正确的是
图。
热胀冷缩
丁
5.把一小块冰放在手心里,小冰块会慢慢地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水;同时,手会感觉到凉,这说明冰在这一过程中要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熔化
吸收
6.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
℃,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
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
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
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
C
7.如图所示,简易的太阳能净水器可以将污水净化并收集起来。在净水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污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需要吸热,是升华现象
B.污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需要放热,是汽化现象
C.水蒸气变成小水滴的过程需要放热,是液化现象
D.水蒸气变成小水滴的过程需要放热,是凝华现象
C
8.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
。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
℃。
(3)实验中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对应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像丙。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使物质均匀受热
2
不变
晶体
9.小明用图甲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温度/℃
90
92.4
94.4
95.6
96.8
98
98
98
(1)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_
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当地大气压强_
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2)图__(选填“丙”或“丁”)能反映水沸腾前产生气泡的情形。
(3)小华觉得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偏长,请你给他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
。
减少水的质量或提高水的初温
98
低于
丙
课后作业
请尝试画出本章复习内容的思维导图,
比一比谁设计的最棒!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复习课
课堂检测
1.2017年5月5日,我国首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起飞。飞机装有无锡某企业生产的3D打印钛合金舱门件,3D打印的技术之一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会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按构件形状重新凝固成型。
2.“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
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稀”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3.夏天天气炎热,为了防止食物腐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运输车辆上放干冰,利用干冰汽化吸热给食品降温
B.把食材放在冰块上,利用冰块熔化吸热给食材降温
C.给放食材的盒子上盖上湿毛巾,利用水的升华吸热给食材降温
D.把食物放入冰箱内,利用冷凝剂液化吸热,使冰箱内部温度降低
4.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
90
92
94
98
98
98
98
98
(1)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请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内。
(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
由水的沸点,可判断出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高
于”、“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
(3)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
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
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