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学案
【学习目标】
1. 掌握重点词语。
2.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3. 学习本文抓住特征运用语言、行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课前预习】
1.本文以叙述和描写为主,其中也插入了一些抒情和议论的文字,试举几例,并说
说其作用?
2.正确读写并运用下面的词语。
鉴赏 白皙 捋着 活跃 脚踝 荒谬 迸发 头颅
魅梧 简陋 戏谑 魅力 局促 义愤填膺 空前绝后
3.作者是如何刻画屠格涅夫的
【课堂导学】
一、整体感知
1.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核心人物是谁?依次出场的是谁?出场的标志性词语是哪些?
3.简要概括本文内容。
二、品味探究
1.填写表格,试比较四人的肖像、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肖 像 语 言 性 格
福楼拜
屠格涅夫
都德
左拉
2.福楼拜家每到星期天从中午一点到下午七点,一直都有客人来。以至于新来的人
只好到餐厅里去,是什么原因吸引着众多的客人前往呢?
3.作者在描写中常插入抒情议论,试找出来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课后检测】
一、积累·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
bèng( )发 qiào( )起 zòng( )观
lǚ( )着 淹mò( ) fù( )盖
滑jī( ) 荒miù( ) 和ǎi( )
一拍jí( )合
2.给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二、阅读·感悟
老鞋匠
在一个墙角上有个鞋摊儿,一位老头儿坐在“马扎儿”上,在为过往的行人和左近住户们修补鞋。
他的摊儿上,摆着一些不起眼的东西,小钉子、碎皮子、前掌、后掌、鞋油、胶水。还有废旧的自行车、汽车的外带和内胎……
他使用的家什,也是顶普通的工具,切刀、锥子、磨石、剪子、铁锤和钉子……
老头儿长年坐在十字路口的墙角边,好使东南西北的行人都能看到他。他整天不闲地为人修补鞋子。
他的背后,就是一家店铺小货仓的窗子,窗子向南,窗子上摆满了花盆儿。花盆里的花儿长得十分茂实,可说不上有什么名贵的。天门冬、金丝荷叶、榨浆草,还有一盆玻璃翠……因为是小货仓,两扇玻璃窗几乎终年都不打开,所以这几盆花都伸长脖子,够着,够着地争取阳光。因此,无冬历夏地开着……它就自然成了老补鞋匠的背景,因为,老头儿也是无冬历夏在补鞋……
摊子上没有字号,也没有人知道老鞋匠的名字。来修补鞋子的人只是顺口叫他一声老师傅罢了。墙上贴着一张纸条儿,上边写着:“快修,当时可取。”
不停地来人,坐在小凳上,等他把鞋子修好,就好上路。有战士,有工人,也有农民,还有学生们……
鞋有各式各样的,更多的是塑料底的。有的人因为鞋跟磨偏了,有的人鞋子开线了,有的鞋帮裂口子了,有的人因为鞋跟掉了,还有那爱惜新鞋的,没穿就拿来打掌了,还有那矮个子姑娘拿着半高跟鞋来要求老鞋匠再把跟儿加上半寸……
人们把刚修好的鞋子,重新穿在脚上,站起身来,抖擞精神,觉得比以前轻快多了。
有的人,接过鞋匠手里的鞋子穿上,在地上轻轻跺了两下,既合脚,又称心,付了款,说声谢谢,便踏步走在路上了。
这个老头儿,曾经托人写“快修”字条儿,他是为了人们方便,因为人都要走路,穿着鞋的脚才能走得远些快些。老头儿,他大概为了怕人等得心急,才告诉人们,他这鞋摊,能够当时可以修得,马上穿起,立即继续走路。可是,他知道不知道,鞋子修得称心,走路的人,加快速度,要节省多少时间、多作多少事呢!
我重新看了这补鞋匠一眼,又向玻璃窗子里面不谢的花儿看了一眼,感到,他不只是个修补鞋子的人,他倒是一个为人们修补了流去时间漏洞的人。
1.文中所叙述的这个修鞋摊,特点是_____________和
______。
2. 2段和第3段所列举的都是修鞋必备的材料和工具,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还有哪些内容体现了作者这一意图?
答:
3.结尾段“我重新看了这补鞋匠一眼”,“又向玻璃窗子里面不谢的花儿看了一眼”,
这两眼之间有何关联?
答:
4.你怎样理解“他倒是一个为人们修补了流去时间漏洞的人”?
答:
三、表达·交流
作者莫泊桑的文学导师是福楼拜,莫泊桑以其《羊脂球》闻名于世。假设在这个星期天里,四位文学巨匠都在,这时莫泊桑来了,四人会谈些什么?表情如何?莫泊桑又会说什么?他会有什么表情?请同学们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