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总复习专题训练
专题十八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生物)
1、(2020·衢州)在显微镜对光操作时,图中不需要调节的结构是( ?)
A.?①反光镜???????????????????????B.?②遮光器???????????????????????C.?③物镜转换器???????????????????????D.?④细准焦螺旋
2、(2020·温州)小明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要将镜筒从最低处开始上升,首先应调节(??? )
A.?粗准焦螺旋?????????????????????????B.?细准焦螺旋?????????????????????????C.?物镜转换器?????????????????????????D.?载玻片
3、(2019·绍兴)表中选项符合如图关系的是(?? )
选项
甲
乙
丙
丁
A
宇宙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B
脊椎动物
哺乳类
鸟类
两栖类
C
纯净物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D
核反应
轻核聚变
重核裂变
化学反应
A.?A???????????????????????????????????????????B.?B???????????????????????????????????????????C.?C???????????????????????????????????????????D.?D
4、(2019·绍兴)人体内器官各有分工,为人体的正常运行发挥着作用。下列器官自述合理的是(?? )
A.??????????????B.?
C.????????????????D.?
5、(2019·衢州)如图的实验装置放置一段时间后,检测蒸馏水时,只在乙组中明显检测到蔗糖。这与两组马铃薯细胞中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及其功能是否正常有关,该结构是(?? )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核?????????????????????????????????D.?液泡
?
6、(2018·嘉兴)检索表是生物分类和鉴定的重要工具。
(1)生物检索表是根据生物一对或几对________的区别,逐据排列编制而成。
(2)下表是四种植叶片的信息表,某问学根据这些信息尝试对这四种植物进行分类,并制作了二岐式检索表,表中“*****”处信息已省略,此检素表中”?”处的信息是________。
种类
叶片信息
甲
叶缘内有褐色纹,叶呈盾形、浅裂
乙
叶缘内无褐色纹,叶呈掌形、深裂
丙
叶缘内无褐色纹,叶呈盾形、深裂
丁
叶缘内无褐色纹,叶呈掌形、浅裂
7、(2018·金华)小科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过程中,观察到下列物像(如图):
?
(1)制作装片时,先要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________。
(2)观察时,看到了物像D,在此之前看到的物像依次是________。
造血干细胞享有血细胞的种子细胞之美称.2017年5月,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培育出人类造血干细胞,有望绕开骨髓移植,用患者自身的体细胞培育出造血干细胞,以治疗白血病等血液疾病和制造血细胞用于输血.
(1)在正常人体内,造血干细胞通过细胞________产生红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满足人体所需.白细胞中的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会对进入血液的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这种免疫属于________(选填“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免疫.
(2)输血前必须先检查受血者和献血者的血型.血型是由红细胞上的________决定的.
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显微镜是重要的观察工具,请回答:
(1)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经常当现视野哙 有“污物”出现。该同学为了能正确快速判断视野中“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画出了如图1所示的思维导图。请你在图1方框中填入合适的文字,将该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①________?;②________?
(2)该同学在用某光学显微镜观察猪血涂片时,发现该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只有如图2所示的4个镜头。为了能够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宜选用图2中的镜头A和镜头________?进行观察。
2014年5月20日谢蓓珍等三位志愿者从生活了105天的“月宫一号”密闭舱中走出(如图甲),标志着我国首次长期多人密闭实验获得成功.“月宫一号”是一个微型生态系统,由1个综合舱和2个植物舱组成,舱内种植有21种植物,还有一种黄粉虫(以植物为食)为人提供动物蛋白.为了防止病原菌感染,用于植物栽培的水和人生活所需的水都需先净化.
请回答:
(1)写出这个密闭的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2)下列关于“月宫一号”生态系统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A.黄粉虫属于生产者
B.物质循环不需要微生物
C.氧在该生态系统可以循环
D.土壤,空气和阳光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如图乙是“月宫一号”的水循环再生示意图,请根据材料提供信息箭头将其补充完整.
11、(2018·湖州)小华学习了“生物类群”后,对生物的分类产生了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编造了一张植物分类检索表:
请回答:
(1)a和b处应分别填上________。
(2)小华在一次野外活动时,采集到甲、乙、丙3种植物,通过观察标注了它们在检索表中的位置。这3种植物中,共同特征比较多的两种植物是________。
12、.一株幼苗上下倒置,它的根会重新定向而向下生长,茎会弯曲向上生长。根、茎的重新定向可能与重力有关。如何找到证据来支持这一假说呢?19世纪的科学家难以找到无重力的实验环境。英国植物学家奈特把几株蚕豆幼苗沿不同方向绑在木板上,木板以每分钟150转的速度旋转,制造了一个方向由中心向外的“人造重力”,抵消地球重力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创造性的实验设计为后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证据。奈特实验从开始到结束,旋转木板上的幼苗状况变化如图。
请你描述奈特实验的现象,并根据所学的科学知识作出合理解释. ?????? 。
13、.如图是人体部分系统的生理活动简单模式图,图中①表示某种生理过程,②、③分别表示两种气体,请据图分析回答:
(1)B系统中完成图中①过程的主要器官是 。
(2)C系统中的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气体交换后,血液名称的变化情况是 。
(3)D系统中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是 。
14、小科在实验室进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请你一起完成以下问题:
(1)实验桌上摆放有以下四瓶试剂:①清水②生理盐水③碘液④亚甲基蓝溶液,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小科需要用到的试剂有 ????? (填序号)。
(2)小科按照正常的方法完成临时装片的制作后,接下来他想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如图是使用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操作顺序是 ?????? (填序号)。
(3)完成以上正确操作后,小科先后在显微镜观察视野中看到图甲、乙两个物像,从物像甲到物像乙,小科操作的具体过程是 ???????????????? 。
15、(2016·金华)小楚在实验室里进行“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根据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制作装片可概括为以下步骤:①擦;②滴;③取;④涂;⑤盖;⑥染.其中第⑤步“盖”的具体操作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________,然后慢慢放平(小心气泡产生),制成临时装片.
(2)观察装片按以下步骤进行:①对光;②放片;③调焦;④观察.小楚在低倍镜下调焦时找到物像却模糊不清(如图乙),接下来她应调节的是________(填图甲中的结构序号).
16、(2015·金华)小科在实验室进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请你一起用实验完成以下问题。
?
(1)实验桌上摆放有以下四瓶试剂:①清水,②生理盐水,③碘液,④亚甲基蓝溶液,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小用到的试剂有________。(填序号)
(2)小科按照正确的方法完成后临时装片制作后,接下来他想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下图是使用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
(3)完成以上正确操作后,小科先后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下图甲、乙两个物像,从物像甲到物像乙,小科操作的具体过程是________。
17、(2016·衢州)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小江进行了以下实验:取甲、乙两个同规格的玻璃杯,甲杯中放入潮湿的肥沃土壤,乙杯中放入经烘干的同种土壤,然后在甲、乙两杯中同时各放入10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同种蚯蚓.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10条蚯蚓而不是1条蚯蚓做实验,其目的是________.
(2)一段时间后,发现乙杯中的蚯蚓蠕动逐渐减弱,然后就不动了,而甲杯中蚯蚓活动正常,该实验说明影响蚯蚓生活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
(3)小江向甲杯倒入清水至刚好覆盖土壤,发现蚯蚓都钻出了土壤,这与雨后大量蚯蚓钻出地面一样,都是因为土壤中缺少________.
答案解析:
1、 【解答】根据对光操作步骤可知,需要调节的结构有 ③物镜转换器 , ②遮光器 , ①反光镜 。细准焦是在调焦时找到模糊像时进行调节能使像变得清晰,所以细准焦不需要调节,D选项正确。
故选D
2、【解答】由题中信息“ 小明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要将镜筒从最低处开始上升 ”可知,小明正在进行调焦观察的操作,此时应先转动粗准焦螺旋找到模糊的像,A选项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解答】由图可知,甲包含乙丁丙,乙丙丁之间处于并列关系;
A、宇宙包含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银河系包含太阳系、地月系;太阳系包含地月系;故A不符合;
B、脊椎动物包含哺乳类、鸟类、两栖类;而哺乳类、鸟类、两栖类之间处于并列关系;故B符合;
C、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是混合物,与纯净物并列;故C不符合;
D、核反应包含轻核聚变、重核裂变,但不包含化学反应;故D不符合;
故答案为:B。
4、【解答】A、心脏的主要功能是把血液压到全身,心脏没有改变血液含氧量的功能;故A错误;
B、肾脏形成原尿是滤过作用形成的,而滤过作用滤过是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所以原尿中肯定含有葡萄糖;故B正确;
C、肺呼出的气体含有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氧气等;故C错误;
D、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5、 【解答】对比甲乙两组实验可知,其变化的是甲组的马铃薯未煮过,而乙组是煮过的马铃薯,煮过的马铃薯其细胞膜会失去活性,检测过程中发现煮过的乙组中能够发现蔗糖,则说明细胞中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细胞膜;
故答案为:B。
6、【解答】(1)生物检索表是依据生物之间的性状进行分类的;故答案为:相对性状(或特征);(2)由表格信息可知,甲褐色纹,叶呈盾形、浅裂的,而2a是1a下的分类,且对应丙植物,对照甲丙植物的相同之处是叶呈盾形;故答案为:叶呈盾形;
故答案为:(1)相对性状(或特征);(2)叶呈盾形。
7、【解答】(1)制作的是洋葱表皮细胞的装片,为了维持细胞的形态,要在载玻片中央滴加一滴清水;故答案为:清水;
⑵ABCD的过程是使用显微镜使用步骤中出现的物象,而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先看到一部分,然后把物象移动到视野中央,然后换高倍镜视野会模糊,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视野清晰;故答案为:B→C→A;
故答案为:(1)清水;(2)B→C→A。
8、【解答】解:(1)在正常人体内,造血干细胞通过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产生红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满足人体所需.白细胞中的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会对进入血液的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2)输血前必须先检查受血者和献血者的血型.血型是由红细胞上的凝集原决定的.
故答案为:(1)分裂、生长和分化(2)凝集原
9、【解答】(1)发现视野中有污物存在,移动玻片时,污物移动,在装片上,污物不动,表明污物不在玻片上:换物镜,污物仍存在,表明污物不在物镜上.那么污物在目镜上;
(2)若要在视野内看到较多的细胞,宜选用的镜头组合是AD;
故答案为:(1)在装片上;在目镜上;(2)D(或“40×”)。
10、【解答】解:(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因食物关系形成食物链.在该密闭的生态系统中,含有2条食物链:植物→黄粉虫→人;植物→人.(2)该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土壤、和水等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同时释放氧气,供人呼吸;人和黄粉虫属于消费者,进行呼吸释放二氧化碳,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原料,植物又可利于人和黄粉虫释放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因此,氧在该生态系统可以循环.
故答案为:(1)植物→黄粉虫→人;(2)CD;(3)
11、【解答】(1)植物可以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两大类;而孢子植物可以分为蕨类、苔藓、藻类;只有蕨类有根茎叶的分化;故答案为:无叶;有茎叶;(2)由检索表可知,甲属于孢子植物;乙丙属于种子植物;所以同为种子植物的乙丙的共同特诊更多;故答案为:乙和丙;
12、【解答】据图可见:蚕豆幼苗的根向着旋转木板由于转动产生的“人造重力”方向生长;蚕豆幼苗的茎背着旋转木板由于转动产生的“人造重力”方向生长。蚕豆幼苗的根和茎上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导致根与茎弯曲生长,从而说明生物体具有应激性。
故答案为:生物体具有应激性
13、【解答】(1)B系统即消化系统,完成①吸收功能的主要器官是小肠。
(2)C系统中的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组织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3)D泌尿系统有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其中肾脏是形成尿的场所。
故答案为:(1)小肠 ??(2)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3)肾脏
14、【解答】(1)、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滴的是清水,染色用碘液。
(2)、使用显微镜的正确顺序:对光→放玻片标本→向下转动镜筒→用眼观察物镜向上转动镜筒。
(3) 我们在使用显微镜时要先用低倍镜观察后用高倍镜观察,在低倍镜观察到物像是如何换用高倍物镜观察呢,首先要移动玻片把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因为高倍镜的视 野窄,虽然在低倍镜下能看到的物像,如果偏离视野中央的话,换上高倍镜,物像可能就不在视野中了.低倍镜换高倍镜是通过转动转换器来完成的。当换上高倍镜 后,由于视野变窄,透光量少,视野就会变得很暗,需要调节光圈,或反光镜使视野变得亮一些。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只是有点模糊,一般转动细准焦螺旋就能使用 物像更加清晰。
故答案为:(1)①③(2)④①③②
(3)向右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选择较大物镜,调节光圈,选择大的通光孔,转动细准焦螺旋找到物像
15、【解答】解:(1)图5示盖片,正确的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2)在显微镜的部件中,可以调出更清晰的物像的是2细准焦螺旋.所以如果视野中物像模糊不清,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使像清晰.
故答案为:(1)让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水滴;(2)②
16、【解答】(1)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小用到的试剂是水和碘液,水用于维持细胞的形态,碘液用于染色。
(2)①表示放片,②?表示调焦,③表示调焦前镜筒下降, ④表示对光,故顺序为 ④→①→③→② 。
(3)此时物象在视野的右边,且放大的倍数较小,要达到乙图中的目的,先要移动到视野中央,显微镜中所成的向是一个倒像,即像与物上下左右对称, 此时像在视野的右边,想将调到视野的正中央,应将玻片向右做移动;由于该倍数下细胞较小,所以要进一步观察洋葱表皮细胞A的内部结构需要进一步放大,即选用倍数更大的物镜,但物镜更换之后视野会变得没有那么清晰,所以应该再次调节细准焦螺旋,使视野变清晰。
故答案为:(1) ①、③ ;(2) ④→①→③→②(或④①③②) ;(3) 先将装片向右移动,使物象位于视野中央,再转动物镜转换器,使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最后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看到清晰物象
17、【解答】解:(1)在实验时,可可同学每组各用5条蚯蚓做实验而不是1条,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2)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人经烘干的肥沃土壤,所以本实验的变量是水.一段时间后,发现乙杯中的蚯蚓蠕动逐渐减弱,然后就不动了,而甲杯中蚯蚓活动正常,该实验说明影响蚯蚓生活的环境因素是水分.(3)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粘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蚯蚓需要呼吸空气中氧,大雨过后土壤缝隙被水填满空气减少,蚯蚓为了呼吸纷纷钻出地面.
故答案为:(1)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2)水分;(3)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