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匆匆 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8.匆匆 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11 10:5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匆匆(第一课时)
明确要素,任务驱动
让真情在笔尖流露;
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重点:真情
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
单元整体导入,明确语文要素
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在我们的身体里,就住着这样的情绪一家子。
高兴
激动
生气
恼怒
......
此刻的你会想到哪些心情的词呢?
相信你也一定有过这些感受,回忆回忆,是什么事让你产生这样的感受呢?
紧扣单元要素,引入课文
也许,我们会因为精彩的游戏而亢奋不已
也许,我们会因为繁重的作业而狂躁不安
也许,我们会因为一张张奖状而欢呼雀跃
也许,我们会因为比赛的胜利而欣喜若狂
也许,我们会因为一个人走夜路而恐惧无比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检测预习,扫清障碍
(1)读准写对——我会读
隐藏
头涔涔
泪潸潸
挪移??
徘徊
蒸融
cánɡ
cén
shān
nuó
pái
huái
zhēng






(1)读准写对——我会写
(1)读准写对——重点指导

左窄右宽,“那”的两横宜短,“阝”竖宜长。

上下布局要紧凑,“烝”捺舒展,四点底托稳。
(1)读准写对——多音字

(薄雾)(薄弱)
báo(薄片)(薄饼)

(薄荷)


cáng(躲藏)
zàng(西藏)(宝藏)

qiǎo(悄然)
qiāo(悄悄)

jìn(禁止)(禁令)
jīn(禁不住)
(2)理解词义
涔涔:
徘徊:
游丝:
确乎:
潸潸:
汗流不止的样子。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蜘蛛等所吐的飘荡在空中的丝。
的确。
流泪不止的样子。
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主要是围绕哪句话展开的?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这个问题在文中出现了几次?都在什么位置?
这是作者对时光匆匆的直接提问。课文以这个问句开篇,又以此问句结尾,首尾呼应。这句话是作者要重点表达的内容,是课文的灵魂。?
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1自然段:提出问题。
第2—4自然段:具体说明。
第5自然段:照应开头。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写了时光是如何匆匆而过的。
作者开篇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接着从不同角度写了时光是如何匆匆而过的,最后照应开头,表达了对时光匆匆的感慨,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背景介绍:
《匆匆》这篇散文写于1922年3月,当时朱自清24岁,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知识青年,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压迫,他苦恼、彷徨,为时光的流逝而惋惜,但他并不甘心沉沦,在冷静的沉思后,没有停止追求进步的脚步,后来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笔耕不辍,又写下了这么多作品,激励后人前进。
匆匆(第二课时)
研读第1、4自然段,感悟接连追问抒胸臆
课前回顾文章的主要内容:
作者开篇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接着从不同角度写了时光是如何匆匆而过的,最后照应开头,表达了对时光匆匆的感慨,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研读第1自然段,思考:作者用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对时光匆匆的感悟?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排比(燕子、杨柳、桃花)——描写自然万物的循环往复
对比——自然万物的循环往复和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作对比
问句——直接问、连续问,自然流露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感慨
仿说小练习
月亮缺了,有
的时候;
叶子黄了,有
的时候;
太阳落了,有
的时候;
????????,有?????????
的时候。
作者就是这样用上一连串的追问直接抒发情感,流露出自己对时光匆匆的无限感慨。
研读第4自然段,看看和第1自然段有什么相似之处?想想作者写下这段文字时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时光难以把握,徘徊惆怅
一事无成、焦急、苦闷、恐慌
比喻
将时间匆匆而去化为轻烟、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日子也是如此稍纵即逝,更显得宝贵,更值得珍惜。
一连六问
惆怅不安,不甘心
将这里两个自然段整体连起来读,这样连串问句的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好处:用问句更加畅快,直接,直抒胸臆,直至内心,能紧紧吸引读者的目光,更加让人感受到作者对时光流逝的不安,甚至不甘,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研读第2、3自然段,体会融于事物发感触
默读第2、3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怎样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写得形象可感呢?把你认为作者描写得形象可感的词句画下来。
把溜去的八千多日子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把时间的流比作大海,的确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的时间写得像流水,像大海一样具体可感了。而且针尖上的一滴水和大海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形象地写出了日子的渺小以及消逝得如此之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比喻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把太阳想象成一个活泼的少年,在每一个平常的时刻,太阳在他身边溜走的样子写得活泼极了,把抽象的时光形象化,让人切身感受时间的流逝,形象可感。
拟人
文中还有类似的词句和太阳有脚呼应,你发现了吗?
挪移、跨过、飞走、溜走、闪过
这些词语都和行走有关,读着这些词语,你是不是也感觉到时间就像个机灵的小家伙,一不留神就溜走了,我们的感受也更真切了,我们更应该抓紧时间,去做有意义的事情。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排比
思考:作者描写时间的流逝,可写的事物很多,为什么偏偏要写吃饭、洗手、睡觉这么平常的事呢?
这些事如此寻常,人们不易察觉,甚至淡忘,用这不经意的小事来才能充分说明日子是怎样在生活的不经意间来去匆匆的。作者把自己的情感直接地融入到了这些事物中,这样的写法也值得我们借鉴。
朱自清先生的日子是这样过的,你的日子又是怎样过的呢?你对“时间之流”有什么感触?你也能选用平常的小事,仿照这样的句式试着说一说吗?试着说给自己听。
回归整体,尝试表达,落实任务
接连追问抒胸臆
融于事物发感触
运用修辞表真情
写法总结:
看着金灿灿的奖状,整个上午我都沉浸在无比快乐之中。放学了,我哼着小曲走在回家的路上,阳光洒下来,格外温暖。鸟儿为我歌唱;花儿冲我微笑;落叶都为我舞蹈,一股甜滋滋清凉凉的风,掠过我的心头!
融于事物发感慨
我加快了步伐,继续走着,忽然看到前面有一个影子,我回头一看,咦?怎么没人?我看花眼了吗?难道是鬼不成?有人跟踪我?藏起来了?我的心快跳到嗓子眼了,顿时头皮发麻……
接连追问抒胸臆
今天又是这么多的作业!我的头脑里像炸了马蜂窝,嗡嗡作响。作业像一座座大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它们面目狰狞,露出可怕的坏笑,像我直逼而来,作业啊,你为什么要折磨我呀?什么时候我才能脱离苦海?
运用修辞表真情
现在你一定能让自己的真情在笔尖流露了,能干的你,也可以三种写法同时运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