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五四学制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6单元《欣赏 飞驰的鹰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五四学制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6单元《欣赏 飞驰的鹰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2-11 10:2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鲁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飞驰的鹰》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飞驰的鹰》选自于山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是一首赞美秘鲁民族英雄阿塔瓦尔帕为抵抗入侵的敌人,宁死不屈,英勇就义的乐曲。曲子融合了印第安原住民、西班牙、非洲黑人的音乐元素。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通过聆听乐曲的音色导入乐器“排箫”,让学生尝试演奏排箫,通过对乐曲节奏、音区的变化,尝试演唱主题旋律,运用非洲音乐节奏元素进行伴奏。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乐曲《飞驰的鹰》,感受南美洲的世界音乐文化,并充分了解乐曲背景,体会乐曲中的抵抗外敌、宁死不屈的民族斗争精神,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段欣赏,培养学生对乐曲结构、速度、节奏、音区及情绪的辨析能力。通过聆听、感受、体验、表现作品,能以语言、动作或打击乐器等形式做出反应。
3、知识与技能:通过乐曲欣赏,对乐器排箫及其音色有初步了解,结合学过的乐器进行辨析掌握乐器的不同点。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欣赏《飞驰的鹰》,使学生对排箫有初步了解和认识。
2、能随音乐哼唱出A段主题。
3、感受乐曲塑造的音乐形象,激发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了解的兴趣,培养学生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排箫的视频、图片,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便于学生直观地学习认识排箫这件乐器。
2、根据排箫发声原理,教师运用塑料管制作排箫,激发学生运用生活中的物品制作乐器。
3、教师选用乐器排箫演奏,学生能够近距离聆听乐曲,向老师学习演奏排箫的姿势和气息运用;运用小排箫,分小组让孩子都能亲身体验演奏乐器的快乐。
4、运用电钢琴,辅助学生学唱旋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伴随着美妙的音乐,我们开始今天的音乐之旅!同学们有谁知道这是什么乐器的声音。
(一直播放赞菲尔演奏的《memory》这首曲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排箫的音高音色特点有初步认识。】
2、请同学们跟随老师到乐器陈列室了解排箫这件乐器。一般由竹管组接而成,管子横向排列。
教师吹奏几个音,聆听之前提示学生观察教师演奏长短不同的管子时产生的不同的音高音色特点:排箫的低音管低沉、神秘、苍茫;高音管子明亮、清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排箫高低音管音高、音色的差别,为音区听辨做铺垫。】
3、运用小排箫,分发到小组,让学生感受这件乐器,同学们尝试演奏。(简单教授一下演奏姿势、口型、气息等。)
4、简介排箫:排箫流行于世界各地,第一张图片是中国的汉唐时期在演奏排箫的陶乐俑。第二张图片是南美排箫的样式,管子横向排列没有弧度,是印第安人常用的民间乐器。
二、欣赏乐曲
1、初听:南美排箫演奏的音乐作品《飞驰的鹰》
请同学们完整聆听乐曲感受一下作品情绪,说一说感受。
(出示课题)
2、节奏练习:
乐曲分为A、B两个部分,在分段聆听之前,带领学生先练习二个节奏。XX XX 、 X·X X·X,让学生拍击并感受它们的稳定程度,哪个稳定?哪个不稳定?
三、分段欣赏:
1、先聆听A部分。
请同学们聆听感受哪个节奏类型更适合A段的旋律特点?曲子的速度又是怎样的?
(教师提示学生用拍手或身体随音乐律动)。
【设计意图:律动感受乐曲节奏、速度和节拍特点】
2、视听感受音区:
教师吹奏A段主题,学生感受音区。
老师在排箫上做了两个小标签,以此来划分低音区、中音区、高音区。请同学们观察并听出A段主题的音区。结合音区引导学生体会像鹰在低空盘旋的音乐形象,好像在盘旋、在留恋这美丽的家园。
【设计意图:视听结合感受音区要素在音乐表达中的作用以及对音乐形象的塑造作用。】
请学生伸出小手划着旋律线跟琴用“lu”哼唱第一部分。(出示旋律线图示)
4、视唱旋律,教师用琴辅助学生演唱。
(视学生学习情况演唱,提示弱起和变化音、纠正音准及节奏。)
5、介绍乐曲背景知识:这是一首著名的秘鲁民歌,已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歌词中写到“印加王的灵魂化作雄鹰在蓝天盘旋悲鸣”。印第安人为抵抗外敌宁死不屈,人们把他们的领袖比作飞驰、栖息于安第斯山的神鹰,并看作祖国的象征。那里的人们既有对失去英雄的悲痛与不舍,又有抵抗外敌、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所以我们应该热爱我们强大的祖国,珍惜当今的和平环境。因为只有祖国的强大才能有我们现在优越的物质环境和学习生活环境。
【设计意图:凸显音乐学科的德育价值,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6、让学生带着悲痛与不舍的心情再唱一遍。
7、雄鹰不仅可以低空盘旋还可以振翅高飞,去抵抗、去斗争。
请同学们聆听第二部分,说说和第一部分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播放音频,师生律动。)
寻找适合B段的节奏型,是一种不稳定的感觉。
9、教师吹奏B部分,观察音区体会情绪。引导学生B段音乐形象的变化。像雄鹰发现目标、飞上高空获得更大的下降速度,伏击猎物,预示着人们要斗争、要战斗。
【设计意图:感受B部作为对比乐段,音区高八度演奏,音乐感觉上有一种上升的动力。】
10、同学们拍手用“lu”哼唱旋律,感受一下激动地情绪。
11、学生再次聆听音乐感受乐曲节奏,重点聆听伴奏声部织体的节奏。
(出示节奏幻灯片,进行节奏练习)
在排箫演奏的伴奏声部有很强烈的非洲音乐元素。因为秘鲁音乐特点:印第安人在不断地迁徙过程中融合了西班牙、非洲、智利等地区的音乐元素。
【设计意图:抓住非洲节奏的明快特点,让学生进行节奏感知。】
12、师生合作,发放沙锤,学生拍击多面体凳子,教师合作演奏。(出示节奏谱)
13、完整聆听乐曲,教师和学生一块儿跟随音乐说说乐曲两个部分出现的次序。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对乐曲曲式的基本认识。】
三、拓展提升
1、教师带来自己做的小排箫,让学生看一看,尝试着演奏,老师再演奏《念故乡》。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动手制作乐器产生好奇,激发他们制作简易排箫的兴趣】
2、让同学们可以在课后试着自己动动手,运用自己身边废弃的笔管,做成一个小排萧,看看能不能发出声音。让学生在生活中善于发现美,对世界充满一个好奇的心。
四、课堂小结
本单元我们进行了环球音乐之旅,去印尼品尝了新鲜美味的水果,去日本看到了美丽的红蜻蜓,聆听了来自南美洲的雄鹰之歌,了解了乐器排箫,希望同学继续对世界音乐保持一颗探寻的心,丰富自己的音乐世界。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世界音乐多样性的认识,了解音乐的地域性和人文差异。】
同学们再见!
【板书设计】
飞驰的鹰
A B
节奏 X X X X X·X X·X,
速度 中速 中速
音区 中低 中高
情绪 悲伤地 激动地
曲式 A B A B 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