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东南亚》精品教学设计(word版共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东南亚》精品教学设计(word版共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2-11 11:31: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了解地区
第一节
东南亚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2)了解东南亚的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范围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马来群岛多火山和地震,体会到事物的两面性,学会用辩证地眼光去看待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状况。
【教学重点】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和气候。
【教学难点】
东南亚的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讨论、多媒体辅助
【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火山最多的是哪个国家吗?它位于哪个地区?(学生回答问题)
明确:世界上著名的火山国是印度尼西亚,它位于东南亚地区。
过渡:这节课,我们开始来学习东南亚。
二、新课学习
(一)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
(1)地理位置与范围
纬度位置:大部分地区位于23.50N至100S之间,以热带为主。
海陆位置:
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南与大洋洲为邻。
范围:东南亚主要包括两部分:
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活动:
1.在马来群岛中,找出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爪哇岛、苏拉威西岛、菲律宾群岛和新几内亚岛,看看它们是否都属于亚洲。(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除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属于大洋洲,其余岛屿都属于亚洲。
2.在中南半岛上找出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南河、湄公河、红河,说出这些河流的大致流向,并判断它们分别属于哪个大洋的水系?(学生读图找图,并回答问题)
明确:
中南半岛上的这些河流流向都是自北向南流。红河、湄公河、湄南河注入太平洋,萨尔温江和伊洛瓦底江注入印度洋。
(2)地形与河流
提问:分析中南半岛上的河流流向,可以得出中南半岛地形有什么特征?马来群岛的地形又有何特征?(学生读图分析回答)
明确:
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河流上游急,下游缓。
马来群岛:山岭很多,平原较少,河流湍急。
展示“世界火山地震带图”和“六大板块示意图”
读图分析:为什么东南亚地区火山地震活动特别频繁?(学生读图回答问题)
明确:东南亚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而且还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两大地震带上。
拓展延伸:“火山之国”——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也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其中约6000个有人居住。火山有400多座,其中活火山有77座。所以印度尼西亚被称为火山之国。
播放视频:《“火山之国”——印度尼西亚》
活动:你认同玲玲和贝贝的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学生讨论回答)
玲玲:火山喷发可能会引发巨大灾害,人们应该远离火山!
贝贝:但也有人选择在火山周围居住。这里土壤肥沃,为农作物提供了丰富的养分。
明确:认同。我们应该辩证地认识火山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和熔岩会破坏田园、建筑、道路等,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但火山灰能够形成肥沃的土壤,在这里种田,庄稼长得特别好。而绝大多数火山喷发是百年不遇的事,所以人们愿意到火山附近耕种。
(三)气候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提问:说说东南亚有几种气候类型?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分别属于什么气候类型?(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主要有两种气候类型,中南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马来群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展示热带季风气候图和热带雨林气候图,让学生分析其气候特征。
明确:
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热带雨林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多雨。
议一议:东南亚的气候对农业有何影响?(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
中南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表现为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因此一年中,农作物在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马来群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表现为全年高温多雨。农作物可以随时播种,一年到头都有收获。
填表归纳总结:
地形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对农业的影响
中南半岛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一年中,农作物在雨季播种,
旱季收获
马来群岛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农作物可以随时播种,一年到头都有收获
拓展延伸:歌诀记忆东南亚两种气候类型的特征
热带雨林赤道边,马来半岛群岛焉;全年对流雨为主,一载降水过两千;雨热充足植物茂,四季农作不休闲。热带季风分雨旱,中南半岛菲两边;六至十月为雨季,旱十一至五月天;全年降水一千五,雨季播种收在旱。
(4)人口与分布
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地带,而山区和岛屿上的热带雨林中则人口稀少。
活动:
根据所学知识,填表对比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地理特征。(学生归纳填表)
地形特征
气候特征
河流特征
中南半岛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上游急,水力资源丰富
下游缓,形成冲积平原
马来群岛
地形崎岖,山岭众多
全年高温多雨
水流湍急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东南亚的自然概况,主要包括地理位置和范围、地形、河流、气候以及人口分布等。
四、课堂练习
1.东南亚的河流注入太平洋的有(
D

A
.伊洛瓦底江
B.萨尔温江
C.长江
D.湄公河
2.中南半岛属于(
A
)气候类型。
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3.马来群岛的气候特征是(
A

A.全年高温多雨
B.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C.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4.世界上著名的火山之国是(
B

A.马来西亚
B.印度尼西亚
C.菲律宾
D.日本
五、作业布置
1.识记本课知识点。
2.同步练习册。
【板书设计】
(
地理位置和范围
)
(
地形和河流
)
(
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
(
东南亚
)
(
气候
)
(
人口与分布
)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世界区域地理学习的第一个地区,在之前学习了很多大洲,对区域地理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并掌握了初步的技能。学习地区应该从该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河流、气候、资源、人口等方面入手。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活动以学生活动为主,重视学生的参与,既复习旧知识,又引入新内容。活动过程中,将多个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着重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填表能力,并进行当堂练习,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到学生心中有数,老师心里有谱。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马六甲海峡在海洋运输中的重要性。
(2)了解东南亚的热带经济作物、粮食作物和矿产资源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3)了解华人华侨对东南亚的开发和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析图,将地图上反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华人华侨对东南亚的开发繁荣作出的巨大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马六甲海峡的重要地位。
(2)富饶的物产。
【教学难点】
马六甲海峡的重要地位;华人华侨的贡献。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讨论、多媒体辅助
【教学课时】
2课时,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复习提问:东南亚地处哪两个大洲和哪两个大洋之间?地理位置如何?(学生回答问题)
明确:东南亚位于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地处中部“十字路口”的位置。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近东南亚,去了解一下当地的地理事物和资源物产。
二、新课学习
(二)马六甲海峡
(1)地理位置与范围
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的位置。
展示马六甲海峡示意图
提问:马六甲海峡的位置在哪里?(学生回答)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全长1080千米,水深25~200米,有利于航运。马六甲海峡东南端的新加坡港,是世界著名的海港。
播放视频:《马六甲海峡》,展示“花园城市”——新加坡图片
活动1:
1.人们为什么称马六甲海峡是沟通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咽喉”?(学生回答)
明确:东南亚处在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也是联结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
2.马六甲海峡航运非常繁忙,但是航道较窄,还有礁石和小岛,影响海上交通安全。如果要开辟一条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新航线,你有哪些好的建议?并说出理由。(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可以考虑在克拉地峡开挖运河。在该处开挖运河,两大海域之间的距离短,工程量小,可以缩短海上运输距离。
拓展延伸:歌诀记忆东南亚的地理状况
“南洋”东南亚,共十一国家;
最大群岛国,印度尼西亚。
欧洲向东行,必经马六甲,
印太两洋间,“十字路口”卡。
(三)富饶的物产
请学生介绍东南亚有哪些丰富的物产。
明确:
热带经济作物:天然橡胶、棕油、椰子、椰油、蕉麻。
粮食作物:水稻(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锡。
印度尼西亚是重要的石油输出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的锡产量居世界前列。
活动2:
1.找出中南半岛水稻的主要产区,说出这些地区的气候和地形类型。(学生读图说出)
明确:中南半岛的水稻产区主要分布在河流下游的冲积平原。这些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热量、水分充足。
2.议一议,东南亚地区种植水稻具有哪些有利的自然条件?(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东南亚种植水稻的有利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雨热同期。
(四)我国的近邻
活动3:
1.找出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和东帝汶,说出东南亚哪几个国家与我国大陆接壤。(学生读图找出,并回答)
明确:东南亚缅甸、老挝和越南与中国大陆接壤。
2.湄公河在我国境内叫什么?它流经哪些国家?注入哪个海洋?(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湄公河在中国境内叫澜沧江,它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最后注入南海(太平洋)。
3.填写下列各国首都以及流经那里的河流名称,举例说出河流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学生读图填表)
明确:
国家
首都
河流
越南
河内
红河
老挝
万象
湄公河
柬埔寨
金边
湄公河
秦国
曼谷
湄南河
华人和华侨:
东南亚是世界上海外华人和华侨最集中的地区,总人数达2000万以上。
东南亚华人华侨的祖先多来自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特别是广东和福建两省。
华人和华侨在东南亚各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最大。
华人和华侨对东南亚的开发和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活动:
玲玲所画的东南亚“知识树”合理吗?请你提出进一步修改的建议。(学生回答)
明确:不合理。玲玲所画的“知识树”,仅涵盖了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特点,没有包括人文地理特点。建议加上一项“人文地理特点”,包括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点以及东南亚“华人、华侨众多”的特点等。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咽喉要道——马六甲海峡),包括富饶的物产、地形气候对农业的影响。东南亚的11个国家中有三个与我国陆地接壤,是世界上华人和华侨最集中的地区。
四、课堂练习
1.西亚的石油经过马六甲海峡主要输往(
A

A.中国、日本等国家
B.非洲国家
C.欧洲西部国家
D.拉丁美洲
2.下列属于东南亚重要的稻米出口国的是(
B

A.越南、马来西亚
B.越南、缅甸
C.老挝、泰国
D.老挝、缅甸
3.有一支旅游团来到泰国,下面是他们的所见所闻,你认为可信的是(
B

A.许多人在基督教堂做礼拜
B.
看到许多华人、华侨
C.
当地居民皮肤黝黑、头发卷曲
D.
传统民居是平顶屋
4.东南亚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区的自然原因是(
A

A.热量、水分充足
B.平原为主,地势平坦
C.种植历史悠久,生产技术高
D.市场需求量大
五、作业布置
1.识记本课知识点。
2.同步练习册。
【板书设计】
(
马六甲海峡
)
(
东南亚
)
(
富饶的物产
)
(
我国的近邻
)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提供了形象、生动的图像和视频资料,让学生充分感知东南亚地区的整体状况。通过分析和综合大量的感性认识,从中概括东南亚的经济概况。对于初中生来说,面对遥远而陌生的地区,直观和形象显得更为重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