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黄河颂》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黄河历史,接触黄河文化,体会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方法。
【课前预习】
1.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的情况。
2.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
气魄 山巅 澎湃 狂澜 屏障
浊流 构筑 流泻 哺育 宛转
3.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
4.作者借赞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课堂导学】
一、整体感知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熟悉课文内容。
2.课文的第一节是朗诵词,是作品的序曲部分,这部分开宗明义地说出了“歌颂黄
河”的主题,请同学们归纳作者歌颂黄河的什么
3.课文的第二节是全诗的主体部分,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4.“望”字管到哪里 “望”的内容是什么 怎么描写的
二、品味探究
1.歌词中“颂黄河”部分反复出现“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3.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4.《黄河颂》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课后检测】
一、积累·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气魄( ) 山巅( ) 澎湃( ) 狂澜( )
浊( )流 构筑( ) 流泻( ) 哺( )育
2.词语填空。
不屈不__ 惊涛__浪 一__千里 浊流__转
九曲连__ 万丈__澜 文明__国 奔腾不__
3.根据课文填充诗句。
(1)我站在高山之巅,_______,奔向东南。惊涛澎湃,______
(2)五千年的古国文化,_______;多少英雄的故事,_______!
(3)你是伟大坚强,______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__
____
(4)你一泻万丈,_______,_______伸出千万条的臂膀。
二.阅读·感悟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5题。
①是谁带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企盼?惟有西藏,那片离高阳光最近的圣洁土地。
②记不清是多久以前,一个人默默地看一个介绍西藏的节目,洁净如水晶的苍穹、随风流转的白云、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虔诚扑拜的藏民……,一时间,只觉得神飞天外,不知身在何方。母亲的呼唤把我的神思拽了回来。我望着惊讶得有些手足无措的母亲,突然感觉有东西从眼眶中滑了下来。原来,我已潸然泪下。平生第一次知道,在遥远的天边,存活着一方神圣的土地。时至今日,仍记得那堵得胸口满满的A与莫名的B。三毛说她第一眼看到撒哈拉沙漠时,竟有一种缥渺如前世乡愁般的情思,或许就是这种感觉吧。从那以后,每次看到有关西藏的画面,无一例外地都要心潮澎湃,甚至热泪盈眶。
③高三时,老师曾问我们最大的理想是什么,有人要当出色的翻译,有人要去德国留学,有人要成为一名高级企管……去西藏,则是我此生夙愿。是的,去西藏,圆我一生一世的梦,偿我一生一世的愿。我想知道那洁白的哈达,为何会承载如许的祝福与敬意;我想知道网底斯山下沉睡着怎样的神祉,会让人们虔诚地用血肉之躯一步一扑地丈量对他的崇拜;我想知道雅鲁藏布江蕴藏着何种魔力,能使它从千万年前一路走来,仍如万钧雷霆般奔腾不息;我想知道那片圣土有何奥秘,竟能孕育出如此温情善良的人民,稚纯如赤子……
④向往西藏,常有一种丝丝缕缕恍如隔世的思念,缠得我无法入眠。当我踏上那片魂牵梦萦的土地,我会如何?在雪山草地的映衬下,我定会向我永生永世的家乡、向那亘古的神圣庄严,顶礼膜拜;澄澈的阳光下,闪耀着一颗纯净的心,声声召唤着我那在尘世中沦落的已不知归路的灵魂。
⑤向往西藏,向往那片精神茂盛的家园。三千里朝圣路,是家的方向。
1.第2段“我望着惊讶得有些手足无措的母亲”中,母亲所以“惊讶”,是因为什
么?
答:
2.与“我每次看到有关西藏的画面,无一例外地都要心潮澎湃,甚至热泪盈眶”相
呼应的句子是什么?
答:
3.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举例说明。
答:
4.模仿第三段有关句子,用“我想知道……我想知道……我想知道……”写一段话。
答:
5.文段中有许多涵义隽永的句子,试找出其中两个,对其作一点赏析。
答:
三.表达·交流
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抒胸臆,风格豪迈,有些诗借物抒情,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 为什么 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