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2.4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课件2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2.4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课件27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10 22:4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复习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 ,字子舆, 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家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扬了 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 ”之称,与孔子合称为“ ”。
战国

孔子
亚圣
孔孟

课时重难点
重点:1、理解选文含义,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及句式。
2、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民本思想。
难点:学习孟子的辩论艺术,并将其应用于写作中。
预习检测
文本分析
问题探讨
1、读第一段:庄暴见齐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好乐何如”。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正面提出论题。
②制造议论悬念。
③说明论题难度。
反衬孟子论辩术的高明。
问题探讨
2、听了孟子的话,齐宣王为什么“变乎色”?
世俗之乐
羞愧
气愤
立场对立
气氛不融洽
问题探讨
3、“今之乐由古之乐也。”在整个论辩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
①引起兴趣,改变气氛。
②改变概念,转换话题。
③避开问题,借题发挥。
巧妙地把音乐话题转为政治话题
4、文章最后由音乐说到快乐问题,孟子谈“乐”可以概括成哪两幅画面?用了什么论证手法?
两幅画面 :
?
鼓乐、
田猎于此 ??????
对比
?疾首蹙頞 —— 悲惨图景?
?欣欣然有喜色 ——太平景象
反面
正面
管籥之音,
羽旄之美????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
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结论:与民同乐(中心论点)
推行仁政,人民归附,能统一天下。
孟子民本思想
1、“民贵君轻”。
2、得民心者得天下。
3、保民之道。
民本思想是孟子学说中的精华,也是儒家的一种政治理想。
乐民之乐
忧民之忧
学以致用
继之庄暴,提出话题
奉承齐王,借题发挥
浓化谈资,步步诱导
辩论艺术
直言好乐,攻其要害
画面呈现,对比论证
与民同乐,得出结论
攻其要害
文章开头段落开诚布公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抓住本质,攻其要害,先声夺人。
如果只是因为胆怯而墨守成规、安于现状,我们或许都会如那只一身灰暗的老蜘蛛,任岁月消磨了好奇心,也消磨了本可以更美丽的自己。只有敢着创新之华裳,方能如那些勇敢的小蜘蛛一样,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做更好的自己。(《穿花衣服的蜘蛛》作文)
以某一事件为触点,生发开去,纵横开阖,广征博引,从而得出普遍性的道理。其运用模式为:
此事→议→他事→论
(引出)(转入)(升华)
借题发挥
苏洵《六国论》
分析问题:
由现象到本质
由原因到结果
层层深入进行
挖出本质灵魂
步步诱导
题目:让传统文化焕发光彩
一、概述材料,提出观点。
二、传统文化是什么,当下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及危害,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扣“二十四节气”论析
三、传统文化在当下式微的原因
四、让传统文化焕发光彩对策
五、总结前文,重申主题,回扣材料。
二十四节气作文简纲
从正反两个方面提出分论点或摆出正反两方面的论据。
对比鲜明
突出深化观点
对比论证
曼德拉放下仇恨,把怨恨留在身后,也解放了自己。当年,曼德拉因反对种族压迫而入狱,饱受摧残。当他出狱当上总统之后,在就职典礼上,却恭敬地向当年虐待他的看守致敬,这一举动令所有在场的人为之动容。放下怨恨,宽容了别人,也释放了自己。(正面论证)
911事件之后,美国为了报复袭击者,借打击恐怖组织之名,出兵伊拉克。逞一时之义气,报一时之怨恨,但也使自己陷入了战争的泥潭,难以抽身,更令自己成为众矢之的,到处树敌。所以不懂得放下,可能会令自己得不偿失,作茧自缚。(反面论证)
梭罗说:“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
生活中,有人认为,放下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也有人认为,不放下是一种坚守,是一种精神。
请以“放下”或“不放下”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选文体,不少于800个字。
放下?不放下?
学习孟子的论辩方法,努力打造语言,熟用高水平句式,给作文增色妥妥的!
谢 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