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单元作文指导(一)
学习仿写
第一单元
学习导航
1.
能研读优秀作品,从中提取值得模仿、借鉴的内容,确定仿写点。
2.
能把握作品的精髓进行仿写,做到形似、神似,在模仿中有所创造。
3.
养成读写结合的好习惯,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方法导航
文学巨匠茅盾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仿写,是根据一篇文章的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表现手法等,有目的地进行模仿的一种写作方法。仿写,是一种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很多大作家,他们的创作也是先从仿写开始的。
要掌握这种写作方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仿其形,立自己的意
文章的“形”,就是文章的篇章结构。仿其形,就是借用仿写文章既有的形式(外壳),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写作意图。这种“形”既可以是文章的文体,也可以是文章的结构形式。仿写时,要先研究被仿写文章的表达形式,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表达效果如何,然后再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已要写作的篇章结构。
2.
仿其技,叙自己的事
“技”指范文的写作技法,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文章意思、内容的带有特殊艺术规律的技巧、手段、方法的总称。写作时要先认真研究范文,细心揣摩,敏锐地发现作品在写作上可供学习借鉴之处,想一想作者是怎么写的,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然后再想想自己怎么去仿写,“照葫芦画瓢”,便会仿写出不错的佳作。
3.
悟仿道,仿中求创新
学习仿写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刚开始仿写时可以先写一组排比句,一系列动作,再到写一个场景、一个细节,这是模仿的初级阶段;再模仿优秀作品的选材组织、构思立意,这是模仿的中级阶段;到了迷上哪位作家,行文风格不由得接受影响,自己的文章无意间也有了那个“味儿”,这才是模仿的高级阶段。也就是说,不论哪种仿写,重点在仿其神而非单单仿其形。仿写是注重形式的灵活模仿,不是照搬照抄和牵强附会,所以仿写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出真情实感,仿中求变,仿中求新。仿写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学习名家的写作手法,在变通和创新中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所以,我们应在模仿中时时不忘培养独创精神,把握仿写之道。
范文评点
背
影
(标题直接套用仿写对象的标题,点明线索,简洁)
那个穿着黑色夹克,戴着黑色小帽,在凛冽的狂风中躬身行驶的背影,我永不能忘记。
——题记
“昨夜雨疏风骤。”今天一大早起来,我胡乱地洗了把脸,穿上外套,匆忙下了楼。爸爸早已经推出摩托车,在楼下等我了。
一出门后,冰冷的空气让我的寒毛都竖了起来,路边的草坪披着一层薄薄的白霜,几只早起的鸟儿在低声哀鸣。(环境描写,渲染气氛,为下文写爸爸和“我”的交谈做好铺垫。)
我坐上车后座,车架是冰冷的,那种冷沁入心中,屁股就像坐在冰上一样。爸爸启动引擎,顿时,从摩托车后面喷出一股浓浓的黑烟。我连续打了两个喷嚏,真没想到,气温仿佛一夜之间降了下来,好冷!
“你没事吧?”骑摩托车的爸爸问我,“是不是昨晚着凉了?”冷风呛得我没法回答,只得把身子蜷成一团,不停地哈气来获取一丝温暖。
路上迎面扑来的风就像一把把利刃,硬生生地插进我的肌肤,我的大脑也似乎被吹得麻木了。终于,我无法忍耐地说道:“爸爸,我头晕,好冷。”
车突然晃了一下,最后停在路边。由于惯性,我的头径直撞到爸爸的背上。“好疼!”我发自内心地感受到,“爸爸的背什么时候变得那么僵硬了?”记得小时候,爸爸的背从来都是我的座椅呀。那时,爸爸的背是宽阔的,富有弹性的,可如今,爸爸的背却瘦小、僵硬。(详写爸爸的背影。)
随后爸爸下了车,把他头上的帽子摘下来,扣在我的头上说:“再忍忍吧,马上就要到学校了。”
一路上,爸爸特意坐直了身子,那僵硬的后背,虽然不够宽大,但却像一面墙,挡住了迎面吹来的寒风,我暖和了许多。(写爸爸努力用背为“我”挡住寒风,体现爸爸的细心。)
到了校门口,我立即跳下车,爸爸把书包递给我,关切地问道:“头晕好些了吗?”我点点头。他摸了摸我的脑袋说:“我走了,上课要认真听讲啊!”我接过书包的那一刻,爸爸的手碰到我的手,生铁一般,没有一点温度。
即将走进教学楼的那一刻,我回头,正看到爸爸远去的背影——
那瘦小的、微驼的背影,在冰天雪地里越来越小的背影,让我的眼泪流了下来。(再次写爸爸的背影,突出这一意象。)
最近两年,爸爸每天都坚持早上骑摩托车送我去上学,从未迟到过。他那原本高大的身躯变得越来越佝偻了,他一切都为我着想,而我却从未给予他应有的关心。想到这,我的泪不知不觉流了下来。在这晶莹的泪光中,我仿佛又看到那个穿着黑色夹克,戴着黑色小帽,略显佝偻的瘦瘦的背影。唉!我的内心充满了愧疚……(仿朱自清《背影》结尾,泪光中再现背影,自然收束,结构圆合。)
作文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对于鲁迅来说,那夜归航的豆儿,是一缕芬芳;对于史铁生来说,那北海的菊花,是一缕芬芳;对于朱自清来说,父亲买橘的背影,是一缕芬芳;对于琦君来说,母亲酝酿的春酒,是一缕芬芳。
在你的记忆深处,也一定有那么一缕芬芳,幸福了你的岁月,温暖了你的时光。
请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生活片段。②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这个题目中有两个关键词语,一个是“记忆”,一个是“芬芳”。“记忆”表明要写以前发生的事情。“芬芳”一词,应该选用它的比喻义——让人温暖的人和事,不宜写它的原义。写作时,应该注意这一点。
应该是写一个人,或者一种情感,应该是充满正能量的人或者情感。因为题目的关键是“记忆”,所以要以记叙文字为主,也要写出自己的内心体验,心理描写也不能少,其他的表达方式作为补充,最好是采用边记叙边抒情的方法,可以使用以小见大写法,注意精心选材,使文章更具吸引力;注意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可以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在写法上,我们可以应用本单元“学习仿写”提供的技法,模仿《背影》《秋天的怀念》等结构方式,或模仿《列夫?托尔斯泰》(人物肖像描写)、《阿长与〈山海经〉》等“欲扬先抑”的手法,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佳作示例】
留在记忆里的芬芳
那是三年前的一个早晨,空中零星地飘着几朵绒毛似的雪花,123路公交车终于慢悠悠地进站了。
上车,刷卡,找座,我目光随意一瞥,车厢里没位置了。这时一位满脸倦容的农民工映入我的眼帘,他穿着被工地泥点污染成“黑白相间”的单薄大衣,头发乱蓬蓬得像个鸟窝。恐怕是刚从工地上回来的吧?好脏!
他太饿了,旁若无人地吃起了“煎饼包大葱”,有点狼吞虎咽。顿时,车厢里弥漫着浓郁的葱“香”,有点冲鼻子!“谁吃的早饭呀?这味道让人受不了!还有没有社会公德?”一个打扮艳丽的时尚女士尖叫起来。车厢里的人开始骚动起来,他一下子成了众矢之的。
“你这个农民工太没素质了!”坐在他前面的一个戴着金边眼镜的大学生捂着鼻子喊道。“俺不是有意的,对不起……”听口音是外地人。他可能被吓坏了,惊慌失措地把剩下的煎饼重新揣回包里,讨好地笑了笑,又羞愧地低下了头。
车厢外的雪渐渐大了,一团团,一簇簇,它们“亲昵”地抱在一起,在空中肆意飞舞。车厢里暖气流动,我心里还是感到有点“冷”!他们这样对待一个外地农民工,我觉得有点过分了,虽然我也不喜欢他。
一位老人拄着拐棍上车了。她的头发上、衣服上还粘着不少雪,像一个雪人!老人蹒跚地朝车厢中间挪,颤颤巍巍的,我真担心她的身体。老人站住了,环顾四周。车厢里一下子好安静!有人若无其事地看《南京晨报》,有人正一声不吭地低头睡觉,有的人在漫不经心地看窗外的大雪——老人有点失望了。
“叮咚,请给老人、小孩让个座,谢谢!”好心的司机看不下去了,不停地按着喇叭,用语音提示乘客给老人让座。这时,“老婆婆,您坐我的位子吧!”竟然是那个外地农民工!“谢谢,你真是一个好人啊!”老人不停地道谢。全车厢人的目光再次集中到了农民工的身上,他倒一点不害羞,昂着头憨厚地笑着!这么多人不让座,唯独他主动让座。一个其貌不扬被当地人看不起的外地农民工,有如此善举,怎么不让人震撼呢?一个小小的关怀,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却是一份深情的表达,给人留下一缕乐于助人的芬芳。一个别人看来普通的雪天,我却收获着太多的感动。外面的雪越来越大,可我的心中仿佛有一股暖流流过。
三年过去了,这缕芬芳一直留存在我的记忆里……
【点评】作者以自己的一次乘车经历为素材,想褒扬那个主动为老人让座的外地农民工,赞美他尊敬老人、助人为乐的精神。但作者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先描写他的其貌不扬,不修边幅;再刻画他吃“怪味”早餐的狼狈动作,让人生厌。后来情节突变,老人上车别人不让座和他主动让座形成鲜明对比,情节波澜起伏。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这个农民工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