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第七单元
第24课
火烧云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什么是火烧云以及火烧云的特点。
2.学习作者从不同方面,动静结合地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有很多的自然景观让人叹为观止。今天,我们就继续跟随作者萧红的脚步,一起去领略那奇特的火烧云景象。
火烧云
导入新知
自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1.借助拼音,自主认读。
初读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
学习生字
檀
喂
盈
彤
跪
庙
模
tán
wèi
yíng
tóng
guì
miào
mó
紫檀色
喂猪
必要
金胡子
跪着
骑上
两三秒钟
凶猛
威武
镇静
庙门前
金灿灿
红彤彤
笑盈盈
恍恍惚惚
模(mó)糊
一模(mú)一样。
写一写
(1)易错字音。
“盈、彤”是后鼻音,“模”为多音字。
(2)易错字形。
“必”:第四笔为“撇”。
“威、武”:注意笔画“撇”,“武”本来有“撇”,和“威”一样是戈部,但在汉字的演变过程中消失了,属于不规则变化。
(3)理解词义。
紫檀色:
就是紫檀木的颜色,也是紫红色。指黑里透红。
恍恍惚惚:
神志不清、迷惘的状态。
霞光映照下的地面景物
整体感知
火烧云的颜色变化
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1.欣赏霞光,体会霞光映照之“奇”。
(1)自由读第1、第2自然段,想象画面。
如果此时你就在现场,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2)畅谈感受。
神奇、惊喜、欢愉
体会特点
(3)去掉几个“变成...的了”句式中的“了”,与原文比较,体会“了”字的妙处。
几个“了”字表现了霞光映照下地面景物变换的奇特,传达了作者惊喜、祥和、欢愉的感情。
2.欣赏火烧云,体会火烧云变化之“快”“多”。
(1)默读第3至第7自然段,圈画语句,体会火烧云变化的特点。
(2)交流体悟,品味语言,展开想象。
特点一:色彩变化之“快”“多”。
①四个“一会儿”表现色彩变化快。
②“金灿灿”等描写颜色的词表现色彩变化多。
特点二:形态变化之“快”“多”。
①“一会儿”“两三秒钟”“忽然”“一转眼”表现火烧云形态变化快。
②三幅动态画面:跪着的马、凶猛的狗、威武的狮子。
1.根据提纲,背诵课文。
一会儿
,一会儿
,
绚丽多彩
一会儿
,一会儿
,
都有,
没见过。
迁移拓展
马:一会儿,
。
千姿百态
狗:忽然又来了
。
(出现、样子、变化、消失)
狮子:接着又来了
。
2.方法提炼,观察写作。
仔细观察身边景物,如烟花、雾等,抓住颜色、形态方面的特点,展开想象。仿照课文有关段落,写一段话。
3.比较阅读《庐山的云雾》。
(1)默读文章,并思考以下问题:
②《庐山的云雾》与《火烧云》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①《庐山的云雾》主要写了庐山云雾
、
的特点。
《庐山的云雾》主要写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
这两篇文章都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展开奇特的想象,但不同的是《庐山的云雾》主要描绘了云雾形状的变化,《火烧云》不仅描绘了火烧云形状的变化,还写了色彩的丰富多变。
整体观察,区分结构。
灿
骑
学写生字
秒
猛
“灿、骑、秒、猛”左窄右宽。
凶
庙
“凶、庙”被包围部分要半藏半露。
整个字要上紧下松,关键笔画“斜钩”要写得舒展有力,角度不能太“躺”或太“直起”。收笔向右下伸长。另外要注意“撇”画的区别。
威
武
胡
“胡”左右等宽。
“必”的第四笔为“撇”。
必
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特点为我们展示了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火烧云,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我们要学习作者这种抓住特点描述事物的方法,平时要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不断积累素材,老师相信,经过努力,你们也会写出优秀的文章。
课堂总结
课后练习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