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精品教学设计(word版共3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精品教学设计(word版共3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2-11 11:1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读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的计算能力。
(3)运用地图,通过分析亚洲地形的特征,使学生掌握地形的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欧洲地形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比较、讨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习趣味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其积极探究和主动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亚洲、欧洲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教学难点】
亚洲的地形特点。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讨论、比较、多媒体辅助
【教学课时】
3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提问: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哪一个?它包括哪些大洲?(学生回答)
明确: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它包括亚洲和欧洲。
(过渡)这节课我们开始认识大洲,首先从亚洲和欧洲开始。
二、新课学习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亚洲与欧洲名称的由来
讲解:
亚洲:古代生活在地中海东岸的人们,把居住地以东的地方称为“亚细亚”,意为“东方日出之地”;欧洲:把居住地以西的地方称为”欧罗巴“,意为”西方日落之地“。
(2)亚欧大陆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称为亚欧大陆,也称欧亚大陆,面积达5000多万平方千米,其中,亚洲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
(3)亚洲和欧洲的位置特征
提问:从东西半球看,亚洲位于哪个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亚洲位于哪个半球?(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亚洲的半球位置:东半球和北半球
提问:亚洲的纬度位置有何特点?(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亚洲的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和北寒带。
提问:亚洲的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亚洲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小结: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一般可以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个主要方面来描述。
活动:
读图说出欧洲大陆部分所处的纬度范围,找出欧洲濒临的大洋和相邻的大洲。试描述欧洲的地理位置。(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明确:欧洲大部分位于北纬40度和北极圈之间;欧洲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北临北冰洋;东部与亚洲相连,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4)学会换算不同的地点时间
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世界时:本初子午线的地方时。

时:在一定的时区内使用的统一时间。
时区的划分:本初子午线为0度经线,从7030’W到7030’E划分为中时区。从中时区分别向东、向西,经度每150划为一个时区,东、西各划出12个时区,其中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全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见后图)
区时的换算:向东(西)过几个时区,时刻加(减)几个小时。
日界线:大致以1800经线作为“今天”和“明天”的分界线,向东、西过日界线日期分别减一天、加一天。
出示世界时区图,提问:当北京时间为7:00时,澳大利亚悉尼为几点?(学生读图计算回答)
明确:当北京时间为7:00时,澳大利亚悉尼为9:00
(二)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
提问:读图找出亚洲有哪些高原和山脉?(学生读图回答)
引导学生找出喜马拉雅山、昆仑山、阿尔泰山、天山等
明确:
亚洲地形特征1: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读图找出青藏高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找出珠穆朗玛峰、死海,并说出后两者的海拔高度分别是多少?(学生读图找图并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找出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死海在海平面以下415米处,是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
明确:亚洲地形特征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提问:读图说说亚洲哪些地区海拔高?哪些地区海拔低?(学生读图回答)
引导学生找出中部以青藏高原为主的地区海拔高,四周多为平原和丘陵,海拔低。
明确:亚洲地形特征3: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提问:亚洲有哪些特色地形?(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东部和东南部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群岛。群岛外侧紧邻很深的海沟。地壳不稳定,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小结:一个区域的地形特征往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
1.平均海拔高度
2.地面起伏状况
3.主要地形类型
4.地形分布格局和特色地形
活动:阅读教材第5页世界大浪陆地海拔高度比较图和第6页不同海拔高度的陆地占全洲面积的比例图,填表对比亚、欧两洲地形的主要特点。
亚洲
欧洲
平均海拔高度
平均海拔高,仅次于南极洲
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
地形起伏状况
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地面缓和,起伏较小
主要地形类型
高原、山地为主
以平原为主
地形分布格局
中部是高原、山地,四周是平原
南北两侧是山地,中部是平原
特色地形
大陆外侧多岛弧
冰川地形
讲解:欧洲北部和南部的广大山区,曾经被巨厚的冰川所覆盖。当冰川向前运动时,会剧烈地创蚀地面;消融时,又把搬运来的泥沙、石块等在地面上堆积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今天的冰川地貌。
展示图片:挪威峡湾、芬兰冰川湖、阿尔卑斯山角峰
播放视频:阿尔卑斯冰川
拓展延伸:歌诀记忆亚洲、欧洲的地形特点
亚洲:
亚洲地形杂,中高四周洼。
冲积平原广,山地高原大。
欧洲:
半岛缘海多,形体分节肢;
山地居南北,中部平原低;
地形平原主,海拔倒第一。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概况。通过学习,总结出描述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个方面来进行;一个大洲的地形特征可以从平均海拔高度、地形起伏状况、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格局和特色地形来描述。
四、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亚洲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全部位于北半球
B.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C.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D.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位于热带
2.第20届世界杯足球赛作为全球最受瞩目的体育盛会于当地时间2014年6月12日15时15分在巴西圣保罗(西三区)进行。北京(东八区)电视台直播开幕式的时间应选择在(
B

A.12日15时15分
B.13日2时15分
C.12日2时15分
D.13日15时15分
3.贝贝在复习时把各大洲的地形资料混在了一起,请你帮她找出不属于亚洲的地形资料(
A

A.地形以平原为主
B.地势起伏大
C.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D.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五、作业布置
1.识记本课知识点。
2.同步练习册。
【板书设计】
(
半球位置
)
(
位置
)
(
纬度位置
)
(
海陆位置
)
(
亚洲与欧洲
)
(
平均海拔高度
)
(
地形起伏状况
)
(
主要地形类型
)
(
地形
)
(
地形分布格局
)
(
特色地形
)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亚洲的地形,通过读图、分析、对比、总结,在得出亚洲地形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进一步得出欧洲的地形特征,从而总结出描述一个大洲的地形应该从五个方面进行归纳:平均海拔高度、地形起伏状况、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格局和特色地形。总体感觉本节课教学效果很好,完成了相应的教学目标。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特征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类型及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对比、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对地理的兴趣,鼓励其积极探究,培养学生了解各种地理的内在联系,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
亚洲和欧洲的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
亚洲和欧洲的气候特征及成因。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讨论、多媒体辅助
【教学课时】
3课时(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展示图片:西伯利亚冰天雪地、新加坡热带风光、阿拉伯半岛沙漠广布、青藏高原的高原风光
提问:上面几幅图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
明确:说明亚洲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差异显著。
过渡:今天我们来学习亚洲复杂多样的气候特点。
二、新课学习
(三)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
展示亚洲和欧洲气候类型分布图,提问:读图,说说亚洲有多少种气候类型,有哪些主要的气候类型?为什么亚洲气候类型众多?(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
亚洲除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之外,图例所示中有10种气候类型,主要有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亚洲气候多样的原因是面积广大,跨寒、温、热三带,且地形复杂多样。
讲解:
(1)亚洲各地气温差别显著
冬长夏短,北半球的“寒极”;四季分明;长夏无冬
播放视频:北半球的“寒极”——奥伊米亚康
(2)亚洲各地年降水量差别显著,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
东南亚地区降水量大,亚洲东部地区降水量较大(这里有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东北部降水量较小,内陆地区降水量很小,阿拉伯半岛终年少雨。
(3)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显著
亚洲的东部由南到北依次是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亚洲地处世界最大大陆的东部,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海陆差异特别显著。
小结:要学好气候,少不了阅读气候类型分布图。先看看有哪些气候类型,它们大致分布在什么地方,然后再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气温和降水特点。
活动:
1.读图,说说亚洲和欧洲各有下列哪几种气候类型分布?(学生读图回答)
①热带沙漠气候②亚热带季风气候③温带海洋性气候④温带大陆性气候⑤地中海气候⑥热带雨林气候
明确:亚洲:
①②④⑤⑥;
欧洲:
③④⑤
2.读图,说说亚欧大陆同纬度地带,由西向东1月、7月气温有什么变化?由沿海向内陆年降水量有什么变化?(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明确:由西向东,1月气温递减,7月气温变化不大;年降水量由沿海向内陆递减。
3.利物浦与漠河纬度位置相当,为什么两地1月平均气温却相差30℃?(学生读图分析回答)
明确:利物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受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冬季温和;而漠河为温带季风气候,受冬季风的影响,冬季寒冷。
4.读下表资料,说说甲、乙两地的气温和降水特点,并判断两地各属于哪种气候类型?(学生阅读分析表格回答)
明确:甲地: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湿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乙地: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为地中海气候。
(

)5.下列因素中,哪些对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欧洲三面临海,向西凸出,形似“大半岛”。
(

)
(

)●欧洲大陆轮廓破碎,海岸线漫长曲折,大部分地方距海不远。
(

)●欧洲大陆大部分位于北纬400~600之间,终年盛行来自大西洋的温暖湿润的西风。
(

)●欧洲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使西北部沿海地区显著升温。
(

)●欧洲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平原广阔,连成一片,有利于大西洋上的暖湿气流长驱直入。
●欧洲人口密度高,城市人口所占比重大,排放废热多。
小结:对比亚洲和欧洲的气候特征
亚洲的气候特征: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
欧洲的气候特征:温带气候为主,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分布典型,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显著。
把下列与之相应的属性用线条把它们连起来。
(
A
、温差大
B
、湿润
C
、受大陆影响大
D
、干旱
E
、受海洋影响大
)
(
1
、大陆性
2
、海洋性
)
拓展延伸:歌诀记忆亚洲的气候
气候复杂千万象,水热分布差异大。
东部季风多雨雪,西部大陆多风沙。
南部低纬号暖国,北部高纬称寒极。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重点在于读图及学习方法的掌握,通过对亚洲气候特征的分析,掌握其分析方法,来了解欧洲的气候特征。所以,要多从地图上找有用的知识,加强读图的练习。
四、课堂练习
1.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主要原因是(
C

A.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B.亚洲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D.亚洲是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大洲
2.下列气候类型中,亚洲没有的是(
B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3.亚洲分布最广泛的气候类型是(
C

A.温带季风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五、作业布置
1.识记本课知识点。
2.同步练习册。
(
气候复杂多样
)【板书设计】
(
季风气候显著
)
(
亚洲
)
(
欧洲
)
(
大陆性特征明显
)
(
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
)
(
温带海洋性气候显著
)
(
地中海气候显著
)
【教学反思】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教学、学生读图、分析、讨论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多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适当加以引导,强化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使本课的难点得到较好的突破。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让学生从欧洲地形和气候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2)通过阅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欧人口的分布特点,并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欧洲部分国家人口负增长,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
【教学重点】
亚洲和欧洲的河流特征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亚洲和欧洲河流的特点成因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讨论、多媒体辅助
【教学课时】
3课时(第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复习提问:亚洲和欧洲的气候分别有什么特征?(学生回顾回答)
明确: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欧洲以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为主,气候的海洋性显著。
过渡:今天我们来学习亚洲及欧洲的河流特征。
二、新课学习
(四)大河众多的亚洲
明确:
长江:长江的长度和流量都居亚洲首位、世界第三。
湄公河: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河流。
介绍:流域和水系
流域一般是指河流的集水区域。流域内所有河流、湖泊等各种水体组成的水网系统,称做水系。其中,水流最终流入海洋的称做外流水系,如太平洋水系、北冰洋水系;水流最终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荒漠之中,称做内流水系。
活动1:
1.读图,找一找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河流分别有哪些?(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
太平洋: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湄公河、
萨尔温江;
印度洋:雅鲁藏布江、、恒河、伊洛瓦底江、印度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北冰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讨论:从总体上看,亚洲大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流向与地形有何关系?(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
亚洲水系特点1:水系结构呈辐射状
与地形的关系: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决定了河流的流向是由中部向四周呈放射状流向海洋。
活动1:
2.读图,找到锡尔河和阿姆河,这两条河流与长江、黄河的注入处有何不同?(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锡尔河和阿姆河是世界上两条著名的内流河,最终流入咸海,咸海是一个内流湖。而长江和黄河注入太平洋。
讨论:你能说出亚洲河流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特征吗?(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
亚洲水系特点2:
内流流域面积广大
原因:内陆面积广阔,距海遥远,降水稀少,河流很难长途跋涉流入海洋。
活动1:
3.亚洲有很多独具特色的湖泊,找出下列湖泊。(学生读图找图)
明确:
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里海——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咸水湖
死海——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很高的咸水湖
巴尔喀什湖——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泊
阅读:死海
死海,是地处亚洲西部的一个内陆湖,面积约1000平方千米,湖形狭长,湖面低于地中海海面约415米,最大深度达400米,为世界陆地最低处。当地气候干旱,蒸发量高,湖水含盐度高达30%,水生植物及鱼类无法生存,沿湖岸树木也极少,称它为“死海”实不为过。由于湖水密度超过人体密度,人可漂浮在水面而不下沉。湖面空气清新、含氧量高,湖水的保健效果好。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死海附近建起了宾馆、娱乐场所等旅游设施,成为疗养度假胜地。人们惊喜地发现“死海不死”。
拓展延伸:歌诀记忆亚洲的河流和湖泊
里海最大湖,西北属于欧;
死海贝加尔,最咸最深属。
长江第一河,黑湄入太波;
北流勒叶鄂,南流恒印河。
活动2:
1.从地形和气候入手,分析欧洲水系的主要特点。(学生分析讨论回答)
明确: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气候以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降水丰富,季节分配均匀。故欧洲河网稠密,水量丰富,水流平缓,径流量季节变化小,有利于航运。
2.读下图,找出伏尔加河、多瑙河、莱茵河,说出它们分别注入的水域。(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伏尔加河:注入里海;多瑙河:注入黑海;莱茵河:注入北海
3.多瑙河和莱茵河都是欧洲著名的国际河流,具有重要的航运价值。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说一说,多瑙河和莱茵河干流各流经了哪些国家?
(2)议一议,多瑙河和莱茵河为什么具有重要的航运价值?(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明确:
(1)多瑙河干流主要流经德国、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塞尔维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摩尔多瓦和乌克兰。莱茵河干流主要流经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法国和荷兰。
(2)多瑙河和莱茵河具有重要的航运价值的原因:
一是自然原因:两河位于欧洲西部,受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降水丰沛,水量充足,且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水运交通便利;二是经济原因:欧洲西部经济发达,航运需求大,拥有广阔的经济腹地,所以航运价值高。
(五)亚洲的人口与国家
(1)亚洲的人口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亚洲总人口达43亿(2008年),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3%。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大多数在亚洲。
活动3:
1.读图,说一说哪些地区人口分布稠密,哪些地区人口分布稀疏。(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亚洲的东部、南部和欧洲的西部人口分布稠密;亚洲的北部、中部、西部和欧洲的北部人口分布稀疏。
2.结合气候条件,分析亚欧大陆北部和亚洲西部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亚欧大陆北部由于纬度高,气温低,冬季严寒,所以人口分布稀疏;亚洲西部气候干旱,不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因此人口分布稀疏。
(2)亚洲的国家:亚洲国家中,除日本外,其他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
(3)亚洲的人口问题
思考:亚洲人口过多会带来问题?(学生回答)
明确:
亚洲的人口问题主要是由人口数量多、人口增长快,带来的粮食紧缺、资源被掠夺性开采、环境污染严重、劳动力过剩、人口向城市涌入等一系列问题。
(4)欧洲的人口与国家
阅读:欧洲的人口
欧洲总人口达7.36亿(2008年),居世界各大洲第3位。除北部寒冷地区外,大部分地区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50人以上。欧洲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70%以上。欧洲还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一些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于零,有的甚至出现负增长。欧洲主要的人口问题是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大,人口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
播放视频:欧洲的人口问题
欧洲的国家:欧洲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大洲,大部分国家属于发达国家。
活动3:
3.学习本节内容后,同学们对亚洲与欧洲有了较深入的了解。请借鉴学习亚洲和欧洲的基本方法,以“我们最关注的大洲”为主题,收集某一个大洲的资料进行研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并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与其他同学讨论。
组长
组员
最关注的大洲


收集的学习资料
非洲所跨经纬度,非洲地形图,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非洲进出口贸易中各类产品所占比重图
主要探究内容
非洲的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感兴趣的话题
非洲干旱的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发言人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亚洲和欧洲的水系特点及影响因素,了解了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及亚洲和欧洲人口的分布特点。
四、课堂练习
1.亚洲河流众多,奔流不息。下面关于亚洲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辐射状流向四周大洋
B.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
C.亚洲第一长河是长江
D.“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指亚洲的河流都向东注入海洋
2.亚洲人口分布不均匀,下列地区属于人口稀疏区的是(
D

A.东亚
B.东南亚
C.南亚
D.西亚
3.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是(
D

A.亚洲
B.北美洲
C.大洋洲
D.欧洲
五、作业布置
1.识记本课知识点。
2.同步练习册。
(
亚洲水系特点:呈辐射状分布,内流区域广大
)【板书设计】
(
河流
)
(
欧洲水系特点:河网密布,水量丰富,水流平缓,航运价值丰富
)
(
亚洲及欧洲
)
(
亚洲:人口最多,除日本外都是发展中国家
)
(
人口与国家
)
(
欧洲:人口密度大,自然增长率最低,大部分属于发达国家
)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习完地形和气候的基础上再分析亚洲和欧洲的河流、湖泊,这样可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河流和湖泊的成因,在知识上容易形成体系,可以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总体感觉本节课教学效果很好,完成了相应的教学目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