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高二年级 数学
圆锥曲线的发现与研究始于古希腊.当时人们用纯几何的方法研究这些与圆密切相关的曲线,它们的几何性质是圆的性质的自然推广.17世纪,笛卡尔发明了坐标系,人们开始借助坐标系,运用代数方法研究圆锥曲线.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1.与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2.那么与两定点的距离之和为一定长的点的集合
又是什么图形呢?
是圆.
一、新课导入
1.在一张白纸上用两个钉子固定两个点F1,F2,取一条定长
为l的细绳,使它的两端固定在F1,F2上.
2.套上铅笔,拉紧绳子,使笔尖慢慢移动.
小实验
通过刚才的小实验,得到的图形,我们把它定义为椭圆.
二、新课讲解
我们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
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
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焦距的一半叫做半焦距.
我们设PF1与PF2的距离之和为2a,定点F1与F2之间的距离为2c.
当2a>2c时,
动点P的运动轨迹为一个椭圆.
当2a=2c时,
动点P的运动轨迹为线段F1F2.
当2a<2c时,
动点P没有运动轨迹.
求曲线方程的基本步骤?
设点
建系
列式
化简、检验.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通常遵循的原则?
对称、简洁.
O
x
y
O
x
y
O
x
y
F1
F2
方案二
O
x
y
P
方案一
F1
F2
P
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F1
F2
x
y
P( x ,y )
设 P( x,y )是椭圆上任意一点.
设|F1F2|=2c,则有F1(-c,0),F2(c,0).
椭圆上的点满足|PF1|+|PF2|=2a,且2a >2c.
则:
①
O
为了化简方程①,我们将其左边的一个根式移到右边,得
对方程②两边平方,得
②
整理,得
③
对方程③两边平方,得
整理,得
将方程④两边同除以
④
⑤
由椭圆的定义可知,2a>2c>0,即a>c>0,所以
x
y
F1
F2
P
O
令 那么方程⑤就是
⑥
由于方程②③的两边都是非负实数,因此,方程①到方程⑥的变形都是同解变形.
这样,椭圆上任意一点的坐标(x,y)都满足方程⑥;
反之,以方程⑥的解为坐标的点(x,y)与椭圆的两个焦点(c,0),(-c,0)的距离之和为2a,
即以方程⑥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椭圆上.
我们称方程⑥是椭圆的方程,这个方程叫做椭圆的标准方程.
它表示焦点在x轴上,两个焦点分别是F1(-c,0),F2(c,0)的椭圆.
这里
对于方案二,如果焦点F1,F2在y轴上,且F1,F2的坐标分别为(0,-c),(0,c),a,b的意义同上,容易知道,此时椭圆的方程为
这个方程也是椭圆的标准方程.
1.方程的右边是常数1.
2.方程的左边是和的形式,每一项的分子是 x2,y2,
分母是两个不等的正数.
椭圆标准方程的特点:
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标准方程:
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标准方程:
三、应用巩固
例1 已知椭圆的两个焦点分别是(-2,0),(2,0),并且经过点 求它的标准方程.
方法一:
解:由于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所以设它的标准方程为
由椭圆的定义知,c=2,
三、应用巩固
例1 已知椭圆的两个焦点分别是(-2,0),(2,0),并且经过点 求它的标准方程.
方法二:
解:由于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所以设它的标准方程为
由椭圆的定义知,c=2,
将点 代入椭圆标准方程,得
解得
例2 如图,在圆x2+y2=4上取任意一点P,过点P作x轴的垂线段PD,D为垂足.当点P在圆上运动时,线段PD的中点M的轨迹是什么?为什么?
分析:点P在圆x2+y2=4上运动,点P的运动引起点M运动.我们可以由M为线段PD的中点得到点M与点P坐标之间的关系式,并由点P的坐标满足圆的方程得到点M的坐标所满足的方程.
解:设点M的坐标为(x,y),点P的坐标为(x0,y0),则点D的坐标为(x0,0).由点M是线段PD的中点,得
因为点P(x0,y0)在圆x2+y2=4上,所以
x02+y02=4.
①
把x0=x,y0=2y代入方程①,得
x2+4y2=4,
所以点M的轨迹是椭圆.
例3 如图设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5,0),(5,0),直线AM,BM相交于点M,且它们的斜率之积是 ,求点M的轨迹方程.
分析:设点M的坐标为(x,y),那么直线AM,BM的斜率就可用含x,y的关系式分别表示.由直线AM,BM的斜率之积是 ,可得出x,y之间的关系式,进而得到点M的轨迹方程.
解:设点M的坐标为(x,y),因为点A的坐标为(-5,0), 所以直线AM的斜率
由已知,有
同理,直线BM的斜率
所以点M的轨迹是除去(-5,0),(5,0)两点的椭圆.
化简,得点M的轨迹方程为
1.一种方法(待定系数法);
两种思想(数形结合、分类讨论).
四、回顾反思
2.椭圆的定义;椭圆的标准方程.
标准方程
相同点
焦点位置的判断
不 同 点
图 形
焦点坐标
定 义
a、b、c 的关系
分母哪个大,焦点就在相应的轴上.
平面内到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
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
x
y
F1
F2
P
O
x
y
F2
F1
P
O
a2-c2=b2
五、课后作业
1.教材P109 练习 2(3). 3 .4.
2.教材P115 习题3.1 1.2.4.
六、目标检测
1.如果椭圆 上一点P与焦点F1的距离为6,那么点P与另一个焦点F2的距离为多少?
2.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a=4,b=1,焦点在x轴上;
(2)a=4,c= ,焦点在y轴上.
1.如果椭圆 上一点P与焦点F1的距离为6,那么点P与另一个焦点F2的距离为多少?
解:根据椭圆定义,动点与两定点距离之和为2a,本题中a=10,所以|PF2|=20-6=14.
2.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a=4,b=1,焦点在x轴上;
(2)a=4,c= ,焦点在y轴上.
解:(1)因为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设椭圆标准方程为
将a,b的值代入,得到
(2)因为椭圆的焦点在y轴上,设椭圆标准方程为
根据b2=a2-c2,得到b2=16-15=1.
所以椭圆标准方程为
感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