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四十一
§3-5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类型和自我调节
【复习目标】
1.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的能量关系,概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重、难点)
2.以碳循环为例,说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重点)
3.列举自然生态系统的类型,描述各类生态系统的特点。(重、难点)
4.分析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因素。说明人工生态系统的特点。(重点)
5.分析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阐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重点)
【导学过程】
【基础检测】
试着做下列题,不会的,快速阅读教材63—77页,然后继续完成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能量传递渠道:通过
依次传递。
(2)营养级:
上的每一个环节。
(3)能量流动:
①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
和
的过程。
②特点:
a.能量在流动的过程中逐级
。
b.一般地说,只有
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c.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所以大多数食物链只有
个营养级。
③意义: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
的关系,使
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
从无机环境开始,经
、
和
,又回到无机环境中所完成的一个循环过程。
(2)自然界重要的物质循环:
、
、
。
(3)物质循环的特点:
。
3.生态系统的类型:
(1)
(2)
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1)调节方式:
机制。
(2)调节能力:①自身的
决定调节能力的大小。②调节能力有一定的
。
【巩固提升】
1..[2020?开封结业,20.1分]在某个草原生态系统中,能正确表示草、兔、鹰三种生物数量大小的图示是
(
)
2.(2015湖北黄冈)右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各成分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此草原中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B.草和鼠共有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C.鹰和蛇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D.该生态系统中,鹰的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归根到底来自太阳能
3.能够把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并释放到无机环境中的生物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是
4.在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c,则
a、b、c之间的关系是
(
)
A.a=b+c
B.a>b+C
C.aD.c=a+b
5.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的总消耗量降到最低,人们应采取下列哪一种食物结构
(
)
A.以淡水养殖的鱼类为主
B.以家畜的肉类为主
C.以谷类和植物蛋白为主
D.以禽类的肉和蛋为主
6.下列不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
(
)
A.河流生态系统
B.城市生态系统
C.鱼塘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7..[2020?开封结业,20.1分]分析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图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
B.图中的生物构成了食物网
C.此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
D.图中的鸟和虫所需能量最终都来自于植物体内的有机物
8.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并有“地球之肾”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
A.淡水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9.下列生态系统中,最稳定的是
(
)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
10.目前许多自然生态系统已被开发利用成为人工生态系统,其中对其他生态系统的依赖性很大、比较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是
(
)
A.城市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鱼塘生态系统
D.果园生态系统
11.下列措施中,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是
(
)
A.减少生物的种类B.减少生产者的数量C.增加生物的种类
D.增加清费者的数量
12.天然林很少发生松毛虫害,而人工林却常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害,主要原因是(
)
A、人工林内松毛虫繁殖能力强
B.人工林内的气候适合松毛虫繁殖
C.人工林对虫害的抵抗力差
D.人工林成分单一,营养结构简单
13.某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右图表示一段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丁→乙→甲→丙
B.甲、乙、丙、丁及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了生态系统
C.甲和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
D.该食物链中的能量最终来源是丙固定的太阳能
14.在一个由水稻、螟虫、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青蛙杀绝,螟虫的数量变化可以用下列曲线图中的哪一个来表示
(
)
15.[2019·四川遂宁,10.2分]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的关系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B.②与③之间是捕食关系
C.①②③④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
D.该生态系统只有一条食物链
16.[2019·四川乐山,20.3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是( )
A.食物链
B.食物网
C.消费者
D.A和B
17.[2019·四川巴中,23.2分]生态系统多种多样,其中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草原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18.[2019·湖北十堰,1.2分]武当山和汉江河是十堰旅游的两张名片,它们分别属于森林生态系统和河流生态系统。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都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
B.“鼠→蛇→鹰”是武当山森林生态系统中常见的一条食物链
C.杀灭森林中所有害虫,会更有利于该生态系统的稳定
D.上述两个生态系统披此独立,互不关联
19.[2019·四川成都,20.2分]下列人类行为中,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利的是( )
A.对森林中的树木大量砍伐,以满足家具生产的需要
B.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中
C.在草原周围营造防护林
D.增加城市私家车数量,利于人们的出行
20.[2019·四川内江,10.3分]当池塘受到轻微污染时,它能通过自身的净化作用消除污染,逐渐恢复到污染前的状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此现象说明池塘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B.池塘被污染之后能恢复原状,因此人类可以随意将污染物排入池塘
C.池塘自身净化作用的大小与其生物种类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
D.当池塘受到严重污染,超出其自身的调节能力时,池塘生态系统就会失调
21.[2020?潍坊,28.10分]
“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传统农业的辉煌成就之一,也是最早和最生动的一种生态模式。该模式的主要做法是积极种植能固氮的豆科植物,收集人畜粪便、枯枝败叶以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等,经过一定方式处理后,转化为有机肥料施用到农田中。请结合下图回答:
(1)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之间的关系是_
_;与豆科植物相比,根瘤菌细胞在结构上的明显不同是
。
(2)图中枯枝败叶中的有机物转化为肥料需经
的分解作用完成,这不仅净化了环境,而且使生物圈中的
得以周而复始地循环。
(3)图中的牲畜处于第
营养级;能量沿食物链传递是逐级递减的,因此,多食用
(肉类/粮食)制品能够缓解全球粮食危机。
(4)传统杀虫剂中的有害物质会在消费者体内造成富集现象,就上图而言,对
的危害最大。近年来,人们更多地采用生物防治来控制农业害虫,该防治方法的优点是
(答一条)。
(5)上述做法为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提供了借鉴。请列举两个现实生活中类似的实例
。
22.[2020?滨州,29.7分]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该食物网中缺少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猫头鹰与蛇的关系是________。蛇在该食物网中属于第_____营养级。
(3)该生态系统中,草的能量流入到猫头鹰的途径有________条。在草→兔→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若猫头鹰的能量每增加2千焦,最多消耗草_________千焦。
(4)假如该生态系统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体内有害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
(5)____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它们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联系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23.
[2020·枣庄,22.8分]如图一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成分关系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该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B、C是乙中存在着食物关系的三种生物,①、②、③、④表示某些生理过程。图生为该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示意图,D、E、F、G表示食物链的四个营养级,a、b1--b4,
c1--c5,表示能量值。请分析作答:
(1)图一中,甲表示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乙表示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请写出图一中的食物链
(用代号和箭头表示)。
(2)图一中的A对应图二中的_________(填字母)营养级。
(3)图二中b1--b4表示图一中______(填数字)生理过程散失的能量,c1--c5表示各个营养级流向丙_________的能量。据此可知,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4)生态系统类型多样,除了图示中的①草原生态系统外,我们本地还有:②山亭梯田、③抱犊固国家森林公园、④滕州红荷湿地、⑤枣庄新城等生态系统。其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是
(填序号)。
【拓展延伸】
24.如图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鼠与狐的数量变化曲线图,有关的食物链为草→鼠→狐。
(1)狐的变化曲线应是图中的
;鼠的变化曲线是图中的
;草的变化曲线是图中的
。
(2)从图中可以看出
、
和
数量的动态变化维持着这个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
(3)由于狐的皮毛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如果为了获取皮毛而大量猎捕狐,则产生的严重后果是
,草场的
减少,可能出现
等现象。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
。
参考答案:
【巩固提升】
1-5.DBDBC
6-10.ACCAA
11-15.CDDCC
16-20.DBACB
21.(1)(互利)共生
(根瘤菌)
无成形的细胞核
(2)分解者
碳、氮、水(只答碳也对)
(3)二
粮食
(4)人
专一性强,控制害虫持久;不污染环境(防止环境污染);有利于保护害虫的天敌(保障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禁止焚烧秸秆、利用人畜粪便和秸秆生产沼气、垃圾发电、秸秆生产酒精等
22.(1)分解者
(2)捕食与竞争
三、四(3)5
200
(4)猫头鹰(5)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23.(1)生产者
消费者
甲→A→B→C
(2)
E
(3)①、③
分解者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③
【拓展延伸】
24.(1)C
B
A
(2)草
鼠
狐
(3)鼠的数量大量增加
植被
土壤沙化
一定限度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