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洞口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邵阳市洞口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10 10:0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南省邵阳市洞口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共1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3分)电影《墨攻》讲述了由香港影星刘德华饰演的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遭十万赵国大军围攻梁城的故事,据说拍戏前刘德华苦读相关剧本资料,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资料违背史实的是(  )
A.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B.原先地位低下的“士”崛起
C.墨家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
D.“学在官府”导致墨家不能办私学
2.(3分)《史记?秦本纪》载:“商鞅第二次变法,在秦国普遍推行县制,把乡、邑、聚等合并为县。县令为一县之长,下设县丞、县尉、啬夫和令史等官吏,县令等长吏可以随时由国君任免。”这一举措(  )
A.表明秦国确立君主专制
B.有利于国君对地方的控制
C.得到诸侯国的普遍借鉴
D.说明分封制开始崩溃
3.(3分)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卦字的右边“卜”字,是象形,表示在地上竖杆子,右边那一点是太阳的影子。“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位置。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这表明(  )
A.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B.八卦起源于象形文字
C.八卦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下的智慧结晶
D.八卦是我国古代计算季节和时间的唯一方法
4.(3分)北宋皇祜四年,全国疫病流行。宋仁宗发布诏令,询问政令传达和执行的情况,并规定凡是有关州县疫情的公文及臣僚奏疏直达于上。受国家的重视,医学家、儒士文人编撰方书之风盛行,这些方书著作大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宗教人士和社会民众在国家瘟疫救治体系中也发挥了辅助作用。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北宋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B.社会力量承担防疫主体责任
C.宋朝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D.宋代的儒学注重社会责任感
5.(3分)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张之洞的“西学为用“,胡适的“全盘西化“,五四运动的“科学民主”,孙中山的“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些时代鲜明的旗帜(  )
A.体现了近代中国全面近代化
B.说明了近代中国抛弃了传统文化
C.说明了工业文明获得了完胜
D.反映了国力衰弱导致文化力衰减
6.(3分)梁启超指出,共产主义和商周时期的井田制度处于“同一立脚点”;在孙中山看来,“共产主义在外国只有言论,还没有完全实行,在中国,洪秀全时代便实行过了”;无政府主义者也把大同思想认为是共产主义的实质和精髓。这些认识客观上(  )
A.确立了向西方学习的新途径
B.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为国民大革命提供思想基础
D.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7.(3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相比,从争论内容上看,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科学和学术研究,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D.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于思想文化
8.(3分)中国改革开放经历了三次思想大解放:1978年第一次思想解放冲破个人的崇拜,1992年第二次思想解放冲破计划经济的崇拜,1997年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了所有制的崇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影响了历次思想解放运动
B.改革开放的实践促成了第一次思想解放的开展
C.第二次思想解放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D.第三次思想解放改变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9.(3分)右图是邓小平在某一时期的活动轨迹。他在这一时期(  )
A.提出要建立经济特区
B.提出了“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
C.指出要“团结一致向前看”
D.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10.(3分)人类早期的历史活动,受到自然环境的深刻影响。古希腊文明受地中海影响,由山岭、水域隔开的小块陆地形成了天然的、有一定独立性的政治单位﹣﹣﹣城邦(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的一些村落)。受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古希腊城邦政治的主要特点是(  )
A.小国寡民,珍视独立自治
B.政党政治,追求轮番而治
C.君主专制,公民缺乏权利
D.君主立宪,奉行代议民主
11.(3分)到了18世纪,玉米和马铃薯在亚欧人饮食中的比重大大提高,支撑着众多的人口。从西欧到中国的土地上,美洲的豆类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并使饮食有滋有味。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A.欧洲的本土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
B.工业化带来的粮食增长使世界人口激增
C.物种交流有利于改善世界各地的饮食结构
D.粮食作物是早期亚欧贸易的主要交易品种
12.(3分)尽管爱因斯坦多次强调“(自己)仅仅是一个物理学家”,但不可否认,他开创了一个在科学和思想上挑战一切“绝对”的时代。这说明爱因斯坦(  )
A.丰富与发展了经典力学
B.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
C.影响了人类思维的方式
D.推动了近代物理学的形成
13.(3分)胡佛在任期间大幅度提高了税收,同时将政府支出增加了六倍。在增加公共工程的同时,联邦政府组建了金融复兴公司,向濒临破产的银行和铁路公司提供救助,那些经营还过得去的公司则得不到这样的优惠。说明面对经济危机胡佛总统(  )
A.积极推行以工代赈
B.实行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
C.采取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措施的实施效果显著
14.(3分)下列美术作品与该流派艺术特征相符的是(  )
A.《自由引导人民》
B.《日出?印象》
C.《拾穗者》
D.《格尔尼卡》
15.(3分)2018年以来大国间博弈和战略竞争有所加强:一方面,美国把中国和俄罗斯明确为战略对手;另一方面,美国与盟友的关系裂隙加深,大西洋同盟关系几近历史低点……加剧了“美国靠不住”的欧洲忧虑。这表明(  )
A.美国的经济霸王地位开始动摇
B.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并发挥主体作用
C.西方仍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
D.经济格局变化影响政治格局的演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五道小题,第16题14分,17题17分,18题12分,19题或20题任选一题计12分,共55分)
16.(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监察制度的创新始终是推进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一
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公元前168年),设置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为视察区;一年之后文帝又将其用做监察区域,派遣官员分州“出刺诸郡”,九州视察区由此与监察区合而为一。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除京师附近七郡外,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凉州、益州、幽州、并州,另外有朔方、交趾二郡,称朔方刺史部、交趾刺史部,共称十三刺史部,或“十三州”。每区由朝廷派遣刺史一人,专门负责巡察该区境内的吏政,检举不法的郡国官吏和强宗豪右。东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改刺更为州牧,直接掌握一州的军事、行政、民政等大权,位于郡守之上,十三部遂成为郡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划。东汉末年,各州牧更是趁乱夺取本州军政大权。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材料二《权利法案》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开创了议会对行政、司法监督的先例。随着英国政治发展,下院的地位逐步提高,议员被视为步入政界的阶梯。许多人花费巨资收买选民,议员议席成为标价商品。一些商人大肆贿路政府官员,以便取得特权。1693年,东印度公司给权贵送礼达9万英镑。反腐败的监察制度随着英国政治、经济发展起来。19世纪,在中小资产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压力下,英国进行三次议会改革,完善了议会监督英王和政府及司法机关的职能。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检查。
﹣﹣摘编自张恒《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地方监察制度的演变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议会监察制度职能的完善过程并分析其原因。
17.(17分)家规、家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艮,泰州学派的创始人。他师承王阳明,写下了《孝悌能》,其后人发展为《王氏宗祠六规训》。
一、孝顺父母生我育我苦万千,朝夕顾复不离手。
二、尊敬长上分定尊卑不可逾,辈分前后毋相亢。
三、和睦乡里见人争斗莫挑唆,闻人患难犹已事。
四、教训子孙纵使不才休遽弃,教育还需父母恩。
五、各安生理黄金本从勤俭生,安居乐业荣无比。
六、毋作非为白书纵逃三尺法,暗中犹有鬼神知。
﹣﹣节选自《王氏宗祠六规训》
材料二
晚清是家训的革新时期。此时家训已经不是以传统的专著作为支撑门户的柱子了,而是以家书为主要形式。左宗棠在给长子孝威的信中说:“试看近时人才,有一从八股出身者否?八股愈做得入格,人才愈见庸下。”李鸿章在《示文儿》一信中说:“(国人)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请世事,默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岂知世界文明,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
﹣﹣摘编自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氏宗祠六规训》所体现的传统儒家思想。
(2)根据材料二,指出晚清中国传统家训“革新”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时代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家训文化现实价值的认识。
1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如图是明代徽州地区土地交易契约中所使用的交易媒介统计表
表:单位:%
年代
宝钞
白银
谷物和绢布
1368﹣1398(明太祖)
78
12
10
1398﹣1402(明惠帝)
31.8
50
18.2
1402﹣1424(明成祖)
82.5
1
16.5
1424﹣1425(明仁宗)
66.7
0
33.3
1425~1435(明宣宗)
22.5
2.5
75
1435﹣1449(明英宗正统年间)
0
64.8
35.2
1450﹣1456(明代宗)
0
90
10
1457﹣1764(明英宗天顺年间)
0
93.9
6.1
1464﹣1487(明宪宗)
0
100
0
﹣﹣据王天有高寿仙《明史:一个多重性格的时代》
概括指出表中所反映的交易媒介变迁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做出合理的解释。
三、【历史选做题】请考生在下面两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19.(12分)材料
唐朝重视医疗制度的建设和改革,因革汉、北齐、隋之制而损益之。唐代在中央设立了各级医疗机构;在地方也设立了一定数额的医学人员,包括医博士、助教以及医学生等。配合这些机构及相关人员的设置,唐代针对医疗事物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性规定,最集中的体现是唐令中有专门的医疾令,对医者行医诊治也颁布了严厉的医药律令。武则天当政时重视医学,曾诏令御医张文仲“集当时名医共撰疗风气诸方”,共得“四时常服及轻重大小诸方十八首表上之”。唐玄宗时期更颁布“博学多才道术医药举人诏”,并亲制开元《广济方》颁示天下,以体恤民疾,以预防或治疗流行病。
﹣﹣摘编自程锦《唐代医疗制度研究》等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医疗制度完备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医疗制度建设的显著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钟南山,1936年出生于南京,呼吸内科学家。钟南山出生于医学世家,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1979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院及伦敦大学呼吸系进修。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长期致力于重大呼吸道传染病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预防与治疗,并培养了大批医学人才。他几十年如一日,每周坚持出门诊看病人。他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敢医敢言的道德风骨和学术勇气更令人景仰。从非典到新冠肺炎,他一直站在抗疫一线,成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推动者,促成了国家多项政策法规的制定,更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代言人,成为稳定民心的科学家代表。2020年8月11日,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
﹣﹣根据《钟南山传》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钟南山取得科研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的身上体现了哪些时代精神。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共1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解题的关键是依据材料判断出时间是春秋战国时期,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阶级、思想、文化特点分析即可。
【解答】依据材料可知,当时时间是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学在官府已经被打破,出现了学在民间局面,因此墨家能办私学,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上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阶级方面士阶层崛起;经济上铁犁耕作出现,故ABC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分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在秦国普遍推行县制,把乡、邑、聚等合并为县。县令为一县之长,下设县丞、县尉、啬夫和令史等官吏,县令等长吏可以随时由国君任免”。
【解答】商鞅变法推行县制,并建立了一套地方官僚机构,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B正确;
“君主专制“是一种决策方式,排除A项;
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早于秦国设置县制,排除C项;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已经瓦解了分封制,排除D项。
故选:B。
3.【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小农经济的积极性:
①是我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是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②是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③是封建王朝的主要财源,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
④在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适应了生产力发展,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解答】材料表明人们测量影子的长度目的是为了掌握春耕秋收的季节规律,这说明八卦是为农业文明服务的,故八卦与农业生产有关,故C正确;
ABD均不符合题意,故ABD错误。
故选:C。
4.【分析】本题考查理学的影响。关键信息有:受国家的重视,医学家、儒士文人编撰方书之风盛行,这些方书著作大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解答】依据材料“受国家的重视,医学家、儒士文人编撰方书之风盛行,这些方书著作大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结合理学的相关思想主张可知宋代的儒学注重社会责任感,故D正确。
明清时期,中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故排除A。
依据材料“宗教人士和社会民众在国家瘟疫救治体系中也发挥了辅助作用”可知B说法错误,排除。
C材料不能体现,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故选:D。
5.【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主要考察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历程演变及其原因。
【解答】通过材料中不同时代中国思想解放程度的不同,结合所学可以看出,随着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国力衰弱导致中国对西方的认识不同,故D正确;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全面进来化特征,排除A;
材料信息不能完全说明传统文化被抛弃,排除B;
C说法过于绝对,近代中国工业发展没有形成完整体现,排除。
故选:D。
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解答】梁启超认为中国的井田制与共产主义类似,孙中山认为洪秀全时代已经实行了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者认为大同思想是共产主义的精髓和实质,这些认识将共产主义和中国传统思想类比,实际上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故选B项;
材料没有涉及向西方学习的新途径,排除A项;
国民大革命的思想基础是新三民主义,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
这些认识并没有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排除D项。
故选:B。
7.【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两个“百家争鸣”的不同点。
【解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主要是为了繁荣科学研究和学术探讨,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主要争论的内容是政治主张,故C正确;
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和题意特征,排除。
故选:C。
8.【分析】本题考查了改革开放,依据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共同点:三次思想大解放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来分析得出答案。
【解答】A.根据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思想上的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冲破了对计划经济的崇拜,1997年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了所有制的崇拜,三次思想大解放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故A正确;
B.改革开放的实践在第一次思想解放之后,故排除B;
C.第二次思想解放的标志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二者是并列关系,不是隶属关系,故排除C;
D.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一直未有改变,故排除D。
故选:A。
9.【分析】本题考查邓小平的历史功绩,具体考查邓小平南方视察和谈话。
【解答】根据材料图片中武昌、长沙、深圳、珠海等城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和谈话。
A项提出要建立经济特区是70年代末,排除;
B项提出了“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是1983年,排除;
C项指出要“团结一致向前看”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排除;
D项符合材料和历史事实,正确。
故选:D。
1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城邦,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古希腊城邦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解答】根据“古希腊文明受地中海影响,由山岭、水域隔开的小块陆地形成了天然的、有一定独立性的政治单位﹣﹣城邦(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的一些村落)“可得出古希腊的特点是小国寡民。希腊没有形成统一的帝国,各城邦是独立自治的,故A项正确;
希腊没有政党政治、君主专制和君主立宪,排除BCD。
故选:A。
11.【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的主旨,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分析。
【解答】依据材料可知,反映了18世纪亚洲、美洲以及欧洲物种交流对改善世界各地的饮食结构的影响,故C项正确。
玉米和马铃薯属于美洲的物种,故A项错误。
材料不能体现工业化的影响,故B项错误。
D项中的最早无法从材料得出,排除。
故选:C。
1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解答】根据材料“他开创了一个…思想上挑战一切“绝对”的时代”可以得知爱因斯坦影响了人类思维方式,故C项正确;
ABD三项都是爱因斯坦具体的物理学成就,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
故选:C。
13.【分析】本节主要考察美国应对1929年经济危机的措施,要求学生结合美国胡佛政府自由放任政策来分析材料。
【解答】A.材料可以看出,胡佛政府增加了公共工程,但并没有以公共工程为主要方式来扩大就业实行救济,并且符合政府主要是自由放任的政策,工程的推行并不积极。
B.可以看出胡佛政府采取了一些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只是收效甚微。
C.材料体现的是胡佛政府对经济的一些措施,国家干预的处理,并不是自由放任的表现。
D.材料没有反映出胡佛政府措施产生的影响。
故选:B。
1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主义美术,解答此题需要学生了解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
【解答】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
A项是浪漫主义风格;
B项是印象画派;
C项是现实主义风格;
D项是现代主义风格。
故选:D。
15.【分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趋势。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的主旨,结合经济格局演变对政治格局的影响分析。
【解答】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随着中国、俄罗斯以及西欧的崛起,使得原来以大国协调为重要支撑的国际政治秩序面临挑战,因此出现“美国把中国和俄罗斯明确为战略对手”、“美国与盟友的关系裂隙加深,大西洋同盟关系几近历史低点”,由此可以看出材料反映了经济格局变化影响政治格局的演化,故D项正确。
美国的经济霸王地位开始动摇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故A项错误。
B项中的主体作用不符合史实,排除。
材料的主旨不是强调西方仍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故C项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五道小题,第16题14分,17题17分,18题12分,19题或20题任选一题计12分,共55分)
16.【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监察制度,解答的关键信息是“东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改刺更为州牧,直接掌握一州的军事、行政、民政等大权”“十三部遂成为郡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划”“二年(公元前168年),设置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为视察区”“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每区由朝廷派遣刺史一人,专门负责巡察该区境内的吏政,检举不法的郡国官吏和强宗豪右”“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十三部遂成为郡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划”“东汉末年,各州牧更是趁乱夺取本州军政大权”;
(2)本题考查的是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解答的关键信息是“《权利法案》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开创了议会对行政、司法监督的先例”“反腐败的监察制度随着英国政治、经济发展起来”“19世纪,在中小资产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压力下,英国进行三次议会改革,完善了议会监督英王和政府及司法机关的职能”“《权利法案》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开创了议会对行政、司法监督的先例”“反腐败的监察制度随着英国政治、经济发展起来”“19世纪,在中小资产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压力下,英国进行三次议会改革,完善了议会监督英王和政府及司法机关的职能”。
【解答】(1)演变:根据“东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改刺更为州牧,直接掌握一州的军事、行政、民政等大权”得出由临时性机构变为常设机构;根据“十三部遂成为郡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划”得出由监察区发展为行政区;根据“二年(公元前168年),设置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为视察区”“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得出监察区数量增加。影响:根据“每区由朝廷派遣刺史一人,专门负责巡察该区境内的吏政,检举不法的郡国官吏和强宗豪右”得出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官员的监察力度,有利于政治清明;根据“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得出加强了中央集权,强化了皇权;根据“十三部遂成为郡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划”得出导致了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根据“东汉末年,各州牧更是趁乱夺取本州军政大权”得出州力量不断强大,最终威胁中央集权;
(2)过程:根据“《权利法案》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开创了议会对行政、司法监督的先例”得出《权利法案》确立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开创了议会对行政、司法监督的先例;根据“反腐败的监察制度随着英国政治、经济发展起来”得出17世纪末18世纪初,反腐败的监察制度逐渐发展起来;根据“19世纪,在中小资产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压力下,英国进行三次议会改革,完善了议会监督英王和政府及司法机关的职能”得出19世纪中后期,英国完善了议会监督英王和政府及司法机关的职能。原因:根据“《权利法案》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开创了议会对行政、司法监督的先例”得出君主立宪制确立后,英国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腐败等一系列新的问题;根据“反腐败的监察制度随着英国政治、经济发展起来”得出工业革命的逐渐展开;根据“19世纪,在中小资产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压力下,英国进行三次议会改革,完善了议会监督英王和政府及司法机关的职能”得出议会改革的不断推动。
故答案为:
(1)演变:由临时性机构变为常设机构;由监察区发展为行政区;监察区数量增加。
影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官员的监察力度;有利于政治清明;加强了中央集权,强化了皇权;导致了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州力量不断强大,最终威胁中央集权。
(2)过程:《权利法案》确立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开创了议会对行政、司法监督的先例;17世纪末18世纪初,反腐败的监察制度逐渐发展起来;19世纪中后期,英国完善了议会监督英王和政府及司法机关的职能。
原因:君主立宪制确立后,英国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腐败等一系列新的问题;工业革命的逐渐展开;议会改革的不断推动。
17.【分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演变和现实意义。(1)本小问,依据材料一逐一归纳;(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逐一归纳。第二小问,抓住材料二时间,紧扣近代中国时代背景从民族危机和思想角度分析;(3)本小问,属于开放性题,依据材料并结合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解答】(1)本小问的思想,依据材料一“孝顺父母”、“和睦乡里”可以得出仁爱忠孝;“教训子孙纵使不才休遽弃,教育还需父母恩”可以得出立德修身;“各安生理黄金本从勤俭生,安居乐业荣无比”可以得出节俭持家;重义轻利;“尊敬长上分定尊卑不可逾,辈分前后毋相亢”可以得出等级尊卑。
(2)第一小问的表现,依据材料二“以家书为主要形式”可以得出以家书为主要形式;“试看近时人才,有一从八股出身者否?八股愈做得入格,人才愈见庸下”可以得出内容上强调学以致用,反对八股;“岂知世界文明,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可以得出学习西方,工商强国。第二小问的背景,抓住材料二的时间,结合所学从民族危机和西方思想等角度分析。
(3)本小问的认识,属于开放性题,依据材料,结合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可以得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促进世界文化的进步。
故答案为:
(1)思想:仁爱忠孝;立德修身;节俭持家;重义轻利;为官公正;等级尊卑。
(2)表现:以家书为主要形式;内容上强调学以致用,反对八股;学习西方,工商强国。
背景: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严重;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
(3)认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促进世界文化的进步。
18.【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发展。主要考查明朝时期白银货币化趋势。
【解答】通过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明代时期从以宝钞为主要交易媒介,到后来以谷物为主要交易媒介,再到白银成为最主要的交易媒介,实际体现了中国白银货币化趋势。学生可以从进行说明。
故答案为:
趋势:白银成为主要的商品交易媒介。
解释:明朝时期伴随着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商品交易规模逐步扩大。传统的宝钞早已出现通货膨胀现象,而实物交易不能满足商品交易发展的需求,这就需要货币进行变更。明朝时期伴随着东西方贸易开展,西方新航路开辟后所掠夺白银开始源源不断的流入中国,中国白银增加,为中国白银货币化提供了条件;张居正改革实行一条鞭法,规定赋役一律征银,从政治上为白银货币化提供了保证。
三、【历史选做题】请考生在下面两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19.【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第(1)题考查唐代医疗制度完备的原因,考生可依据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第(2)题,唐代医疗制度建设的显著特点,考生主要依据材料中的相关信息来回答;唐代医疗制度建设的意义,则主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1)原因:根据材料“因革汉、北齐、隋之制而损益之”可知,其原因是借鉴前代的医疗制度;根据材料“唐朝重视医疗制度的建设和改革……武则天……唐玄宗……”可知,其原因是统治者重视;根据材料“唐代在中央设立了各级医疗机构;在地方也设立了一定数额的医学人员……唐代针对医疗事物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性规定……”可知,其原因是唐代医学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国力、选官制度和国际交流等方面来补充其原因。即唐代国力强盛;科举制的发展;中外文化交流的推动。
(2)特点:根据材料“唐代在中央设立了各级医疗机构;在地方也设立了一定数额的医学人员”可知,其特点是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医疗系统;根据材料“唐代针对医疗事物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性规定……医疾令……医药律令……颁布‘博学多才道术医药举人诏’,并亲制开元《广济方》颁示天下”可知,其特点是有配套的法令或制度保障;根据材料“武则天当政时重视医学,……唐玄宗时期……以体恤民疾,以预防或治疗流行病”可知,其特点是统治者重视医疗保健。意义:根据材料“唐代针对医疗事物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性规定,最集中的体现是唐令中有专门的医疾令,对医者行医诊治也颁布了严厉的医药律令”可知,其意义是有利于强化医者责任意识,提高医疗质量,推动医疗事业发展;根据材料“以体恤民疾,以预防或治疗流行病”可知,其意义是有利于增强民众体质;根据材料“在地方也设立了一定数额的医学人员,包括医博士、助教以及医学生等……唐代针对医疗事物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性规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意义是有利于强化地方管理,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统治)。
故答案为:
(1)原因:借鉴前代的医疗制度;统治者重视;唐代医学的发展;唐代国力强盛;科举制的发展;中外文化交流的推动。
(2)特点: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医疗系统;有配套的法令或制度保障;统治者重视医疗保健。意义:有利于强化医者责任意识,提高医疗质量,推动医疗事业发展;有利于增强民众体质;有利于强化地方管理,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统治)。
2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第一小问要结合我不聊微信事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来分析;第二小问要结合钟南山的品质来分析。
【解答】(1)依据“钟南山出生于医学世家”可以看出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依据“1979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院及伦敦大学呼吸系进修。”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后中外文化交流发展的影响;依据“他长期致力于重大呼吸道传染病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预防与治疗,并培养了大批医学人才。他几十年如一日,每周坚持出门诊看病人。他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敢医敢言的道德风骨和学术勇气更令人景仰。”可以看出个人高超的科研素养;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以从党和国家的政策以及他个人的求学经历和改革开放的影响来进行分析。
(2)钟南山的身上体现的时代精神只要言之有理就可以,比如: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热爱科学;服务人民;科学严谨;勇于担当;以人为本。
故答案为:
(1)原因: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改革开放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个人高超的科研素养;党和国家对人民健康事业的关心和关注;努力求学;改革开放后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卫生事件应急体系逐渐成熟。
(2)时代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热爱科学;服务人民;科学严谨;勇于担当;以人为本。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