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登上地球之巅》学案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复述概括故事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中国人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过程。
3.理解课文的叙事详略,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方法。
4.体会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学习抓住特点进行生动的景物描写的方法。
【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峰巅( ) 砭( )骨 崔巍( ) 履( )践
窒( )息 匍匐( ) 缭( )绕
养精蓄( )锐 尖锥( ) 迸( )发
2.解释下列词语。
履践: 崔巍:
缭绕: 养精蓄锐: 异口同声: 斩钉截铁:
3.本文的主人公有:年轻登山队员 、 、 ;
一级运动员是: ;
成功登顶的登山运动员是: 、 、 。
【课堂导学】
一、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
2.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
二、品味探究
1.登顶过程中作者着意描写了哪三大困难?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2.三位队员最后的胜利是靠什么力量取得的?
3.课文中有不少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它们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课后检测】
一、积累·运用
1.选出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 )
A.耸(sǒnɡ)立 缭(liáo)绕 冰镐(ɡǎo)
B.石膏(ɡāo) 摄(shè)影 陡(dǒu)滑
C.海滨(bīn) 呼啸(xiāo) 窒(zhì)息
D.匍(pú)匐 匍匐(fú) 巉岩(chán)岩
2.下列语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
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B.突击队员们沿着第三次行军侦查的路线,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
在陡滑的岩壁上登攀。
C.他决定,宁愿自己忍受窒息的痛苦甚至死亡的威胁,也要把最后一点氧气
留给战友。
D.珠穆朗玛顶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经过半年来的养精蓄锐,国足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了。
B.让别人的双手能抓住岩壁顶端的支持点攀登上去。
C.大家齐心协力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D.队员们不怕艰险,勇往直前。
二、表达·交流
仿照下面句子,再把“人生”比喻成“大海”造一个句子。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