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10 08:02: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运用战争形势图,定位历史时空,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2. 了解国民党在国统区的统治危机及国统区人民掀起的爱国民主运动,理解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覆灭的原因。
3. 通过史料分析,进一步认识重庆谈判中,国共双方的谈判目的及历史启示。
4.通过史料分析,进一步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民心所向”是决定政治局势的关键,是影响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
5.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重庆谈判、解放战争主要进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意义。
难点: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覆灭的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知识梳理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抗战胜利后,中国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建国方针:中国共产党主张成立联合政府,力争建成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
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1945年8月底,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政府在重庆进行了为时43天的和平谈判,史称“重庆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2.1946年1月10日,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参加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但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很快否认了这些协议。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
1.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进攻。
2.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1)国民党在军队数量、军事装备等方面都明显超过中国共产党。
(2)中共确定自力更生、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的方针。
3.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1)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2)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3)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
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1.国统区经济陷入崩溃
(1)国民政府无限制地发行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2)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和官僚资本巧取豪夺,广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民不聊生。
2.召开“制宪国大”
1946年11至12月,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在南京召开。会议通过《中华民国宪法》,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
3.形成第二条战线
国统区人民掀起了爱国民主运动,配合了人民解放军作战。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
1947年夏,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各解放区掀起土地改革运动,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解放。
2.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3.战略决战:三大战役(出示“三大战役示意图”)
1948.9-11月,辽沈战役,东北全境解放。
1948.11月初-1949.1月,淮海战役,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获得解放。
1948.11月下旬-1949.1月,平津战役,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4.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春 河北西柏坡
主要内容:
(1)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提出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
(2)毛泽东提醒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5.国民党统治的覆灭:
(1)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告引退,由李宗仁代理总统职务。
(2)1949年4月,国共两党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但国民党最终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
(3)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开始;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6.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1)国民党因其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丧失了在中国大陆的统治权。
(2)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故能领导人民取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7.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①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
环节二:问题探究
探究一:如何看待重庆谈判?
材料一 有些同志问,为什么要让出八个解放区?……我们的方针是保护人民的利益。?在不损害人民的基本原则下,容许作一些让步,用这些让步去换取全国人民需要的和平民主。我们过去和蒋介石交涉,也作过让步,而且比现在还大。
——毛泽东《关于重庆谈判》
(1)据材料一,分析中共参加重庆谈判的出发点是什么?
材料二 (目前与中共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缓和国际视线,俾国军抓紧时机,迅速收复沦陷区中心城市。待国军控制所有战略据点、交通线,将寇军完全受降后,再以有利之优越军事形势与……作具体谈判。彼若不能在军令、政令统一原则下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
——蒋介石给国民党各战区司令长官的绝密电报(1945年9月20日)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蒋介石重庆谈判的目的和本质是什么?
材料三 重庆谈判是在抗战结束后极端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国共两党试图通过和平协商解决中国前途和命运问题的一次尝试。毫无疑问,历史为国共两党提供了一次和解的机遇,共产党抓住这个机遇,进行卓有成效的工作,做出了大的让步。而国民党却缺乏远见和诚意?,在让步极其有限的情况下使国共两党失去了这次和解的机遇。
——张小满《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的妥协与让步》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请谈谈重庆谈判给你带来的启示。
答案提示:
(1)中共参加谈判的目的:争取和平,揭穿美蒋阴谋,保护人民利益。
(2)蒋介石谈判的目的:借谈判拖延时间,为发动全面内战做准备,同时借谈判之机,诱使中国共产党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
本质:国民党坚持独裁和内战。
(3)启示:党派利益应与民族利益、人民利益联系在一起;国共合作是历史和现实的需要,在国共两党关系问题上,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探究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材料一
材料二 决战期间,解放区的人民群众凭着落后的小农经济,依靠相当原始的运输工具,从千里之外将大量的粮食、弹药等军需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到前线,保障了数百万军队展开大规模决战并赢得胜利。
——王道平、周宏雁、姜铁军著《震撼世界的大决战》
材料三 人心的向背,从来在政治局势的演变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过去,国共两党的谈判之只能在内部进行,处在不平等的地位,谈判的情况也无法为国人所了解,现在这些都公开出来,国共双方处在对等的地位,双方谈判的状况成为社会各阶层时刻关心的问题,甚至受到国际上的重视。这是多么大的变化!它自然不是国民党当局所愿意看到的,而是事情长期积累和演变的结果,是客观形势发展的产物。
——金冲及《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
答案提示:
(1)国民党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中国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丧失了在中国大陆的统治权。
(2)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故能领导人民取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环节三:本课小结
有三点认识需要同学们注意:
1.抗战胜利后,存在两种不同建国方针,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2.国民党的倒行逆施所导致的经济、政治困局,表明国民党政权面临着统治危机。
3.人民解放军取得三大战役的完全胜利后,渡过长江,占领南京,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覆灭。
环节四:课堂反馈
1. 下面是1947年2月10日,上海《大公报》对586位民众政治态度的民意调查统计,该调查主要说明(  )
问题 赞成人数 反对人数
对美军驻华的态度 4 538
对美国现行对华政策的态度 61 464
对民国宪法的态度 124 381
对内战的态度 34 535
A.中国共产党在内战中已占上风 B.美国对华政策左右中国内战
C.美国实施“扶蒋反共”政策 D.国民政府逐渐失去民众信任
答案:D
2.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表著名的“五一口号”,其中第五条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一方针(  )
A.明确了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路径
B.首次提出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C.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指明了方向
D.赋予政协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答案:A
环节五:布置课后作业
1.概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2.阅读教材第152页“问题探究”,根据材料并查阅相关资料,探究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劳动节口号的时机和意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