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9820012534900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重难点
题型
分值
重点
认识中华文化交流与发展的具体史实
选择题、非选择题
2-4
难点
中华文化对世界发展的影响
知识精讲:
一.佛教文化的传入
1.历程:
两汉之际
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社会动荡,苦难中的穷苦百姓有信教的需求)
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
隋唐时期
主张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
宋明时期
以儒家为核心的兼容佛、道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
2.结果: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知识拓展:佛教文化的影响:
? 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文学艺术、绘画建筑、音乐和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 佛教思想中对宇宙、人生的分析,蕴含着独到的哲学智慧,对中国人的传统思维具有启迪作用。
? 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诗、书、画,很多都体现了佛教的内容,同时也吸纳了佛教的理念,更加注重境界的表达。
? 中国的建塔造像艺术源于佛教,又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特色,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建筑。(云冈石窟、龙门石窟)
(但是佛教文化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真题演练:[全国Ⅲ卷]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
B.绘画技术进步
C.政治权力干预
D.儒家思想影响
答案:D
解析: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这是因为当时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较多地保留了原貌,而且这些造像又在西北地区,受游牧文化和粗犷的民族性格影响较大;而时代较晚的龙门石窟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整齐,是因为这里地处中原腹地,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的纲常伦理思想和尊卑有序观念根深蒂固,因而对石窟的造像特点产生了重要影响,故D项正确。经济发展水平与材料中佛教造像的风格变化无关,A项错误;绘画技术进步不能解释佛教造像面部表情由生动到庄严的变化,B项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
二、西方文化的传入
1.明清之际
(1)明末,利玛窦(传教士)等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徐光启等人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几何原本》是利玛窦与徐光启一起翻译的;《泰西水法》是传入中国的第一部介绍西方农田水利技术的著作)
(2)17世纪,清政府任命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
头脑风暴:中国文化发生的三次历史性融合是什么?
? 第一次,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
? 第二次,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
? 第三次,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
2.19世纪中叶
19世纪中叶,随着中国国门被迫打开,西学进一步传入。
(1)表现
林则徐、魏源主张学习西方。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①1862年,京师同文馆在北京设立。清政府又创办一些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赴欧美学习。(严复、詹天佑等成为中国第一批接受西方教育的近代知识分子。)
②1868年,专门引进、翻译西方书籍的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创办。(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由政府创办的西书翻译机构,也是中国近代译书最多、影响最大的翻译机构)
(2)影响:
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放眼世界,探索新知,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展开。
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一些学说在中国传播,成为辛亥革命的思想武器。
3.20世纪早期
(1)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吸收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2)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民主主义者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知识拓展:西学东渐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技术方面:
19世纪中叶,在“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理论下,初步开始引进西方的技术。
制度方面:
第一种是维新运动中倡导的君主立宪制,第二种是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民主共和制,第三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有新式教育制度、文化制度、经济制度和金融制度等陆续传入中国。
思想教育:
在西学的影响下,社会思想观念不断更新。
第一次是洋务运动时期,掀起洋务思潮,从而冲击着陈腐的传统观念。
第二次是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时期,西方民主主义制度和民权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第三次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文化教育界出现了以介绍西方政治学说为主要内容,如何改造中国、改造社会的热烈讨论。
随堂练习:
例题1 宋代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形而上学为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这些做法( )
A.推动中外文明交融
B.增加理学思辨色彩
C.扩大儒道思想影响
D.冲击传统道德观念
答案:B
解析:宋代理学家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完成了儒学哲学化的过程,故选B项;道教是本士文化,排除A项;材料中的做法没有扩大道家思想的影响,排除C项;理学提倡“三纲五常”,强化了传统道德观念,排除D项。
考点:本题考查宋代理学的产生。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题时需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
例题2 晚清以来“青年”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清末是“革命青年”,“五四时期”是“新青年”,后来则是“进步青年”。其中,“新青年”关心个人的生活与解放,“进步青年”却慢慢转向关心整个社会的解放。导致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B.十月革命和一战的影响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并结合史实可知,“新青年”关心个人的生活与解放是新文化运动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的结果,“进步青年”慢慢转向关心整个社会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的结果,故选D项;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推动新文化运动的传播,这仅与“新青年”关心个人的生活与解放有关,排除A项;十月革命与一战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推动“进步青年”慢慢转向关心整个社会的解放,但B项不是导致材料中转变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西方文化传入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题时需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
三、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一)中华文化对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地区的影响
1.文化
(1)汉字
公元前4世纪—公元3世纪,汉字已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后来,各国又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本国文字(如:谚文(朝鲜)、假名(日本)、喃字(越南)),推动了当地的文化交流和发展。
(2)儒学
3—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
(3)佛教
大约在4世纪以后,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各国佛教得到发展。
2.社会制度
古代朝鲜、日本和越南的社会制度大多来自唐朝。
朝鲜的政治制度基本模仿中国;
日本的大化改新中推行的中央集权、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等都是以唐朝为蓝本;
越南的教育体制都受到中国体制的影响。(如越南也实行科举制,并与中国基本一样)
3.其他方面
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在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饮食、节日、习俗等方面,也深受唐文化影响。
(二)四大发明的传播对欧洲的影响
1.造纸术:8世纪以后,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促进欧洲的教育、政治及商业等活动的发展。
2.火药:在13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使骑士阶层日渐衰落。
3.指南针: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4.活字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三)14—15世纪中华文化的传播
14世纪末,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逐渐在琉球传播。
15世纪,大批华侨移居东南亚,在当地传播中华文化。
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扩大并加深了中华文化的影响。
(四)16—18世纪中华文化的传播
1.16——18世纪,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中国的史学、地理学以及科技、文学等成就也相继传入,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的热烈反响。
2.中国的茶、丝绸、瓷器在欧洲社会深受喜爱,中国式园林和建筑成为风尚。
随堂练习:
例题1 7世纪中期,日本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7世纪末,新罗统一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隋唐时期的科举制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在近代被介绍到了西方,对欧洲文官制度的确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材料表明( )
A.隋唐时期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B.隋唐科举制度对世界的影响非常深远
C.隋唐时期中国的各个方面都领先于世界
D.中华文明为世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答案:D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隋唐时期中国制度对日本和朝鲜产生深远影响,并影响到了近代欧洲的文官制度,这些都是中国文明对世界发展作出的贡献,故选D;材料中没有全面比较分析当时世界上各国家的发展情况,无法得出A、C这样的结论,排除;B只是反映了材料的一部分,不全面,排除。故选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文化对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地区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题时需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
例题2 美国学者德克·卜德曾这样描述某项发明:“它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过分。”“世界受蔡候的恩惠要比受许多更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对该项发明阐述最准确的是( )
A.促进了地理大发现
B.炸毁了封建骑士阶层
C.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
D.促进了欧洲文化发展
答案:D
解析:首先依据材料信息“蔡侯的恩惠”,可以判断这项发明是蔡伦改进造纸术,再依据所学可知,这项发明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故D项正确;A项是指南针的作用;B项是火药的作用;C项与题意无关。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四大发明的传播对欧洲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题时需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