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腊八粥 一课一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 腊八粥 一课一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11 10:43: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
腊八粥
一、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唾沫(chuí)
嘟囔(nāng)
B.筷子(kuài)
和面(huó)
C.搁下(gē)
妻孥(nú)
D.花生仁(rén)
黄焖鸡(mèn)
二、看拼音,写词语。

ròu
tián

tāng
chí
nóng
chóu
áo
zhōu
(
)
(
)
(
)
(
)
(
)


r?n
gāng
zāng
shu?
ji?o
bàn
zh?ng
zhàng
(
)
(
)
(
)
(
)
(
)
三、按要求填空。
1、“灌”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浇,灌溉;②倒进去或装进去:③强制别人喝。它在“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一句中的意思是
(填序号)。请分别用另外两个意思组词:


2.“咽”在“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一句中的读音是

请用它的另外两个读音组词:


3.“有声无力”的意思是
,我知道“有×无×”结构的词语还有


等。
四、读句子,完成练习。
1.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
(1)“看羊还不够资格”幽默地写出了八儿
的特点。
(2)给这个句子换一种说法。
2.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
(1)这句话运用

的修辞手法,细腻描写了

(2)选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用句中所运用的其中一种修辞手法写一写。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
,作者叙述了与腊八节有关的浓郁的民俗风情。
2.本文主要写了

两件事,其中
写得详细,
写得简略。
六、课内精彩阅读。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吧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1.作者从


等方面详细描写了腊八粥。这段文字字,使人有一种
的感觉。
2.选文的第2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联系选文,想一想,如果八儿闻到粥的香味,他的馋样儿该是怎样的?
七、课外类文阅读。
又是一年粽飘香(节选)
幕海
端午节的前一天,母亲放下所有的农事,换上干净的衣服,将煮好的粽叶拿到天井里,又将称好的糯米用筲箕(shāo
jī)淘洗干净,然后沥干水分,调好食用碱,一并拿到天井里待用。早晨的雾霭还未散去,阳光淡淡地洒在母亲的身上,柔和,清雅。母亲熟练地做着这些,我像尾巴一样跟着她进进出出,如过年一般,喜滋滋的心态不言而喻。
一切就绪,母亲终于坐下了。她先将粽叶折成漏斗状,将调制好的糯米用汤匙一点一点地放进“漏斗”里,直到“漏斗”饱满,轻轻一压就会溢出米来,再用筷子一点一点地扎紧。筷子扎的时候要轻巧,不然戳穿粽叶就前功尽弃了。扎好后,母亲用剩余的粽叶一层一层地将其包裹起来,裹成锥形,然后用粽绳牢牢系紧。整个程序精细,烦琐,母亲做来却是那样的专注!
粽子的香味很快就在屋子里弥漫。来不及等到它冷却,拣肥实的捞起一个,剥去粽叶,轻轻咬一口,便觉得芳香四溢,口舌生津,唇齿飘香。
这是我吃到的最好的粽子,它的清香永远盘踞在记忆的最深处。
1,作者详细写了
,简略写了
,这样写的好处是

2.短文中

这两个词语概括地写出了母亲包粽子程序的特点。
3.短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一、A
二、腊肉
甜腻
汤匙
浓稠
熬粥
褐色
染缸
脏水
搅拌
肿胀
三、1.②
灌渠
灌药
2.yàn
呜咽
咽喉
3.形容说话声音微弱,做事精神不振
有恃无恐
有心无力
有名无实
四、1.(1)年龄小
(2)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不能设什么法来反抗。
2.(1)比喻
拟人
腊八粥的样子
(2)一个炉台,一口铁锅,让猪肉与粉条圆满地团聚,彼此的结合让北方人充分享受了属于冬季的美味。
五、1.沈从文
2.等粥
喝粥
等粥
喝粥
六、1.口感
选材
香味
垂涎欲滴
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腊八粥在锅里的形态。
3.八儿踮起脚尖朝锅里看,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热气,用力吸了一口粥的香气,禁不住咽了口唾沫。
二、1.包粽子
吃粽子
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2.精细
烦琐
3.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母亲无比思念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