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的集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热闹集市场面,感受集市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描述、分析图片,利用前后遮挡的关系来表现集市的热闹场面。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观看视频,绘画作品来体验热闹的集市生活,模仿市场里的人们卖东西的吆喝声,培养学生对当地生活的喜爱之情。
学情分析
??低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大胆地、自由地表现他们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但是动手能力比较差。对于低年级阶段的造型表现,一般意义上美术学科分类界限非常模糊,造型活动均是看看、画画、做做、玩玩融为一体,强调体验和游戏性,丰富学生的感受。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热闹集市场面,学会绘画步骤,并尝试用遮挡的方法表现集市。
教学难点:利用前后遮挡的关系来表现集市的热闹场面。
教学课型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教学方法
讲授、观察、引导、分析、实践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图片、社会实践学生演示、教师范画演示、绘画用具等
教学课时
教学课时为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教育:在我们的生活中相信每位小朋友都逛过街,购买过各种商品,
一、导入新课:儿歌导入课题
1.课件播放儿歌《小毛驴》,通过听这首歌提出问题。
2.骑着小毛驴干什么去了?(赶集)有哪位小朋友知道赶集是什么意思呀?(逛街)
3.那你赶过集吗?那里的场面是怎样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那今天就和老师一起去热闹的集市看看吧!
?4.引出本课,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学习:整体欣赏作品。
1.播放视频——热闹的集市
2.你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样?(热闹)
3.讨论:集市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小组讨论并汇报结果)
4.想一想,如果让你来表现这样热闹的场面,你会怎样做?(多画人物和物品,注意前后关系——前后遮挡的方法)
三、欣赏作品,感受细节。
?1.欣赏分析教科书作品
(1)一个摊位一个摊位地看过去,说一说每个摊位在卖什么?卖哪些东西?
(2)摊位上的商品摆放得怎样?有规则吗?
(3)你喜欢哪个摊位,为什么?
四、巩固练习:体验生活,了解步骤
1.体验生活:引导学生模仿市场里的人们卖东西的热闹场景。(各种摊位)
2.绘画步骤:
1).选择一副集市买卖场景的图片素材。
2).用线描的方法,先画前面买卖物品的人物。
3).接着画出被遮挡的人物周围的商铺。
4).最后,添画背景并强调主次和黑白关系。
五、艺术实践:
根据图片资料或自己脑海中的印象,用线描创作一副有遮挡关系的表现集市的作品。
六、课堂小结:
通过体验生活,让我们感受到了集市的热闹。
七:板书设计:
第18课? 热闹集市
八:教学反思:
???? 《热闹的集市》是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中的内容。通过观察书中图片,学生说出集市的顾客多、商品多、摊床多等特点后,我让学生讨论“怎样才能把集市画得更热闹。”他们提到了把人画多,但具体怎么表现却没有说清楚。虽然后来在我的引导下,他们提到了画出遮挡关系,但是艺术实践中能够真正应用的学生不多,而且他们表现的人物缺少变化。课下我想学生创作的难点主要是人物的不同姿态。在组织学生讨论后,我应该结合学生汇报的,把人画多的想法来鼓励他们分工合作,每人负责一种人物姿态,看看哪个小组合作的效果好。这样化难为易,将人物的不同姿态分成几个人来完成,大家互相学习,为后面自己的独立创作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