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
“劳务费”——该不该?
人才未必有口才,有口才一定是人才!
口才的用处 :
1、朋友聚会需要口才;
2、恋爱、交友需要口才;
3、求职面试需要口才 ;
4、竞聘升职需要口才 ;
5、谈判沟通需要口才;
6、买卖东西需要口才;
7、日常与家人沟通需要口才;
8、工作上与领导同事客户沟通需要口才;
……
反驳对方的论点
归谬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示例,让学生掌握“归谬法”的特点和方法,增强反驳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口语训练和书面表达训练,使学生学会运用“归谬法”反驳对方的论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培养学生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示例,使学生掌握“归谬法”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口语训练与书面表达训练,使学生学会运用“归谬法”反驳对方论点。
二、巧抓规律
1、有一天,八仙中的铁拐李一瘸一拐地在街头叫卖着:“买药喽!卖药喽!我这葫芦里的药能治百病,保证痊愈。”有一位老大娘反问道:“既然能治百病,何不用此灵丹妙药先治好你的瘸腿呢?”铁拐李听了语塞,围观者哗然。
2、30年代,提倡白话文、语言大众化,有人走向极端,提出了“作品水平越高,知音越少”的观点。对此,鲁迅先生便在《文艺的大众化》一文中予以反驳,“倘若说,作品愈高,知音愈少,那么,推论起来,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以上是两个运用“归谬法”反驳论点的小故事,请同学们根据这两个故事总结一下“归谬法”反驳论点有什么规律”。
明确:
先假设对方的错误论断“正确”,以这个论断为基础,加以合理的推理和引申,推导出一个十分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论断是不能成立的。(归谬,其实就是推出谬误。)
3、赫尔岑是俄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他有一次参加一个晚会,晚会上演奏的轻佻音乐使他非常厌烦,他不得不用手捂住耳朵。主人向他解释:“演奏的是流行歌曲。”赫尔岑反问一句:“流行的乐曲就是高尚的吗?”主人听了很吃惊:“不高尚的东西怎么能够流行呢?”赫尔岑笑着说:“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了?”
4、有一户人家,母亲刚去世不久,还处于服丧期。有一天,他们家偶然煮了一锅红米饭来吃。这事被一位迂腐的读书人知道了,他特地赶往煮红米饭吃的人家,指责他们在服丧期间不该吃红米饭。有人问读书人:“为什么不能吃红米饭?”那读书人说:“红是表示喜事的颜色,你们难道不知道吗?”这时主人接上口说:“照你这么说,那些煮白米饭吃的人,他们的家里都有丧事吗?”
5、有一个人大谈“轮回报应”,说不能轻易杀生,凡是杀牛杀猪的,来世就会变作牛或猪来偿债,甚至是踩死蚂蚁的,也会这样。当时有一个叫许文穆的人在场,他反驳道:“那就杀人好了。这样的话,来世偿债,还能变作人。”
不同点:
后者在推论的时候运用了类比法,即举出一个同类的反例,进而引出极其荒谬的结论来,从而证明了对方论点的错误。
前者在推论时只限于原事物。
三、牛刀小试
1、有一天,一个顾客去肉食店买肉,肉食店老板为了能多赚钱,在砍肉时故意在肉上带些骨头,顾客不满意,说:“你给我这多骨头干吗?我是买肉又不是买骨头!”卖肉的却说:“没有骨头哪来的肉?”于是,顾客在付款时给了他一部分钱和一张白纸,卖肉的说:“我拿肉是卖钱的,你给我白纸干吗?”顾客反驳说:“ ?”
明确:
“你拿骨头可以当肉卖,我的白纸就可以当钱用,没有白纸怎么印出钱来?”
2、病人与护士的对话——
病人:“请把我安排在三等病房,我很穷。”
护士:“没有人能帮助您吗?”
病人:“没有,我只有一个姐姐,她是修女,也很穷。”
护士:“修女富得很,因为她和上帝结婚。”
病人:“ 。”
明确:
“好,您就把我安排在一等病房吧,然后把账单寄给我姐夫就行了。”
3、李瑞环同志一次访问香港时,一记者问:您在讲话中强调了团结的重要,这是不是指香港人不够团结?
李瑞环同志答:
“ ?”
明确:
“如果我祝你身体健康,是不是指你身体不健康呢?”
四、继续挑战
1、什么是个性的张扬呢?周杰伦手舞双节棍唱着“哼哼哈兮”是一种个性;女子十二乐坊站着拉二胡是一种个性;凡高的《向日葵》又是另外一种个性……其实,个性就是展现自我的风采,展现自我的才华,展现自我的见解……个性张扬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进步。然而,时下却有一些人一味地去模仿别人,追求所谓的“时尚”:一个“酷”的表情,一个“炫”的姿态……都被认为是一种个性。这些在我看来。并不是个性的张扬,而是一种肤浅的作秀罢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05年福建高考优秀作文《星星发光,张扬个性》略有修改)
明确:
试想一下,走在大街上,每个人都和周杰伦一样留着一小把胡子,再戴个墨镜,捏出一脸的“个性”,那么我们周围必定是单调、黯淡无彩的了,这便又回到了“圆”的图形,达成了共性。一味盲目地去模仿别人,便会失去一些原本属于自己的真我风采。
2、 “……如果说超女也能进北
大,那么———————。”
明确:
人民大会堂也可以去马戏团,历史纪念馆里也可以来一曲摇滚;或者,还可以让影星们去香港交接仪式上“秀”一把……这些怪异事情无疑是荒唐的,在该办正事的地方就得办正事,否则,社会将出现混乱。
五、课堂小结:
良好的口才并不是一种天赋的才能,古今中外一切口若悬河、能言善辩的演讲家、雄辩家,无一不是靠刻苦训练而获得成功的。希望同学们在日常交际中多运用 “归谬法”, 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早日练就属于自己的好口才!
六、作业
从日常生活中选择一个谚语从反面进行驳论,不少于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