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件(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件(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09 20:52: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1.先秦:商业在_____已经有了初步发展。西周时期,骨贝和_____被当作货币来流
通。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2.汉代: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
3.唐代:水陆商运都十分发达,其中在陆路商运中还出现了客舍、_____、车坊等
服务于商运的辅助性经营场所。
4.宋元:海外商运发展迅速,中国商品远销海外。北宋时的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
早的纸币“_____”。
5.明清: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_____和按地域结成的商帮。其中晋商和
_____的势力最为强大。
商代
铜贝
邸店
交子
徽商
会馆
二、“市”的发展与商业都会的崛起
(一)“市”的发展
朝代
发展概况

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长安正式的“市”有九处
南北朝
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政府设“草市尉”实行行政管理

“草市”的作用显著,逐渐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

突破了___________________;城郊和乡村也出现了市;商业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草市”已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
设施
明清
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相当繁华
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二)商业都会的崛起(请正确连线)
·【易错点拨】
明清时期出现了商帮,徽商和晋商出现并呈现出明显的特点。商帮有各自的经营范围;财力雄厚;徽商奢侈,晋商节俭。
·【图解识记】
古代商业发展
·【核心概念】
市、草市、夜市、晓市
(1)城市中的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变。
(2)草市主要是指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市的地域限制。
(3)夜市冲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
(4)晓市即早市,也冲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
·【易错点拨】
古代“城”与“市”
  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以后“城”“市”结合,成为社会的中心,商业的繁荣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
·【图解识记】
古代城市的发展与演变
关键能力·素养探究
主题一 古代商业的发展
【史论阐释】
一、中国古代商业繁荣的原因和表现
1.原因:
(1)政治: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2)经济: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政策:政府开明开放的政策。
(4)交通: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2.表现:
  (1)大都市的出现,如长安、洛阳、扬州。
(2)商业活动范围扩大,对外贸易发展。出现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
【特别提醒】
  从城市的商业活动看,随着时代的变迁,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如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商人的地位也日渐提高,市场逐渐多样化。
二、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
1.商业市场的形式多样:如城市中的市,有晓市、夜市之分;城郊和乡村的草市等。
2.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各朝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到明清时期,又兴起了一批工商业市镇。
3.对外贸易发达:以丝绸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构成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进沿海港口城市的兴盛。
4.货币种类丰富:在货币流通领域,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朝时形成了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
5.商人群体活跃:到明清时实力雄厚的区域性商人群体组成了商帮——徽商、晋商等。
6.商业地位低下: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社会地位较低;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占主导地位。
【素养探究】
 史料一 “白圭,周人也。……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与:出售)。……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经商之事),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1)据史料一归纳白圭的经商理念。(史料实证)
提示: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掌握经商时机,当机立断;讲究经商计谋策略。
史料二 “明清两朝,都是延续了数百年的统一王朝,政治统一和社会相对安定”,“(明万历年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指徽州),江北则推山右(指山西)。新安大贾,鱼盐为业。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2)据史料二比较“富室之称雄者”的不同之处。(历史解释)
提示:经营的商品有所不同;徽商奢侈,晋商节俭。
主题二 “市”的发展和商业都会的崛起
【史论阐释】
一、宋朝“市”的发展的突破
1.坊与市的界限:宋朝以前,坊与市严格分开,宋朝时坊与市的界限被打破。
2.经营时间:宋朝以前按时开市、闭市,宋朝时经营时间不再受限制。
3.政府监管:宋朝以前,市场交易受官府严格监管,宋朝时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吏直接监管。
【特别提醒】
自周秦至唐代,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宋代,城市商业呈现繁荣的景象。自此,城市中已没有了坊市的限制,市场的启闭也没有了统一的时间规定,并出现了夜市、晓市等。城市的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限制,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二、中国古代商业都市发展规律
从兴起的原因看,战国到汉代的城市多是因为政治中心、军事重镇而兴起为商业都市。唐宋以来,商业都市多以工商业发展兴起;从功能看,商业都市的政治功能逐渐减弱,经济功能逐渐增强;从地域分布看,商业都市从战国到唐朝主要分布在北方,到唐朝以后,南方的都市数量明显多于北方,明清时期,江南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1.从城市的功能看,唐代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之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
2.从城市的商业活动看,随着时代的变迁,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如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商人的地位也日渐提高,市场逐渐多样化。
3.从城市的数量和规模看,到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繁华城市的数量增多,而且还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
4.从地区分布看,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城市的重点分布区域发生了由北向南转移的变化,特别是在明清时期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都分布在江南地区。
【特别提醒】
  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成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以农业经济为基础作为统治阶级政治中心发展起来的“城”,另一种是以工商业经济为基础的作为商品交换中心发展起来的“市”。
【素养探究】
 史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1)结合史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市”的特点。(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提示:由政府设置于城中;与居民区分开;经营位置、交易时间有限制;重视对市场的管理。
史料二 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中国古代史》
(2)根据史料二指出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提示:打破坊市界限,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1.(2020·萍乡高一检测)从公元994年起到公元1005年,成都没有铸过钱币。但是,市场上并没有出现钱荒,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
A.白银资源丰富      
B.铁钱数量充足
C.民间发行交子
D.战乱后经济萧条
【解析】选C。铸钱停止而没有出现钱荒,说明金属货币的功能被取代,而公元994年到公元1005年为我国北宋时期,成都在四川境内,可判断原因为纸币的发行,交子为宋代四川境内出现的纸币。故C正确。
【补偿训练】
  北魏时期出现了“舟车所通,足迹所履,莫不商贩”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  )
A.小农经济解体   
B.商品交易活跃
C.人口大量流亡
D.商贩人员稀少
【解析】选B。“舟车所通,足迹所履,莫不商贩”体现商人的足迹遍及所有交通便利的场所,反映了商品贸易活跃。
2.如图所示的“长安市长”在当时的主要职责应是管理
(  )
A.行政
B.军政
C.司法
D.贸易
【解析】选D。古代中国的“市”是进行集中贸易的场所,“市长”是管理贸易的官员,故选D。
【补偿训练】
  下图为北宋末年汴京城(今开封)示意图,其中有一处不符合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图中错误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选D。抓住题干中限定词“图中错误的是”,宋朝时期的商业打破了时间界限,出现了夜市,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开封府是北宋时期行政、司法的衙署,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瓦子”是宋朝出现的娱乐场所,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徽商是明清时期出现的商帮之一,故D错误,符合题意。
3.(2020·珠海高一检测)白居易《卖炭翁》一诗中写道:“晓驾炭车碾冰辙”(来到长安城),“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此处的“市”是指
(  )
A.没有行政管理的草市
B.严格管制的集中市场
C.沿街开铺的街市
D.地方自治的市镇
【解析】选B。草市出现在城外交通便利、人流量大的地方,与题中“长安城”不符合,故A错误;唐代对市的设立和管理严格,故B正确;唐代实行坊市分离,沿街开铺的街市还未出现,故C错误;市镇自治说法错误,故D错误。
【补偿训练】
  杜牧曾说,“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由此可见唐代
(  )
A.“市”突破了时空上的限制
B.经济中心转移到了江淮地区
C.都市中形成了繁荣的商业区
D.草市繁荣且多设于交通便利之处
【解析】选D。草市只反映出“市”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故A错误;江淮草市的发展并不能说明江淮地区成为经济中心,故B错误;草市是都市之外自发形成的市场,故C错误;“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反映出草市繁荣且多设于交通便利之处,故D正确。
4.据记载,宋代东京汴梁宣德楼南边一条“车驾出入”的御街及其两边的御廊,也“许市人买卖于其间”。这反映了
(  )
A.市场规划混乱
B.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C.中央集权削弱
D.城市防御功能增强
【解析】选B。材料“许市人买卖于其间”体现了北宋时期商业的发展,说明城市经济功能增强,故答案为B。
5.中国古代饮茶之风始于唐,盛于宋。到宋代,茶叶已成为中原及周边各族人民“一日不可以无”的日常消费品,对宋代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戎茶马之市,自宋已然。盖土蕃潼酪腥膻,非茶不解其毒……(中原)藉之可以得马。以草木之叶,易边场之用,利之最大者也。
——[明]谢肇淛《五杂俎》
材料二 蜀中旧使交子(纸币),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
——[宋]苏辙《论蜀茶五害状》
材料三 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茶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
——[宋]庄绰《鸡肋编》
材料四 (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茶叶专卖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茶叶贸易对宋代商品经济的影响。
【解析】第(1)题,由材料一“西戎茶马之市……(中原)藉之可以得马”,再结合所学知识,宋代与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吐蕃等并立,可以得出增强军事力量的结论;从材料一“利之最大者也”可以得出增加财政收入,促进贸易发展。第(2)题,由材料二可以得出促进纸币流通;从材料三可以得出经济城镇兴起,地域商人出现;从材料四可得出城市繁荣。
答案:(1)增加财政收入;促进贸易发展;增强军事力量。
(2)促进纸币流通;经济城镇兴起,地域商人出现;城市商业繁荣,市井生活丰富多彩。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