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唱歌课)
一、教材分析
《快乐的泼水节》是一首表现傣族传统节日——泼水节的歌曲。速度中速,情绪欢快跳跃,表现了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热闹场面。歌曲为一段体结构,由四个乐句组成,歌曲中多次出现附点节奏,使旋律具有律动感,但在教学时应注意指导附点节奏在演唱中的准确性。
其中第一、二乐句旋律同头变尾特点突出。
歌曲在反复一遍后进入结束句,高音“1”持续三拍,需注意提示气息控制。
二、教学目标
1.能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2.了解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感受少数民族风土人情。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能够富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二)教学难点
附点节奏演唱的准确性、演唱中高音保持的稳定性。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图片描述
过渡语: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盛大节日,你知道图片中表现的是哪个民族的什么节日吗?
过渡语:是傣族的泼水节。我们课前让同学们了解了傣族的泼水节的,谁来说一下(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三至七天。当日清早,人们起来便沐浴礼佛,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
2.初听歌曲
过渡语:今天我们这节课呢,就要走进傣家山寨,去感受他们的泼水节。我们今天要来学习一首歌曲,这首歌曲的名字叫《快乐的泼水节》
先来听一听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
1)歌曲我们听过一遍了,它的情绪是怎么样的呢?(歌曲的速度为中速、情绪欢快的)
2) .复听歌曲,歌曲中唱到他们在干什么?你能在歌词中找出代表他们快乐心情的语句吗?
那大家想想为什么他们都被水泼了以后还那么高兴呢?为什么?谁能告诉我他们泼水有什么具体的含义吗?)
多媒体出示总结: 他们泼水代表着一种祝福,被泼到的人是代表吉祥如意
3.现在我们再来听一次,再次感受一下快乐的泼水节那种快乐的气氛.大家跟着轻声学唱一下,我们打着拍子。
学唱歌曲
1. 教唱歌曲第一段
1). 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快乐的泼水节。
学习单中仔细观察谱例,请你找出第一句和第二句哪里是一样的,那里是不同的?请画出不同的地方。
过度语:相信同学们都已经找到了,谁来说一下。
教师小结:这两句旋律的头两个小结都是一样的,从第三小结开始不一样了,教师范唱,然后学生跟唱,加词唱。
2).学生跟琴唱歌曲的第三四句,教师指导纠正:
请你在演唱中注意:
第三句开头的音符不是附点音符了
音比较的高,所以我们在唱歌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下唱歌的位置,要用更宽阔的声音来唱。
后两句再来唱一下,要比刚才前两句的情绪更热烈
3).跟琴把第一段歌词完整的唱一下
2. 教唱第二段歌词,纠正指导后完整演唱。
3.结束句
过渡语:结束句不是特别好唱,因为它有休止,教师范唱。这里有一个一拍的休止,一拍我们可以在这个地方拍一下手,教师示范提示花字唱了三拍。最后哎啰这里出现了一个半拍起,点一下头,或者用头打一个对勾。老师范唱,学生学唱,打拍子。
4.完整演唱歌曲(歌曲跟唱)
过度语:经过刚才的教唱以后,我们要完整的来把两段连起来,加上结束句,唱一下,注意情绪。
5.试着跟伴奏演唱
(三)拓展练习
1.为歌曲伴奏
1)介绍铓锣与象脚鼓
过渡语:歌词中出现了铓锣、象脚鼓两件傣族的特色乐器
铓锣是傣族、佤族、壮族等民族常用的打击乐器,流传于云南、广西等地区,用特制的响铜制成,锣面边低心高,演奏时左手提锣,右手击奏,音色浑厚洪亮。
象脚鼓因形状像象脚而得名,流传于云南的傣族。鼓身为木质,上端较粗,鼓面蒙羊皮,下端略细,像喇叭状,演奏时双手击鼓面,边舞边击。
2)随教师模仿拍击象脚鼓节奏。
过渡语:下面,我们用拍腿的形式敲击下面的节奏型,模仿象脚鼓演奏吧。
节奏型:X X X │ X X │
左 右右 左 右
3)模仿象脚鼓为歌曲伴奏。
过渡语:请你跟随《快乐的泼水节》这首歌曲,模仿象脚鼓进行伴奏吧。
试着女生跟随伴奏演唱,男生模仿象脚鼓进行伴奏吧。
请你跟随《快乐的泼水节》这首歌曲的伴奏,演唱歌曲并模仿象脚鼓进行伴奏吧。
2.欣赏傣族舞蹈
过渡语:同学们,傣族的舞蹈也是很具有民族特色的,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有兴趣的同学下去可以去学一下。
(四)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歌曲《快乐的泼水节》,相信大家一定都感受到了少数民族节日的欢快气氛。最后,就让我们跟随音乐,用模仿象脚鼓伴奏或跟随演唱跳舞的方式再来完整的表现歌曲,结束这一课的学习吧。
2.相信同学们已经会唱这首快乐的泼水节了,那么今天我们走进了傣家山寨,参加了他们的泼水节,那么下结课我们将要去到哪个少数民族呢?他们又会有什么盛大的节日等着我们呢?我们下节课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