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土地改革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土地改革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10 21:55: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课土地改革训练题
选择题
1.1950—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以后,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实行的是(
)
A.农民土地所有制      
B.地主土地所有制
C.集体土地所有制      
D.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
2.“贫农得地开心,中农有利放心,富农不动定心,地主劳动回心”这一局面出现于(  )
A.
1931年
B.
1941年
C.
1947年
D.
1952年
3.中国民主革命任务彻底完成的重要标志(
)
A.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4.下面这幅图片是土地改革时农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把土地分给农民自己。下列叙述不符合情况的是(
)
A.这次土地改革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B.改革中,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C.地主也可以分到一份土地,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D.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
5.彻底废除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剥削土地制度的是(  )
A.
全国解放
B.
镇压反革命
C.
土地改革
D.
抗美援朝
6.右图是为了纪念1950年开始我们国家实施的有关农业政策邮票,其中邮票上名称被覆盖上了,请你猜出应该是
(
)
A.抗美援朝B.土地改革
C.农业合作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土地制度状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土地制度极不合理
B.只有老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
C.占农村人口极少数的地主、富农占有绝大部分土地
D.占农村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占有大量土地
8.新中国土地改革后,某地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百亩盐碱地变成了良田,这一现象充分地说明了(  )
A.
土地改革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变化
B.
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
C.
土地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
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民
9.下表为l950年、l952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土地占有比例(%)。从表中数据的变化中得出的结论应该是(
)
1950年
1952年
人口比例
土地占有比例
人口比例
土地占有比例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地主、富农
14.5
54.8
7.9
8.6
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
C.农业合作化掀起高潮
D.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规模开展
10.假如你是新中国的一位农民,而你的家乡正在进行土地改革,你觉得哪些生产资料是你可以在土改中分得的(
)
①土地 ②农具 ③牲畜 ④房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下列选项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
①建立土地公有制????????????
②解放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③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④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2.对下图所反映历史事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95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基本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了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土地公有制
D.巩固了人民政权,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3.如图是1950年8月发表于重庆《新华日报》的木刻版画朱宣咸的作品《争阅土地改革法》,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完成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其含义是(
)
A.土地归农民所有
B.土地归国家所有
C.土地归集体所有
D.土地归乡镇所有
14.在20世纪50年代的土地改革中,我国农民最直接受益的是(

A.
分得了属于自己的土地
B.
承包到了土地
C.
走上了共同富裕道路
D.
增强了生产能力
15.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们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 ②得到了农民的拥护 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④使农民获得了解放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人口和占有土地的比例图(如下图)
材料一的图片说明了什么现象?图片表明我国当代仍属于什么样的土地制度?为此党和政府实行哪一土地政策进行调整?
材料二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材料二节选自1950年我国颁布的哪一重要的土地文件?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实施这一土地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
1949年到1952年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图表
(3)材料三是哪一举措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这一举措实施的重大历史意义。
17.开展社会调研,可以增强对历史的感悟。为此,某校八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利用国庆节长假期间,走访调查“土地改革”的历史情况。请你为他们参谋,就下列问题提出你的意见。
(1)走访的对象应该在城市还是农村?为什么?
(2)采取调查形式有“人物访谈”和“问卷调查”,哪一种形式更适合访谈对象?
(3)查阅历史资料时,一定要查看哪部历史文献?
(4)通过此次调查,你对土地改革有哪些感悟?
18、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十分关心的民生问题,下列有关建国初期几张农村的图片,仔细观察并回答问题:
图一:土地改革前贫农的生活
图二:向农民宣传“土地改革法”
图三:土地改革后第一个丰收年
(1)结合图一简要说明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2)图二中向农民宣传的是什么文件?此文件颁布的时间及颁布的机构?从图中可以看出广大农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持何态度?
(3)从图一到图三的变化体现了土地改革的重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案
1-5ADDBC
6-10BDCAD
11-15CDAAD
16、(1)说明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土地分配不合理,占全国农村人口90%的广大农民只占有20%~30%的土地,占10%的地主阶级却占有70%~80%的土地。封建土地制度。进行了土地改革。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3)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一政策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7、(1)农村。因为土地改革是在农村进行的。
(2)“人物访谈”形式。因为采访的对象都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生活不便;而且因为历史原因,他们的文化水平大都不高。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土改的影响:起到了巩固政权的作用,因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8、(1)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下,农民受尽剥削,生活贫困,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建国后,新解放区三亿多人口强烈要求进行土地改革。(2)1950年,机构是中央人民政府。态度:热烈欢迎的态度。(3)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