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5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应用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5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应用 苏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2-11 11:1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应用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法。
培养学生迁移推理能力,引导学生揭示分数应用题与百分数应用题和整数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受到事物间存在着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现实生活中的百分数问题,感受探索问题的成功,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学生每人准备计算器
教材分析:
例4以条形图的情境呈现,用条形图表示王红等3人一周中长跑的路程,学生看了条形图,不仅能了解各人跑的千米数,还能引起对旧知识的回忆,直观地感觉到图中的那些与几分之几有关的数量,如李芳跑的路程是王红的45,王红跑的路程是李芳的54……这些是解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可利用的经验。提出李芳跑的路程是王红的百分之几,教材引导学生把这个问题与李芳跑的路程是王红的几分之几联系起来,使已有的解题经验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想到先算李芳跑的路程是王红的几分之几,再化成百分数。在学生列式计算4÷5=45= 80%以后,教材注意指导求百分之几的计算技巧:计算4÷5,可以写出小数形式的商,再把小数改写成百分数。让学生体会,如果先写成分数形式的商,还得化成小数,再写成百分数,不如用小数表示除法计算的结果简便。“试一试”的安排意图有两点:一是引导学生分 清单位“1”,二是引导学生明确在计算时如果除不尽时商保留三位小数,即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教学突破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提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数学问题,并说出解题思路。然后让学生把问题改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一的数学问题,在两个问题的转化过程中学生理解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间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是一样的,从而利用原有知识的迁移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在教学时同时进行了百科知识的适度拓展,生活中百分率的计算与生活密切相关,如出勤率、成活率、优秀率等等,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还有一个有趣的名词“恩格尔系数”,以微课的形式引入课堂进行教学,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能够让孩子回去和家长一起完成一个课外作业“算一算我们家的恩格尔系数是多少”,强化了实践能力。
在课堂反馈环节,结合我们研究立项的省级课题内容,与时俱进将数学学科和教育信息技术2.0进行了深度的融合,借助大数据的信息及时反馈特征,对学生的作业中存在的不足及时进行强化训练,及时讲解,提高课堂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素养,为基础教育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探究模式。
思维思维导图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形成知识体系和框架。在充分利用左右脑的机能,掌握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线潜能。基于以上特征我们师生共同完成本节课的思维导图,形成全新的知识网络。
教学设想:
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较好地理解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准确地把握了前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课始,引导学生把“李芳跑的路程是王红的百分之几”这个问题与“李芳跑的路程是王红的几分之几”联系起来,使学生将已有的解题经验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运用迁移规律,找准新旧知识间的连接点,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很好地把握住了教学的起点。课中,教师提供充分自主探索和交流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明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时,结果先写出小数形式的商,再把小数改写成百分数,进而体会用小数表示除法计算结果的简便。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后又引导学生回顾反思,共同总结解题方法,提升了学生的认识水平。课尾,教师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知识面,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什么是百分数?
2.把下列各数改写成百分数。0.6 false 3.5 false 1
3.(1)红花有4朵,黄花有5朵,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几分之几?
(2)六(1)班共有学生45名,其中男生有23人。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1)交流中学生回顾前面的“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数学模型,需要掌握分数的应用中“是”“占”“比”“相当于”后面的对象是单位“1”。(2)求几分之几时放在分母上或者当作除数这一方法,为学习新知做铺垫。
二、创设情境 初步感知
1.出示例4的统计图上的一部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获取信息。
2.你能根据所给的信息提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的数学问题吗?
3.怎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 几个问题都是用分数表示两人所跑路程之间的倍数关系,百分数也表示两种量之间的倍比关系。能否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题,改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题呢?自然过渡到新知环节,新旧知识恰当的进行了迁移。点明主题: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二、探究交流 获取新知
1.怎么求李芳跑的路程是王红的百分之几?
(1)各自解答。(2)小组交流:你是怎么解答的?
指出:列出除法算式后,再改写成百分数。
【设计意图】交流中学生明确了解答此类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2.比较:这道题和“李芳跑的路程是王红的几分之几?” 比较你有哪些发现?
【设计意图】在对比中发现:仍然是把“是”后面的对象,看成单位“1”,列出的算式是一样的,只是他们的结果用百分数表示。
3.教学“试一试”:
根据图中的数据,还可以提出哪些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1)提出问题。
(2)逐题解答。
(3)指出,遇到除不尽的,与先前的要求一样,保留三位小数。
4.比较:
4÷5=45=80%,5÷75÷7≈0.714=71.4%
(1)5÷7的商,为什么要用小数而不用分数表示?
明确:商不是有限小数,而且改成分数后也不便于继续改写成百分数,所以要先用小数表示计算结果。
(2)王红跑的路程为什么在例题4中做除数,而在试一试中是做被除数?
明确:单位“1”不同,所以列出的算式是不同的
5. 小结提升:通过“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解题过程,你有哪些发现,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结论: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大致相同,只不过要把结果化成百分数。
(2)在实践中,一定要准确判断谁作单位“1”,这是做题的关键!
三、巩固练习 形成新知
1.完成教材“练一练”第1题。
2.完成练习十五:1-3题。
四、百科知识 拓宽视野
百分率的计算与生活密切相关,如出勤率、出油率、成活率、优秀率等等,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还有一个有趣的名词“恩格尔系数”你知道是什么吗?请认真观看微视频,并完成课后作业。
【设计意图】
1.感受数学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一门学科,感受数学的价值性。
2.充分利用微课主题突出、内容具体、反馈及时、针对性强的特征,恰如其分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家校的积极合作完成课后的实践作业“计算自己家庭的恩格尔系数是多少”,家校形成教育合力。
五、深度融合 及时反馈



【设计意图】
1.与时俱进将数学学科和教育信息技术2.0进行了深度的融合,借助大数据信息及时反馈的特征,对学生的作业中存在的不足,及时改变策略,行强化训练,提高课堂的效率。
2.信息技术2.0与数学学科的深度融合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素养,为基础教育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探究模式。
六、思维导图 总结升华
区别联系
迁移
【设计意图】
1.思维思维导图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形成知识体系和框架。在充分利用左右脑的机能,掌握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线潜能。
2.师生共同完成本节课的思维导图,合作探究完成本节课的知识网络。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