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 必修四 6.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21张)+诵读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 必修四 6.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21张)+诵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09 20:39:57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弓如霹雳惊弦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而去
怎见气吞万里如虎
 
一笑人间万事
春风不染白发
  
怎忘寒冬冰秋
醉里且贪欢笑
廉颇未老乐悠悠
  
何处望神州
  
不尽长江滚滚流
  
千古兴亡多少事
  
金戈铁马战不休
  
天下谁英雄
  
赢得功名在身后
  
蓦然回首
数风流
  
非皇非帝非君非诸侯
南乡子
·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móu
学习目标:
1、了解辛弃疾及词作的背景。
2、赏析文中写景和用典的手法。
3、体会、理解作者深沉的情感。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人,抗金英雄,南宋著名词人。艺术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传世词有600多首,皆冠两宋。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作于淳熙元年,辛弃
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他自江
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二年了,却一直没有
受到朝廷的重用。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决
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是因为,他有着几种
特殊身份:一、他是仕金官员的后代;二、他曾参
加过农民起义军;三、他是意志坚决的主战派,而
南宋朝廷居安不思危,根本没有北伐的决心。
写作背景
慷慨悲愤
诵读
古人说:“三分诗,七分读。”
读准——读音、停顿、语气
读美——语调、神情、情感
文本探究:
这首词的题目是“登建康赏心亭”,那么词的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片:登临后所见所感
下片:登临后所思所想
词作上片赏析
探究:快速阅读上片,从下列诗句中选择你认为能够体现诗人情感的诗句进行赏析。
(1)、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2)、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3)、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鉴赏角度
手法
炼字
句式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句式——倒装
手法——借景抒情、拟人
情感——无限的愁与恨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落日楼头
——夕阳斜照在赏心亭上
断鸿
——失群的大雁
游子
——离家远游的自己
借景抒情
孤独寂寞
伤感苦痛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吴钩:“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
李贺
栏杆
:“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杆拍。”
——刘孟节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辛弃疾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柳永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看、拍、会、登
  “看了”想到自己文韬武略,但无法施展,正如这宝刀被闲置一般。  
“拍遍”是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无人理解自己。
上片:
景色:清秋、
江天、遥岑、落日、断鸿
动作:看、拍、会、登?
借景抒情
上片小结
报国无路,
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词作下片赏析
文本探究:
在上片中,词人以饱含感彩的景物和带有强烈激情的动作抒发内心情感,下片词人又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借典故抒情
历史人物
特点
作者情感
探究:词人写到了历史上的哪些人?各有何特点?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张翰
弃官归隐
乡思
仇恨
激愤
许汜
谋取私利
为国为民
刘备
雄才大略
控诉当朝
桓温
时光流逝
壮志难酬
下片小结
下片:
张翰
—弃官归隐
许汜
—谋取私利?
刘备
—雄才大略
桓温
—叹时光流逝
用典
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和年华虚度而功业未成的愁苦郁闷
  这首词作者借助景物描写与典故,抒发了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和功业未成的苦闷心情,表现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批判,表达深沉的爱国之情。
归纳总结:
课后作业:
1、诵读并赏析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分析词人的抒情手法以及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把栏杆拍遍》,更深入了解作者,完成周记“辛弃疾,我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