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班级: 姓名: 成绩:
1.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发生巨大变化,下列关于社会生活变化错误的一项是( )
A.现在中国人在吃的方面特别注重“吃饱喝足”,偏重肉食。
B.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休闲生活。
C.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很大变化,可以选择方便快捷的地铁、高铁等多种交通工具出行。
D.中国的通信事业迅速发展,以高速率、高可靠、低时延、超大数量终端网络为特点的5G,正在走入我们的生活。
2.在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 )
A.就业制度
B.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C.医疗保险制度
D.再就业制度
3.过去我国曾发行布票、粮票、油票等购物票证,现在银行卡、购物卡、公交卡等各种卡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从票证到卡的变迁折射出时代的发展。下列分析有误的是( )
A.反映生活物质由匮乏到丰富
B.反映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C.反映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D.反映消费、支付方式更加便利
4.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生活景象出现在改革开放后的有( )
①衣着千篇一律,“蓝灰色的海洋”
②城镇居民凭票购买食物与生活用品
③服饰追求时尚个性,丰富多彩
④开私家车出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
⑤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5.“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不同地方的人们之间的通信主要靠信件传递。那时一封信要走几天甚至几个星期才能到达。21世纪的中国,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和互联网与千里之外的亲友联系,方便快捷。”材料描述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 )
A.信件传递方式的变化
B.通信方式的变迁
C.手机和互联网的使用
D.交通方式的变迁
6.六七十年代,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饮食结构单一,住房比较拥挤。如今人们衣着丰富多彩,吃的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住的是高楼大厦。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的改革开放
B.科技进步的影响
C.人们观念的变化
D.人民的辛勤劳动
7.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下列哪一现象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 )
A.凭布票买衣服
B.购买绿色食品
C.乘高铁去旅游
D.上网进行购物
8.20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衣着是单调的“灰蓝黑”。20世纪90年代,人们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展示个性。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思想观念不断解放
B.西方文化影响深远
C.服装行业迅猛发展
D.服装品味逐渐提升
9.漫画《三代赶集》最能体现的是( )
A.人民生活习惯的变化 B.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
C.人民思想观念的变化 D.人民风俗习惯的变化
10.下列能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 )
①20世纪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瓦房,90年代住楼房
②人们用粮票、布票购物
③人们上网聊天、网上购物、网上支付
④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1.当代文化生活色彩斑斓的根本原因是( )
A.人民群众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B.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D.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
12.21世纪的中国,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民亲自感受到的有( )
①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②乘飞机、高铁旅行
③排队、凭票购物
④使用移动电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从清一色的蓝灰色中山装,到牛仔裤、西服,再到各式各样的奇装异服;从柴米油盐的凭票供应,到可乐、汉堡、牛排以及各国美食遍布大街小巷。”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发扬艰苦奋斗传统
B.改革开放促进社会发展
C.生活欲望日趋多元
D.科技进步增强国防力量
14.《舌尖上的中国》讲述了中国人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昭示了中华民族的兴衰演变。民以食为天,经过40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立足自身解决了温饱问题,由吃不上到吃饱,吃得起,中国人的胃口一天天好起来了。这说明( )
A.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B.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
D.国家全面放开所有食品市场定价
1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不是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
A.衣着多样色彩丰富
B.人民饮食结构趋向单一
C.旅游自驾越来越多
D.楼房别墅普遍存在
16.活动课上,小明向同学们展示了一张泰州市1987年发行的购粮券(见下图)并配上了说明文字,其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发行这种票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匮乏
B.这是当时人们购粮所需的票证
C.这张票证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发行的
D.票证退出历史舞台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17.1979年,深圳的李真一家5口,每月可凭猪肉票买6.80元的肉,凭豆腐票买 0.64元的豆腐,凭鱼票买3.20元的鱼,凭海味票买 0.70 元的海鲜。以下对这一现象的解读,正确的是( )
A.人们的饮食结构非常合理
B.物美价廉,人们生活水平高
C.设立经济特区,扩大对外开放
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表现
18.我国时速250公里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研制工作取得新进展。中国在“交通强国”之路上渐行渐疾、渐行渐稳,这在本质上体现了我国( )
A.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B.“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D.综合国力的提升
19.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平常百姓家”,发生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人们不再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
B.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
C.人们努力生活的更好
D.人们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
20.1978年,我国很少有家庭拥有家用汽车和摩托车,2007年,城镇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达到606辆,农村每百户拥有摩托车达到48.52辆。我国城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从1986年的2.5台增长到2007年的10.2台。这主要反映出我国( )
A.城市建设发展
B.思维方式改变
C.传统观念更新
D.生活水平提高
21.2019年暑假,一位外籍教师带着家人到株洲游玩,下列生活情景他们不可能看到的是( )
A.用微信支付
B.穿现代服装
C.住小洋楼
D.用粮票买米
22.流行语言是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下海、打工、跳槽、经济社会、出国留学等语言迅速流行起来,这反映了我国( )
A.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革 B.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
C.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D.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
23.四大件,即各个家庭所希望拥有的四件物品,它是一个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含义的名词。20世纪50—70年代的四大件,又名三转一响,即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手表(见图)。20世纪80—90年代,新四大件演变为彩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见图)。这反映出( )
①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改善
②人们的思想觉悟大大提高
③文化教育在改革中进步
④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④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由于人们经济条件的好转以及假期的延长,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除乘火车外,乘坐飞机也不是件稀罕事了,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也越来越多。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购买了家用汽车。汽车的不断增多,使城市道路更加拥挤。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政府除加大路网建设外,还大力建设城市环线、高架公路,并发展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一步加快交通工具科技研制的步伐,高速列车开始在广(州)深(圳)铁路上奔驰。2003年,在上海,我国第一列磁悬浮列车投入商业运营。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的交通发生了什么变化。
(2)据材料二、三,说明我们的交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
(3)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举一例家乡所在城镇的交通发展的成就。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前的中国城市街头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城市街头
材料二1978-2007年我国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由6.7m2增加到27.1m2,城市建成
区面积由1981年的7438km2扩展到2005年的32520.7km2。我国城市人口也从1980年的19.6%快速跃到2005年的40.5%。
材料三1978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3624.1亿元。2006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已经超过法国和英国。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619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2534亿元。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53万亿美元。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后我国城市的发展变化。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城市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
(3)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举一例说明家乡所在城镇的发展成就。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l982年以前,南昌市的劳动就业重心还是在第一产业,l982年其从业人员所占比重高达51.96%,而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只占28.65%和19.39%。
材料二:2008年与l982年相比,南昌市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减少l.31万人,第二产业增加26.84万人,第三产业增加ll0.79万人,增长3.9倍。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第一产业由l982年的51.96%下降到2008年的26.9%,第二产业由28.65%下降到24.3%,第三产业由19.39%上升到48.8%。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2)根据材料一、二和现实,说明人们就业和再就业发生怎样的变化?
(3)综上所述,就业制度的变化给人们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试卷第1 11页,总3 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