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3节
凸透镜成像规律
(第1课时)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提出问题】
像的虚实、大小、倒正、同异侧跟物距和像距有什么关系呢?
【猜想与假设】……
【实验设计】
f
F
O
凸透镜
物体
P
光屏
1.基本概念
f:___________;
2f
:
__________;
F
:_________________;
P(或2F)
___________;
u: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
2f
u
v
一倍焦距
二倍焦距
一倍焦距处(焦点)
二倍焦距处
物距,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像距,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2.实验器材:蜡烛、凸透镜、光屏、光具座(刻度尺)、火柴。
3.实验前的调节:
调整______、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
u
烛焰
同一高度(或在同一水平直线上)
使像成在光屏中央,便于观察。
活动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f=10cm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物距
u/cm
成像的特点
像距
v/cm
像距与焦距的关系
应用举例
正倒
缩放
虚实
同侧或异侧
u>2f
u=2f
2f>u>f
u=f
u实验记录
凸透镜焦距
f=10cm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物距
u/cm
成像的特点
像距
v/cm
像距与焦距的关系
应用举例
正倒
缩放
虚实
同侧或异侧
u>2f
40
倒立
缩小
实像
异侧
13
2f>v>f
照相机
30
倒立
缩小
实像
异侧
15
u=2f
20
倒立
等大
实像
异侧
20
v=2f
2f>u>f
15
倒立
放大
实像
异侧
30
v>2f
投影仪
13
倒立
放大
实像
异侧
40
u=f
10
不成像
u8
正立
放大
虚像
同侧
放大镜
5
正立
放大
虚像
同侧
【分析论证】
规律1:当物距_________________时,则像距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_____、_____的____像。
此时像距____于物距,像比物____,物像____侧。
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于2倍焦距
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倒立
缩小
实
照相机、摄像机
小
小
异
规律2:当物距_____________时,则像距
____________,
成________、_______的_____像。
此时像距____于物距,像与物大小____,物像_____侧。
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于2倍焦距
等于2倍焦距
倒立
等大
实
等
相等
异
二倍焦距法精确测量焦距。
规律3:当物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则像距______________,
成______、______的____像。
此时像距____于物距,像比物____,物像____侧。
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
大于2倍焦距
倒立
放大
实
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
大
大
异
规律4:当物距___________时,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时在光屏上出现_________________。
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于1倍焦距
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
大小不变的光斑
强光手电筒、一倍焦距法测焦距
规律5:当物距____________时,则成_____、_____的____像。此时像距____于物距,像比物____,物像____侧。
应用:___________。
小于1倍焦距
正立
放大
虚
放大镜
大
大
同
【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1)u>2f,2f>v>f,倒、小、实、异,u>v。
(2)u=2f,v
=2f,倒、等、实、异,u=v。
(3)2f>
u>f,v
>2f,倒、大、实、异,u(4)u=f,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
(5)uv。
【分组讨论】
1.凸透镜成像时实像特点是___________,虚像特点是___________。
2.凸透镜成像时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在____,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在_________。
3.凸透镜在成实像时,物距减小时像距变____,像变____;成虚像时,物距减小时像距变____,像变____。
4.凸透镜成像时,如果无论怎么移动光屏,光屏上不成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倒立的,物像异侧
正立放大的,物像同侧
焦点
二倍焦距处
大
大
小
小
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光具座太短;凸透镜焦距太长;蜡烛放在焦点处;蜡烛放在一倍焦距以内……(共22张PPT)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3节
凸透镜成像规律
(第2课时)
(1)u>2f,2f>v>f,倒、小、实、异,u>v。
(2)u=2f,v
=2f,倒、等、实、异,u=v。
(3)2f>
u>f,v
>2f,倒、大、实、异,u(4)u=f,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
(5)uv。
活动2:凸透镜被遮挡时对成像的影响
5.凸透镜成实像时,凸透镜被书本遮挡了一半,光屏上像形状会_____,亮度变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变
暗
凸透镜的焦距没变,
遮挡物处于一倍焦距以内,不能成实像,
且透过的光线变少
活动3:三者位置变化对成像的影响
6.当凸透镜成实像,凸透镜和光屏不动,蜡烛向上移动则像向____移动;蜡烛靠近凸透镜,则像_____凸透镜;蜡烛顺时针转动时则像___时针转动。
7.当凸透镜成实像,蜡烛和光屏不动,凸透镜向上移动则像向______移动,凸透镜靠近蜡烛,则像_____凸透镜,凸透镜顺时针转动时则像_____时针转动。
8.当凸透镜成实像,蜡烛和凸透镜不动,光屏上移则烛焰的像偏______,光屏向左移动时则像偏_____。
9.当凸透镜成虚像,蜡烛向上移动,则烛焰的像向____移动。
下
远离
顺
上
远离
顺
下
右
上
【分组讨论】
10.凸透镜成实像时蜡烛越烧越短,则烛焰的像会向______移动,而成虚像蜡烛变短时,则像向____移动。
11.凸透镜成实像时,如果烛焰的像明显偏上,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你的解决办法是_______。
上
下
蜡烛上移,
或凸透镜下移,
或光屏上移。
【思维拓展】
12.蜡烛的火焰跳动不稳定,而且越烧越短,怎样改进呢?
用LED做成的“F”状发光体,成像稳定,无污染
【思维拓展】
13.物距和像距之和不变时来回移动凸透镜可以看到几次清晰倒立实像?为什么?
两次清晰倒立实像,一是倒立缩小实像,二是倒立放大实像;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思维拓展】
14.凸透镜成像中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若增大物距,则物距与像距之和是变大还是变小?
答:物距增加快,像距减小慢,物距像距之和变大。
15.凸透镜成像中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若增大物距,则物距与像距之和是变大还是变小?
答:物距增加慢,像距减小快,物距像距之和变小。
16.当物距和像距存在什么关系时,物距和像距之和最小?其最小值为多少?
答:物距等于像距,
且都等于二倍焦距,
物距像距之和最小,
最小值等于四倍焦距。
17.凸透镜的薄厚对成像有什么影响?
答:材料相同直径相同薄厚不同的凸透镜,厚的焦距短,所成实像更小,像距更短。
18.怎样区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答:(1)观察法:观察形状或用手摸,中间厚边缘薄为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则为凹透镜。
(2)阳光聚焦法:比较对光的作用,透镜正对着太阳光,透镜另一侧放一张纸,调整透镜与纸的距离,若另一侧能得到最小最亮的点说明是凸透镜,出现一个暗圈的是凹透镜。
(3)成实像法:比较能否成倒立实像,透镜正对窗口,并靠近墙面,如果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则是凸透镜,如果不成实像则为凹透镜。(第2节学)
(4)放大镜法:比较虚像与物的大小关系,透镜靠近书本上的字,字被放大的是凸透镜,字被缩小的是凹透镜。(第2节学)
19.怎样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答:(1)阳光聚焦法: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上下移动透镜,能在纸上形成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是凸透镜的焦点,此时用刻度尺测量出光斑与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2)等大成像法:属于二倍焦距法。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放在光具座上,调整物距和像距,直至物距和像距相等且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用刻度尺测量出烛焰与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再除以2,可精确测焦距。(第3节学)
(3)放大镜法:属于一倍焦距法。把放大镜放在课本上,使放大镜逐渐远离课本,当课本上的字看不清时,此时用刻度尺测量出烛焰与放大镜光心的距离。(第3节学)
(4)焦点入射法:属于一倍焦距法。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放在光具座上,调整物距和像距,直至光屏上得到与凸透镜直径相等的大光斑为止,用刻度尺测量出烛焰与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第3节学)
【记忆口诀】
一倍焦点分虚实,二倍焦点分大小,二倍焦点物像等。
实像总是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虚像总是同侧正。物远像远像变大,物近像近像变小。
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跟着物体跑,物距像距和在变。
不等式问题
1.物体从距离、凸透镜12cm移到距凸透镜18cm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6cm
B.10cm
C.16cm
D.20cm
答案:B
不等式问题
2.一物体放在距凸透镜20cm处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6cm处的光屏上出现了一个清晰的像。那么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3cm
B.5
cm
C.7
cm
D.9
cm
答案:B
不等式问题
3.把高2
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
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
A.7.5
cm
B.12.5
cm
C.4.5
cm
D.
10
cm
答案:A
不等式问题
4.小明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时,恰能再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大于20cm
B.一定小于8cm
C.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
D.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
答案:A
柱状透镜
1.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把一支普通铅笔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笔,如图所示。如果把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所看到的现象其中有错误的是( )
A.先成虚像,后成实像
B.笔尖一直变长变大
C.到某一位置时,笔尖突然改变方向
D.笔尖先变长变大,后变短变小
答案:B
柱状透镜
2.
小刚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观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 )
答案:A
几何体成像
1.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沿主光轴方向平放一根粗细均匀的棒AB,如图所示,则形成的像A′B′为( )
A.比实物短,且B′端比A′端粗
B.比实物短,且A′端比B′端粗
C.比实物长,且B′端比A′端粗
D.比实物长,且A′端比B′端粗
答案:A
几何体成像
2.如图所示,一底面半径为R的圆锥体,放在一焦距为f的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并使其对称轴与主光轴重合,顶和底面中心分别在焦点和2倍焦距处,圆锥体经透镜所成的像是( )
A.在透镜左侧,为圆锥面放大的虚像
B.在透镜右侧,为放大的圆锥形实像
C.在透镜右侧,为有限长圆柱形实像
D.在透镜右侧,为无限长圆柱形实像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