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总复习专题训练
专题二十一 生命的延续与进化(生物)
1、(2019·金华)抗生素作为治疗细菌感染的特效药被广泛使用,但现在对抗生素敏感性下降的“耐药菌”越来越多,这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如图,上方箭头表示抗生素开始用于医疗的时间,下方相应箭头表示该抗生素的耐药菌出现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B.?可用抗生素治疗所有微生物引起的疾病
C.?耐药菌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耐药菌出现的时间和抗生素用于医疗的时间没有关系
图1为某微生物的细胞结构模式图。图2为该微生物的一种生殖方式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A.?图1所示的细胞属于真核细胞
B.?图2所示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C.?与图1细胞相比,植物细胞没有液泡和细胞壁
D.?为了减慢该微生物的生长,可以将其保存在较湿润的环境中
3、(2014·宁波)在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中,所用的保温瓶已作灭菌处理,保温瓶内的环境条件适宜.将适量、等质量的正在萌发和煮熟过的种子分别装入两个保温瓶后密闭,多次测定有关的量,并绘制成如图曲线.下列判断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
A.?若y表示瓶内温度,则a表示萌发的种子??????????????B.?若y表示瓶内氧气量,则c表示煮熟过的种子
C.?若y表示种子的质量,则b表示萌发的种子??????????D.?若y表示瓶内二氧化碳量,则c表示煮熟过的种子
4、 小科对有关“人的生殖”知识作了右图归纳.下列对图中①、②、③、④的判断,与事实不一致的是( )
A.?①﹣﹣﹣﹣精子????????????B.?②﹣﹣﹣﹣卵巢????????????C.?③﹣﹣﹣﹣受精卵????????????D.?④﹣﹣﹣﹣分娩
在人体针对病原体的抵抗中,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B.?皮肤的角质层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
C.?鼻黏膜分泌黏液消灭病原体????????????????????????????????????????D.?吞噬细胞从血管进入组织吞噬和消化病原体
6、(2018·金华)2017年11月27日、12月5日,克隆猴“中中”、“华华”相继在中科院某研究所诞生,它们是采用同一只猴的体细胞克隆的,这标志着中国率先开启以体细胞克隆猴作为实验动物的新时代。猴的克隆过程(如图),请回答:
(1)克隆猴的生殖方式属于________。
(2)“中中”、“华华”的生物性状由DNA分子上的________控制。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特定的基因,转入其他生物中,从而产生具有特定优良性状的新生物,这就是转基因技术.如图是转基因抗虫烟草的培育过程.
(1)从苏云金杆菌中提取的抗虫基因应导入到烟草细胞的________(填写细胞结构名称)中.
(2)抗虫烟草繁殖的后代________(选填“具有”或“不具有”)抗虫性状.
(3)转基因食品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目前人们对转基因褒贬不一.学校举行主题为“转基因利弊”的辩论赛,作为支持转基因的正方辩手,你应挑选下列观点中的________(选填序号)作为论据.
①转基因抗虫作物的推广,能减少对农药的依赖.
②转基因技术改变了生物的基因组成,可能会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③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工业、环保、医药等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
④转基因生物可能成为外来物种而威胁其他生物的生存.
⑤转基因食品短期看没什么坏处,长期的危险难以预料.
2016年初,世界上首位利用“三合一”胚胎技术培育的婴儿诞生,被称为“三亲婴儿”.具体培育技术的路线过程如图.请根据“三亲婴儿”的培育过程回答.
(1)“三亲婴儿”的生殖方式属于________生殖(填“有性”或“无性”)
(2)“三亲婴儿”的生物性状由DNA分子上的________控制.
9、滥用抗生素易导致某些细菌抗药性增强,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某同学利用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对细菌抗药性增强的原因的解释如下:
(1)抗药性是细菌的一种性状,这种性状由细菌体内的________?决定;
(2)根据如图解释可知,细菌抗药性增强是________?的结果。
10、多莉绵羊的培育过程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培育多莉绵羊的技术称为________?。
(2)图中重组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通过________?生长和________?过程发育成早期胚胎。
(3)多莉绵羊的遗传性状与图中________?绵羊最相似。
(4)丙绵羊所起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 。
(5)产生多莉绵羊的生殖类型属于________。
11、(2016·丽水)基因编辑技术又称基因手术刀,能够在活细胞中快速、精准的“编辑”任何基因,是目前生物学领域尖端的研究工具.
(1)基因编辑技术是通过改变基因来改变生物的________;
(2)科学家可将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 .
A.培养抗病毒的家禽
B.治疗人类某些遗传病
C.培育抗病虫害的农作物.
宁波奉化是水蜜桃之乡。春天,各个品种的桃花竞相开放,相互传粉。小科疑惑:结出的桃子是否会由于异花传粉、受精而改变口味?小科咨询果农得到以下信息:
①种植多年的桃树结出的果实口味没有改变;
②桃核繁殖的桃树结出的果实口味改变,退化严重;
③桃核繁殖的桃树只能作为嫁接时的砧木。
小科思考后明白了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请回答:
(1)图甲中的桃花传粉受精后,最终发育成图乙的结构。图中A结构的名称是________。
(2)果实口味是一种________,由基因决定。不同品种的桃花相互传粉受精并不改变________(选填“果皮细胞”或“种子中胚的细胞”,下同)的基因组成,改变的是________的基因组成。
准妈妈们通过产前诊断、定期检查和孕期合理饮食,期待迎来一个健康的宝宝.
请回答:
(1)产前诊断检查胎儿脱落细胞中染色体是否异常,可诊断胎儿是否患________病.
(2)孕妇合理饮食有利于胎儿健康发育,因为胎儿通过________从母体中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排出代谢废物.
(3)婴儿离开母体后,身上特有的棕色脂肪发挥作用,使他们能快速适应低于母体体温的新环境,这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经过________形成的一种适应性.
14、今年5月11日,某同学发现虫蛀过的绿豆有些能发芽,有些不能发芽,便产生了探究的想法.他将30粒正常绿豆种子均分为三组,其中一组不作处理,其余两组进行不同部位的钻孔处理(钻孔不影响未处理部分的结构),将三组种子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实验结果如下表:(图甲为绿豆种子,图乙为种子内部结构)
组别
现象
日期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完整的种子
从a端钻孔至恰好破坏图乙中的结构②
从b端钻孔,与第二组等大
5月13日
均长出根,平均1mm;无叶长出
无根长出;无叶长出
均长出根,平均3mm,无叶长出
5月17日
根平均长度9mm;均长出叶,平均6mm
有3粒种子长出根;无叶长出
根平均长度11mm;均长出叶,平均7mm
5月21日
均长成幼苗,平均高度32mm
根萎缩;无叶长出
均长成幼苗,平均高度35mm
(1)对比三组实验结果可知,缺失 ??? (填种子结构名称)会导致种子无法发育成幼苗.
(2)比较第一和第三组实验可知,第三组种子还能萌发成幼苗,这是因为 ??? , 从种子萌发速度看,破损的种子更快,因为种皮破损的种子更有利于吸收 。破损的种子在自然环境中的出苗率是否更高?该同学又开始了新的探究…
15、对它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请仔细阅读,回答问题:
(1)根据图甲,小科判断该植物是双子叶植物。他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
(2)这棵植物的花冠有5个花瓣组成,花的这一性状是由________控制的
(3)为了研究植物的生理活动,同学们在该植物体上选取两个生长状况形态大小相似的A叶片和B叶片,分冬别套上同样大小的不透明黑色塑料袋和透明的塑料袋,袋口涂上凡士林并扎紧,确保不漏气;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移到阳光下3小时。
①用注射器把澄清石灰水注入塑料袋,轻轻振荡________(选填“A”或“B”)袋中的气体会使澄清石灰水浑浊
②取下A、B两个叶片,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实验现象是________
③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透明塑料袋的内壁有小水珠出现,说明植物进行________作用。这些水分以气体的形式主要从图乙中的________(填数字)中散放出来的。
16、幼苗得出土率是否与种子种植的深度有关?为研究这一问题,小科展开了相关的研究:将相似的120粒绿豆种子平均分成4组,在相同砂土中按不同的深度种植,放置在相同且适宜萌发和生长的条件下.连续观察15天,发现只有三组有幼苗先后出土,如图所示,在第15天对所有幼苗进一步观察,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甲
乙
丙
丁
种植深度
6cm
11cm
18cm
25cm
出土幼苗数量
29棵
30棵
26棵
20棵
未出土幼苗生长情况
1棵种子未萌发
/
幼苗略有萎缩现象
幼苗萎缩现象较明显
幼苗叶子大小
较大
较小
只有痕迹
只有痕迹
?
(1)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当绿豆种子种植深度超过11cm后,随着种植深度的增加,幼苗的出土率将会 ________?,根本原因是?________??? 。
(2)第15天,取甲、乙、丙、丁四组幼苗各10棵,分别测定各组有机物含量,则________?组的有机物含量最高.
学习细菌知识后,小敏知道与动植物相比,细菌的细胞没有________。
他想“温度对细菌的繁殖速度有何影响?”
他提出假设: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菌的繁殖速度加快。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他设计并进行实验,结果如表。
表中数据________(选填“支持”或“不支持”)他的假设。
他又猜想:“酸碱性可能会影响细菌的繁殖速度。”
他设计了除酸碱性不同外,其余条件均相同的甲、乙、丙三组实验,如图。则丙应控制成________性环境。
请提出一个与上述猜想不同的,可能会影响细菌繁殖速度的因素:________。
温度/℃
每小时细菌增加倍数
20.5
2.0
30.5
3.0
36.0
2.5
39.2
1.2
答案解析:
1、【解答】A、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故A错误;
B、抗生素只能破坏微生物的细胞壁,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病毒不能通过抗生素来治疗;故B错误;
C、耐药菌的是抗生素的不断选择所致的;故C正确;
D、由图可知,耐药菌的出现时间与抗生素使用是有关系的;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2、【解答】A、图1微生物具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故A正确;
B、图2的生殖方式是出芽生殖,属于无性生殖,故B错误;
C、植物细胞结构具有液泡和细胞壁,故C错误;
D、湿润的环境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故D错误;
故选A
3、【解答】解:生物细胞利用氧将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在生物体的线粒体中进行的.
若a是萌发的种子,所以a中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所以瓶内温度升高;而进行呼吸作用也消耗氧,所以瓶内的氧气的含量逐级减少.
故选:A.
4、【解答】解:男性睾丸产生的①精子进入阴道,缓缓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②卵巢产生的卵细胞相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③受精卵.这一过程叫受精.受精卵一经形成,就开始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缓慢移入到子宫中.最终胚泡植入子宫内膜,就好比一粒种子落到了土壤中,这是怀孕.在母体的子宫内,胚胎继续进行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各种组织和器官.胚胎发育到第8周,其外貌开始像人,从这时起到出生前的胚胎,叫做胎儿.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的血液里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到母体的血液里,再由母体排出体外.母体怀孕40周左右,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称为分娩.
故选:D
5、【解答】A、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是有针对性的消灭病原体,是特异性免疫;故A正确;
B、 皮肤角质层阻挡病原体,是不加区分的;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故B错误;
C、 鼻粘膜的粘液消灭病原体,是阻挡空气中的细菌的,不加区分,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故C错误;
D、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也是不加以区分的,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故D错误;
6、【解答】(1)克隆过程中出现的是体细胞,并没有出现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形成的受精卵;所以是无性生殖;故答案为:无性生殖;
⑵生物的性状都是由遗传物质DNA上有效的片段基因控制的;故答案为:基因;
故答案为:(1)无性生殖;(2)基因。
7、【解答】解:(1)抗虫烟草是将苏云金杆菌中产生杀虫毒素的基因转入到普通烟草细胞的细胞核中,使普通烟草也能产生杀死该虫的毒素,表现出抗虫性,得到了抗虫效果良好的抗虫烟草.因此新培育出的转基因烟草,被导入了外源基因,就是一种转基因植物.其中有抗虫作用的基因是由苏云金杆菌提供的.(2)通过转基因烟草的培育过程,我们可以推断:在生物代代繁衍的过程中,亲代的性状是通过基因遗传给后代的.因此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抗虫烟草繁殖的后代具有抗虫性状.(3)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有关生物安全问题,支持者的观点是:如今的科学技术、检测技术还不能肯定其对人类和环境的无害性,但随着研究的展开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辩论大概会有一个后果,我们当今的科技技术不能确保转基因食品将来带来的损害.目前很多转基因食品是可以食用的.①转基因抗虫作物的推广,能减少对农药的依赖是正方的依据,①正确;②转基因技术改变了生物的基因组成,可能会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是反方的观点,②错误;③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工业、环保、医药等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是正方的依据,③正确;④转基因生物可能成为外来物种而威胁其他生物的生存是反方的观点,④错误;⑤转基因食品短期看没什么坏处,长期的危险难以预料是反方的观点,⑤错误.
故答案为:(1)细胞核;(2)具有;(3)①③.
8、【解答】解:(1)从图中看出“三亲婴儿”的培育过程经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因此“三亲婴儿”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填“有性”或“无性”)(2)基因是DNA分子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因此“三亲婴儿”的生物性状由DNA分子上的基因控制.
故答案为:(1)有性(2)基因
9、【解答】解:(1)抗药性是细菌的一种性状,这种性状由细菌体内的基因决定;
(2)由分析知道:根据如图解释可知,细菌抗药性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答案为:(1)基因 ??(2)自然选择
【分析】(1)抗生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但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抗药性,不能被抗生素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特性遗传 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不再受其的影响了。可见,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抗生素对细菌的变 异进行选择的结果。
(2)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 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 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
10、【解答】解:(1)培育多莉绵羊的技术称为克隆技术。
(2)图中重组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通过分裂、生长和分化过程发育成早期胚胎。
(3)由分析知道:多莉绵羊的遗传性状与图中甲绵羊最相似。
(4)丙绵羊所起的主要作用是为胚胎发育提供场所。
(5)产生多莉绵羊的生殖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
故答案为:(1)克隆技术;(2)分裂;分化;(3)甲;(4)为胚胎发育提供场所;(5)无性生殖
11、【解答】解:(1)基因控制着生物的性状,把一个生物的基因转入到另一个生物的体内,就有可能表现出另一个生物的性状.(2)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运用转基因技术培育高产、优质、多抗、高效的新品种,能降低农药肥料投入,对缓解资源约束、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产品品质、拓展农业功能等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世界许多国家把发展转基因技术作为抢占科技制高点、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重点.可见A、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性状;(2)A、C
12、【答案】 (1)种子
(2)性状
;果皮细胞
;种子中胚的细胞
【解析】【分析】当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子房发育为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为种子. 果实的形状和口味是由果皮的遗传物质决定的,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形成的,和母本的基因型相同,传粉受精后遗传物质改变(基因)的是种子.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子房的发育如图:
13、【解答】解:(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2)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中获得营养物质及排出废物.(3)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且能产生的新基因,所以基因突变不定向地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婴儿离开母体后,身上特有的棕色脂肪发挥作用,使他们能快速适应低于母体体温的新环境,这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形成的一种适应性.
故答案为:(1)遗传;(2)胎盘和脐带;(3)自然选择
14、【解答】解:(1)第一组、第三组有胚轴种子萌发,第二组无胚轴种子不萌发.所以对比三组实验结果可知,缺失②胚轴(填种子结构名称)会导致种子无法发育成幼苗。
(2)第一组子叶完整种子萌发,第三组种子子叶不完整种子萌发.因此比较第一组和第三组实验可知,第三组种子还能萌发成幼苗,这是因为剩余的子叶仍能保证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从种子萌发速度看,破损的种子更快,因为种皮破损的种子更有利于吸收水分。
故答案为:(1)胚轴;(2)剩余的子叶仍能保证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水分
15、【解答】(1)考查的是记忆的知识点;故答案为:该植物的根系是直根系(或叶脉是网状脉,花瓣5片);
【答案】 (1)该植物的根系是直根系(或叶脉是网状脉,花瓣5片)
(2)基因(或DNA)
(3)A;A不变蓝,B变蓝;蒸腾;④
16、【解答】
(1)分析实验结果:种植深度为6cm;11cm;18cm;25cm的出土幼苗数量分别为:29棵;30棵;26棵;20棵 可知,当绿豆种子种植深度超过11cm后,随着种植深度的增加,幼苗的出土率将会下降,原因是幼苗出土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如果种植深度过大子叶中的营养物质不足以供给幼苗出土所需。
(2)分析实验结果甲、乙、丙、丁四组幼苗出图后幼苗叶子大小分别为:较大;较小;只有痕迹;只有痕迹,这样看甲组幼苗出土后扔有较充足的营养可以利用来促使幼苗的发育,幼苗可以更早的长出新叶,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所以,第15天,取甲、乙、丙、丁四组幼苗各10棵,分别测定各组有机物含量,则甲组的有机物含量最高。
故答案为:(1)下降;子叶中的营养物质不足以供给幼苗出土所需;(2)甲。
17、【解答】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而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因此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他提出假设: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菌的繁殖速度加快。通过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菌的繁殖速度减慢,因此表中数据不支持他的假设。
?他设计了除酸碱性不同外,其余条件均相同的甲、乙、丙三组实验,如图.则丙应控制成中性环境,与甲、乙形成对照试验。
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同其他生物一样,也需要水、有机物、适宜的温度等基本条件.可能会影响细菌繁殖速度的因素水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