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中考复习学案课时四十§1-2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中考复习学案课时四十§1-2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2-10 20:39: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四十
§1-2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
【复习目标】
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中不同组成成分的作用(重点)
由食物关系构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导学过程】
【基础检测】
试着做下列题,不会的,快速阅读教材53—62页,然后继续完成下列问题:
1.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内,

形成的统一整体。
2.范围: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它包括地球上的
及其

3.生态系统的成分:
组成成分


非生物成分
等因素
为生物提供
生物成分
进行
,为各种生物的生活提供
直接或间接以
为食
分解者
使生态系统中的
4.食物链:
(1)概念: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
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2)在生态系统中,动植物之间是借助
相互联系起来的。
(3)生物富集: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可以通过
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
级别的升高而逐步

5.食物网:
(1)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种
彼此交织在一起,就形成了复杂的食物网。
(2)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
,个体数量越
,食物网就越

6.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沿着
进行的。
【巩固提升】
1.图为小麦叶肉细胞内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过程分别在光下与黑暗条件下进行
B.②过程决定了小麦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C.生产上欲使小麦增产,需同时促进①②过程
D.①②过程均参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2020?陕西,9.1分]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陆地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生物圈
3.[2020?开封结业,16.1分]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走,这是因为当地的自然环境中


A.生产者过多
B.缺少生产者
C.没有消费者
D.分解者很少
4.[2020?成都,17.2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请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在“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水分
5.(2015湖北孝感中考)某同学在学校旁边的农田生态系统中,发现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B.该食物网中,戊与丁既有捕食关系,也有竞争关系
C.该食物网中,戊获得的能量及毒素最多
D.5种动物中有2种肉食动物和3种植食动物
6.从理论上讲,生态系统中可以没有的成分是


A.阳光
B.细菌和真菌
C.动物
D.植物
7.[2020?随州市,1.2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水稻”和“青蛙”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分别扮演什么角色


A.生产者、生产者
B.消费者、生产者
C.生产者、分解者
D.生产者、消费者
8.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


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B.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C.生产者和消费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
9.下列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A.森林里所有的动物和植物
B.校园里的各种花卉
C.麦田里所有的生物
D.池塘及池塘里所有的生物
10.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A.草→兔→狐
B.泥→小虾→小鱼→大鱼C.蝉→螳螂→黄雀
D.田鼠→猫头鹰
11.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残留的有机汞情况如下表所示,那么该生态系统中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生物体
A
B
C
D
E
有机汞浓度(ppm)
0.05
7
0.51
68
0.39
A.D→B→C→E→A
B.D→+B→
C.
D.A→E→C→B→D
12.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把草子吃掉,用网把实验区罩上,可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没有加网罩的草地反而生长良好。造成这种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是


A.缺水干旱
B.食物链被破坏
C.环境严重污染
D.植被被破坏
13.农药可以杀灭害虫,但某些农药不易降解,容易在生物体内积累。农药逐级富集主要是通过(

A.水
B.空气
C.食物链
D.土壤
14.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两条食物链如图所示。如果大量捕杀青蛙,造成的严重后果是


A.蛇的数量大大增加
B.虫害严重,水稻减产
C.老鼠大量增加,危害粮食
D.青蛙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平衡无影响
15.对“水稻→蝗虫→青蛙→蛇”这一食物链,错误的叙述是


A.蛇处于第四营养级
B.捕杀青蛙会使水稻减产
C.蛇全部迁走后,蝗虫的个体数量会迅速下降为零
D.青蛙全部迁出后,蝗虫的个体数量会先增后减
16.(2019·甘肃天水,10.1分]下列选项中,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树木
B.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等无机环境
C.一块农田中所有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D.一个池塘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17.[2020?佛山顺德结业,3.2分]如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几种生物的关系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能→水稻→蝗虫→蛙”是一条食物链
B.图中所有生物可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C.图中的蝗虫和田鼠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关系
D.生物难以分解的物质在蝗虫体内积累最多
18.[2019·湖南长沙,3.2分]小芳某天的生物作业是自制生态瓶,她准备了小鱼、石头、容器和池塘水,如果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补充(  )
A.分解者
B.生产者
C.消费者
D.非生物部分
19.[2019·海南,17.2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捕食关系,但不构成食物链,根本原因是(  )
A.无生产者
B.无分解者
C.无能量流动
D.无物质循环
20.[2020?连云港,2.1分]“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一食物链可以准确地表示为(  )
A.虾米→小鱼→大鱼
B.大鱼→小鱼→虾米
C.阳光→虾米→小鱼→大鱼
D.植物→虾米→小鱼→大鱼
21.[2020·日照1,34.6分]在一个以种植玉米为主,兼养猪、家禽和鱼的小型简单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间存在如甲图所示的关系。请分析回答:
(1)在此生态系统中,参与玉米光合作用的水、二氧化碳和阳光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 
 。
(2)依照 
 的分类标准,可将图中四种生物分成两类。
(3)谚语“有收无收在于水”,说明了水分对农作物的重要性。假设农作物长期被水淹,会导致烂根。甚至死亡。对此应采取的措施是 
 。
(4)农田玉米中偶然出现了白化苗,这种现象是由 
 的改变引起的,白化玉米苗死亡的缘故是 
 。
(5)农技人员进行了不同株距对某品种玉米单位面积产量阻碍的试验,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结果。请从光合作用的角度讲明其缘故。 
 。。
22.[2020?内蒙古赤峰,26.5分]图一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关系图;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回答:
(1)若图一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补充的成分是 
 。
(2)与兔相比,草的结构层次中没有 
 。
(3)图二中丙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 
 ,此生物与兔构成 
 关系。
(4)与鹰用喙啄取食物不同的是,鼠和兔都用 
 切断和咀嚼食物,既提高了摄取食物的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拓展延伸】
23.下表为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研究“一个小型生态系统中动物数量和植物数量关系”的实验数据。实验中使用了以下实验用具:有盖玻璃瓶、小鱼、水草、沙子(含少量淤泥)、经纱布过滤的池水,把这五个生态瓶均放在实验室窗台上,并使它们所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基本相同。


小鱼{条)
水草(棵)
实验结果
生态瓶1号
4
12
小鱼存活8天
生态瓶2号
4
8
小鱼存活6天半
生态瓶3号
4
4
小鱼存活3天半
生态瓶4号
4
2
小鱼第2天上午死亡2条,第2天下午死亡2条
生态瓶5号
4.
O
小鱼于当天下午和晚上相继死亡
请分析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瓶1~4号均可以看作是一个小生态系统,在这些小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的生物是
,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是
,池水、沙子中的
是分解者。
(2)比较生态瓶l号和2号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植物数量比较多时,动物存活的时间相对
;由生态瓶5号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没有
,动物很快就会死亡。
(3)由生态瓶1~5号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通常情况下,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动物数量与植物数量的关系应是动物数量一般
(填写“大于”或“小于”)植物数量。
(4)生态瓶1号的动物虽然存活时间最长,但最后还是死亡了,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由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
,不能达到一种真正的平衡,
能力比较差的缘故。
24.[2020?南允,16.10分]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成分关系示意图,
其中甲、乙、丙为该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生物成
分,A、B、C、D是乙中存在吃与被吃关系中的四种生物,①②③④代表某些生理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代表的成分是
。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2)图中序号③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
_。
(3)若该生态系统被难以分解的农药污染,则图中
(填字母)代表的生物体内积累的农药最多。
(4)图中丙代表的成分作用是_
_,由此促进物质循环。
参考答案:
【巩固提升】
1-5.DDDCB
6-10.
CDDDA
11-15.
CBCBC
16-20.CCBAD
21.(1)非生物成分(2)形态结构(3)及时排涝(4)遗传物质
白化苗的体内不含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5)合理密植是使植株行间距和株距科学合理,使植物的叶片互不遮挡,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充分有效利用这片土地上的光能,来提高产量。所以合理密植是利用提高光合作用,以增加作物产量的措施。
22.(1)非生物成分(2)系统(3)鹰
捕食(4)牙齿
【拓展延伸】
23.(1)小鱼
水草
细菌等微生物
(2)比较长
植物
(3)小于
(4)比较单一
自我调节
24.(1)生产者
阳光
(2)呼吸作用
(3)D
(4)分解有机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