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第七单元
第23课
海底世界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认读“窃”等10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宁”等11个字和“宁静”等18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正确认读多音字“差”在本课的读音,能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梳理课文条理,把握内容要点,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
3.读懂第4、5自然段,了解并能说说它们是如何把关键语句的意思写清楚的。
4.理解指定句子中“窃窃私语”等两个加点词语的意思,了解“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同学们,我们通过课文《我们奇妙的世界》,探寻了世界的天空和大地的奥秘,今天,我们要探寻这个世界的另一个地方,是哪里呢?
海底世界
导入新知
波涛澎湃
bō
tāo
péng
pài
认读字词
“波涛澎湃”中的“波涛”就是大的波浪,“澎湃”不是说浪大,而是说大浪互相撞击。
近义词“波涛汹涌、汹涌澎湃、
巨浪滔天”等。
反义词“风平浪静、水平如镜”等。
宁静
níng
jìng
近义词“安静、寂静、平静”等,反义词“喧闹、热闹、嘈杂”等。
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
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呢?今天学习《海底世界》。
根据拼音读一读。
海底能听见的各种声音,都是窃窃私语,不是喧闹。“窃、私”是形声字,“私”是平舌音。“窃窃私语”是指小声说话,“窃窃”在这里没有偷的意思,而是说声音细小。
窃窃私语
qiè
qiè
sī
yǔ
jī
ròu
xì
bāo
“肌、胞”都是月字旁,形声字。
肌
肉
细
胞
海
参
hǎi
shēn
梭
子
鱼
suō
zǐ
yú
乌
贼
wū
zéi
章
鱼
zhāng
yú
汪
险
攻
推
铁
陆
宁
官
否
迅
速
退
wāng
学习生字
xiǎn
gōng
tuī
tiě
lù
guān
níng
fǒu
xùn
sù
tuì
读一读
海藻
煤
铁
石油
天然气
蕴藏
储量
金属
hǎi
zǎo
méi
tiě
shí
yóu
tiān
rán
qì
yùn
cáng
chǔ
liàng
jīn
shǔ
“蕴”是整体认读音节,“储、属”是翘舌音,“藻”是平舌音。
1.朗读课文,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2.阅读第2至第6自然段,一句话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朗读课文
第2自然段写海底非常宁静、黑暗中闪烁着许多光点。
第3自然段写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第4自然段写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第6自然段写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第5自然段写海底的植物差异很大。
3.小组讨论,哪些自然段是描写海底景色奇异,哪些自然段描写物产丰富?
第2、第3自然段写海底景色奇异。第4至第6自然段介绍海底丰富的物产,也进一步说明海底景色奇异。
4.默读全文,用一段话概括课文内容。
大海深处非常宁静、黑暗中闪烁着许多光点。海底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还常常在窃窃私语。海底的植物差异很大。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1.小组合作,回答问题。
(1)第4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每句话讲的是什么,哪一句可以概括这段的意思?
本段采用先总述后分述的表达方法。
研读课文
(2)这段写了几种海底动物?默读后画出它们的名称。
(3)选读一种动物的活动特点,并说说作者是怎样把它们的活动特点写具体的。
2.自学第5自然段,回答问题。
(1)
这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的是什么,哪一句可以概括这段的意思?
(2)自由读这一段,说说海底植物的差异在什么地方。
(3)选读-种植物的差异,说说作者怎么把这个意思写清楚的。
本段也是采用先总述后分述的表达方法,具体举例写出海底植物的色彩多种多样,海藻的大小用数字说明,并进行比较。
1.迁移运用。
(1)体会加点词语的好处,
仿写句子。
①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②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积累运用
先说说“窃窃私语”的意思,再模拟海底动物窃窃私语的声音,最后仿写句子。特别注意海底的动物能发出各种声音,但不能误认为海底是热闹的,无论“嗡嗡”“啾啾”还是“汪汪”都是在“窃窃私语”。
先理解词语的意思,再体会贝类的聪明,最后仿写。仿写时要语意完整具体,注意把动物当作人来写。
(2)体会设问句的好处,仿写一段话。
“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
这是《海底世界》的开头。请你也用这样的开头写一段话。
如:你可知道,那座山上的石头有多么奇妙吗?
....
(3)体会课文第4、第5自然段先总述后分述的表达方法,仿写段落。
如:我们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
汪
险
学写生字
攻
推
铁
陆
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攻”字的左边“工”,要写偏上些,最后一笔横改为提。
宁
官
“宁”中间一横要写在横中线上,“官”字第四笔是竖,不能写成“宫”。
书写时注意上宽下窄。
否
迅
速
书写时注意“辶”的写法,把字写规范,被包围的部分要半藏半露。
退
课后练习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