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民俗文化》第一单元《过节和观灯》课件34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民俗文化》第一单元《过节和观灯》课件34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10 21:4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过节和观灯(沈从文)
端午视频导入
节庆风俗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文化。
来自于“边城”湘西世界的沈从文的节庆风俗文化。一起走进诗情画意的湘西风俗画卷。
1 在“过节和观灯”的大标题 下,作者介绍了哪两方面的 内容?
2 本文表达作者了怎样的情感?
走进文本 整体感知

——重点介绍了端午节的龙舟文化生活与元宵节的观灯文化生活;
作家在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民俗文化的赞美、热爱和怀念之情。

(一) 端午给我的特别印象
(二) 灯节的灯
虽然各自独立,却又以对湘西民俗文化的真切体验为纽带,照应文章题目。
(一)端午给我的特别印象
1(1-2) 端午民俗;
2 (3) 沅水闹龙舟;
3(4-5) 龙舟文化。
深入文本 合作探究
端午节有家家户户挂艾草的习俗,人们把艾草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空中,剪成虎形,妇人争相佩戴,以避邪驱瘴。
沅水闹龙舟
端午给我的“特别”印象“特别”在?
在于沅水流域龙舟竞渡的习俗,记忆中赛龙舟的景象,是作者亲身经历的,有深刻的生活体验,历久而弥新,成为他生命中的沅水情结。
作者再现了龙舟文化经久不衰的生命力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龙 舟 文 化
元 王振鹏 《龙舟图》
龙 舟 文 化
清 《十二月令
——端阳龙舟图》
故宫藏本
农业丰收
风调雨顺
事事如意
龙舟文化——
(二)灯节的灯
张灯结彩,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家庭美满和天下太平,开始从深宫禁苑、宗教场所走向民间大众,“灯火满市井”的场景颇为壮观。
元宵节,看花灯,
大街小巷人如潮。
灯 市
1(1-8) 观灯历史。
2(9-12) 家乡灯市。
以时间为线索,从遥远的历史一直写到解放以后的新中国,参考大量的文献资料,再现历史上“观灯”(“灯市”)繁荣而热闹的场景。
最后几段,作者笔锋突转,依据儿童时代美好的记忆,重点描绘湘西小县城半个世纪前的“灯市”(狮子龙灯焰火)──奔放、热闹,令人难以忘怀。?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沈从文在一条长达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辈子。20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20岁以后生活在对这片土地的印象里。
——汪曾祺
走出文本 拓展延伸
(一)节庆风俗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文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风俗?
土家族 摆手节
彝族 祭龙节
白族 火把节
藏族 酥油灯花节
蒙古族 敖包节
苗族 芦笙节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蒙古族的那达慕
傣族的泼水节
彝族的火把节
拉祜族 (lā hù zú)的月亮节
苗族的花山节
(二)随着生活的变化,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有些变淡了,有些消失了。对此,你有哪些思考?
让传统节日真正成为中国人的节日,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传统节日文化,更要从程式化的过节方式“吃”“游”中走出来,让传统节日真正参与到我们的生活之中。民俗文化自古就是和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
担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有中华文化的复兴。
本文是一篇回忆乡情民俗的极富情趣的散文,详细描述了端午节和元宵节的盛况,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民俗画卷。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家乡、对自然、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以及对民俗文化的赞美、热爱、怀念之情。
小结:
以《我最喜欢的民俗节日文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作业:
谢 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