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一、教学分析
《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生物的进化》一章的最后一课,前面两课对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历程等作了浅层次的探讨,本课在前几课的基础上,通过对桦尺蠖、长颈鹿等动物的进化过程进行具体分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关系,分析环境的变化给生物带来的影响,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的难点在于保护色的形成过程以及自然选择学说,而本节教学过程中设计了模拟保护色的形成和模拟生存斗争两个探究活动和概念落实状况的检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模拟探究保护色形成的过程,使学生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上去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2、技能目标:
①通过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和模拟生存斗争两个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
动手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②通过模拟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情感目标:
①通过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和模拟探究生存斗争,加强学生的环保
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②通过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认识保护生物多样
性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模拟探究保护色形成的过程和模拟探究生存斗争,使学生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上去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
学生:学生分成9个小组,搜集有关的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与环境相适应的各种形态特征和生理结构的图片或文本资料。
教师:准备实验材料;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境:网络教室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枯叶蝶、尺蠖、雷=鸟等照片,提问:这些生物为什么会与其生活环境如此相似?那么带着问题我们进入今天的新课——生物进化的原因。
2、活动一:眼力大比拼,质疑提问
教师展示不同颜色树干上的桦尺蛾图片:谁能又快又准地数出桦尺蛾的数目?
树干上不同颜色的桦尺蛾数量一样吗?学生交流后,教师说明以上分别展示了1850年和1950年英国曼彻斯特桦尺蛾的体色,并介绍桦尺蛾体色的变化情况,然后提出疑问:桦尺蛾深浅桦尺蛾深浅不同的体色有什么意义?根据该现象你能提出相关的生物学问题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说明桦尺蛾体色是生物进化结果并确定主题:保护色的形成——体色变化之谜。
3、活动二: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
教师提供探究所需实验材料:黑白小纸片各50张,黑色、白色大卡纸各一张,实验记录表一张,秒表。提出探究问题指导:
(1)你用什么颜色的纸片代表浅色的桦尺蛾,数量多少合适?有什么颜色的卡纸模拟树干?
(2)从食物链的角度分析,影响它们生存的因素有什么?如何模拟?
(3)模拟捕食过程中如何尽量减小主观意识的影响?
(4)几百年间它们可以繁殖若干代,如何模拟?
学生讨论制定探究方案,让学生上去展示讨论出来的实验方案,不完整的话让其他同学补充,最终形成比较完善的探究方案:
分组:6人一组
组长:1名,组织、计时、发令。
督察:1名,监督、补充幸存者后代(每个幸存者产生2个后代)
捕食者:2名(要随机捕食,每代捕食20秒,每转向桌子一次捕食1个猎物(小纸片),把它拿出来放在另一只手中,然后继续转身选取,组长通知不再选择时为止。
统计员:1名,统计数目报给记录员。
记录员:1名,记录每代开始数和幸存者数,填入记录表
活动完成后教师帮助学生在理解探究活动意义的基础上逐步构建概念:
(1)不同色的小纸片代表不同体色的桦尺蛾,生物的什么生命现象导致了桦尺蛾有体色不同的个体?桦尺蛾的体色是否属于可遗传的性状?
(2)从统计数据来看,幸存桦尺蛾的体色有什么规律?
(3)推测桦尺蛾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上述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交流达成共识:生物的变异现象使得桦尺蛾有不同的体色,体色是可以遗传的,和背景颜色相同或相似的猎物不容易被捕食,可见鸟在桦尺蛾的进化过程起到选择的作用,决定了进化的方向。生存下来的个体性状通过多代的繁衍积累形成,形成保护色。
4、拓展延伸
除了保护色,动物的警戒色和拟态也有助于生物的生存。
生物的这些现象实际是可以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去解释的。自然选择学说——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1)过度繁殖:如果每头雌象一生(30-60岁)产仔6头,每头活到100岁,750年后总数可达到1900万头。因此,按照理论上的计算,即使是繁殖不是很快的动植物,也会在不太长的时期内产生的后代而占满整个地球。但事实上,几万年来,象的数目也从没有增加到那样多,自然界里很多生物的繁殖能力都远远超过了象的繁殖能力,但各种生物的数量在一定的时期内都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这是为什么呢?
5、活动三:模拟探究生存斗争(小游戏——抢扁豆)
教师提出游戏规则:
(1)6人一组,1人组织,1人记录,4人为捕食者。
(2)第一次两人作为捕食者参与扁豆游戏,第二次四人参与,记下抢的扁豆数于表2;(注:每人每次只能取一粒放在另一手上)
(3)每人至少“吃”六粒扁豆才能生存下来。
蚕豆数
1号
2号
3号
4号
生存数
2人组
4人组
本探究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并理解同种个体之间存在生存斗争,不同数量的个体存在时,竞争的结果不同。为此设计如下探究指导:
(1)扁豆模拟什么?不同组的成员数量模拟什么?2人组合4人组捕食者生存个体数有什么区别?说明什么问题?
(2)为什么有点能抢6粒以上?说明生存斗争中水容易获胜?
在以上探究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建构以下概念:代表生命自然界中的生物为了获得足够的食物要进行生存斗争;变异会是生物出现多种多样的个体,这些个体中适应能力强的个体会在生存竞争中生存下来,既适者生存,适应环境的优良的性状会通过遗传逐渐积累。
在这样两个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学生基本形成梁自然选择学生中的核心概念:遗传和变异、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适者生存。
6、应用分析、深入了解进化
为检测学生对自然选择学说核心内容的理解程度,设计两个应用实例分析:
(1)出示长颈鹿的进化示意图,请能利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长颈鹿进化的过程吗?
(2)展示现在曼彻斯特地区的景象,推测自19世纪以来,桦尺蛾的体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中受到哪些启示?
通过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环境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环境改变影响了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的不断进化使其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自然界呈现勃勃生机。环境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唯有保护好环境才能保护多姿多彩的生命,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