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专题训练讲解12:呼吸作用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专题训练讲解12:呼吸作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2-12 16:05: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高三一轮生物专题训练讲解
第12课
呼吸作用
1.下列关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选择酵母菌为实验材料是因为酵母菌是自养、兼性厌氧型微生物,
易于培养
B.通过设置有氧(对照组)和无氧(实验组)的对照,易于判断酵
母菌的呼吸方式
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选择酵母菌为实验材料是因为酵母菌具有兼性厌氧且易于培养的特点,但它不是自养型生物,故A项错误。在该实验中所设置的有氧组和无氧组都是实验组,通过两组相互对比,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故B项错误。
解析:
1.下列关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C.将进气管、排气管与锥形瓶连接后需要进行气密性检查,确保不
漏气
D.实验的因变量是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和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
后样液的颜色变化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通常要将进气管、排气管与锥形瓶连接后进行气密性检查,确保不漏气,故C项正确。本实验的因变量是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CO2的快慢和是否有酒精生成,故D项错误。
解析:
C
2.(2018山西二模,6分)如图是某兴趣小组在室温下进行酵母菌发酵实验的装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集气管中的气体全部在酵母菌细胞质基
质中产生
B.细胞呼吸分解葡萄糖释放的能量大部分储
存在ATP中
由于发酵瓶没有装满培养液,因此其内有氧气,酵母菌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所以集气管中的气体在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时)和线粒体基质(有氧呼吸时)中均可产生,故A项错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故B项错误。
解析:
2.(2018山西二模,6分)如图是某兴趣小组在室温下进行酵母菌发酵实验的装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C.可在发酵瓶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
酒精的产生
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对酵母菌有毒害作用,因此不能在发酵瓶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的产生,应取发酵瓶中少量发酵液加入试管中,再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来检测酒精的产生,故C项错误。
解析:
2.(2018山西二模,6分)如图是某兴趣小组在室温下进行酵母菌发酵实验的装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D.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先增加后
减少
发酵的开始阶段,由于营养物质和空间比较充足,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发酵后期时由于酵母菌数量增多,种内斗争加剧,营养物质进一步消耗,代谢废物积累,使酵母菌数量有下降的趋势,所以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故D项正确。
解析:
D
3.(2019改编,6分)图示为酒精发酵的实验装置,滴管下部装有酵母菌与苹果汁的混合液,试管中装满水。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试管中装满水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试管中装满水可为实验材料提供无氧环境
酒精发酵的产物是酒精和CO2,试管中装满水有利于观察CO2的产生,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试管中装满水可以隔绝空气,为实验材料提供无氧环境,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解析:
3.(2019改编,6分)图示为酒精发酵的实验装置,滴管下部装有酵母菌与苹果汁的混合液,试管中装满水。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C.若向混合液中通入空气,则酒精发酵会受
抑制
D.实验过程中葡萄糖被氧化分解产生酒精和
CO2的场所为线粒体
O2会抑制无氧呼吸的过程,因此向混合液中通入空气,酒精发酵会受抑制,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实验过程中葡萄糖被氧化分解产生酒精和CO2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解析:
D
4.(2018安徽合肥模拟,6分)在做“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时,有人用血糖仪对稀释10倍后培养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进行定量分析,并用葡萄糖消耗量计算出呼吸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为了探究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呼吸方式的区别,这两组实验都做了一定的人为因素处理,有氧组需要通过不断通气创造有氧环境,无氧组需要对锥形瓶进行密闭创造缺氧环境,有氧组与无氧组均为实验组,通过两组的对比,可判断出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故A项错误。
解析:
A.该实验属于对照实验,其中有氧
组为实验组,无氧组为对照组
当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的量是无氧呼吸的3倍,因此该实验也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检测CO2的产生情况,以浊度为实验指标,故B项正确。
解析:
B.该实验也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检测
CO2的产生情况,以浊度为实验
指标
4.(2018安徽合肥模拟,6分)在做“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时,有人用血糖仪对稀释10倍后培养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进行定量分析,并用葡萄糖消耗量计算出呼吸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由表格分析可知,在0~15
min
时间段,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为(24.5-18.6)×10÷15≈3.93
mmol/min,在15~30
min时间段,酵母菌有氧呼吸速率为(18.6-9.9)×10÷15=5.8
mmol/min;在0~15
min时间段,无氧呼吸的速率为(24.5-21.3)×10÷15=
解析:
C.随着时间的变化,装置中酵母菌
种群的有氧呼吸速率、无氧呼吸速
率都逐渐下降
D.每升培养液中酵母菌前15
min的
有氧呼吸速率为0.393
mmol/min,无氧呼吸速率为0.213
mmol/min
4.(2018安徽合肥模拟,6分)在做“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时,有人用血糖仪对稀释10倍后培养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进行定量分析,并用葡萄糖消耗量计算出呼吸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13
mmol/mim,在15~30
min时间段,无氧呼吸速率为(21.3-13.5)×10÷15=5.2
mmol/min,因此随着时间变化,装置中酵母菌种群的有氧呼吸速率、无氧呼吸速率都逐渐上升,故C、D项错误。
解析:
C.随着时间的变化,装置中酵母菌
种群的有氧呼吸速率、无氧呼吸速
率都逐渐下降
D.每升培养液中酵母菌前15
min的
有氧呼吸速率为0.393
mmol/min,无氧呼吸速率为0.213
mmol/min
B
4.(2018安徽合肥模拟,6分)在做“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时,有人用血糖仪对稀释10倍后培养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进行定量分析,并用葡萄糖消耗量计算出呼吸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由于有氧呼吸吸收的氧气与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等,因此有氧呼吸不会引起烧杯液面变化,实验开始30
min后烧杯内液面没有发生变化,说明酵母菌只进行了有氧呼吸,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解析:
A.实验开始30
min后烧杯内液面没有发生
变化,原因是酵母菌只进行了有氧呼吸
5.(经典题,6分)某生物实验小组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先向气球中加入10
mL酵母菌培养液,再向气球中注入一定量的氧气,扎紧气球,置于装有20
℃的恒温水浴中,记录实验开始30
min后烧杯中液面变化量。以下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若设计对照实验,则对照实验与该装置相比的不同之处是在气球中加入等量煮沸过的酵母菌培养液,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
解析:
B.若设计对照实验,则对照实验与该装置
相比的不同之处是气球中不注入一定量
的氧气
5.(经典题,6分)某生物实验小组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先向气球中加入10
mL酵母菌培养液,再向气球中注入一定量的氧气,扎紧气球,置于装有20
℃的恒温水浴中,记录实验开始30
min后烧杯中液面变化量。以下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由于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产生二氧化碳,所以若要确认气球内酵母菌有没有进行无氧呼吸,可以检测发酵液中是否含有酒精,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解析:
C.若要确认气球内酵母菌有没有进行无氧
呼吸,可以检测发酵液中是否含有酒精
5.(经典题,6分)某生物实验小组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先向气球中加入10
mL酵母菌培养液,再向气球中注入一定量的氧气,扎紧气球,置于装有20
℃的恒温水浴中,记录实验开始30
min后烧杯中液面变化量。以下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5.(经典题,6分)某生物实验小组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先向气球中加入10
mL酵母菌培养液,再向气球中注入一定量的氧气,扎紧气球,置于装有20
℃的恒温水浴中,记录实验开始30
min后烧杯中液面变化量。以下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若用该实验装置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适宜温度,则自变量是不同的温度,在不同的温度下检测无氧呼吸生成的二氧化碳体积不同,因此,因变量可通过烧杯中液面的上升量来表示,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解析:
D.若用该实验装置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
适宜温度,则检测指标是不同温度下烧
杯中液面上升量
B





1.(2018东北三省模拟,6分)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B.无氧呼吸在第一、第二阶段都能合成少量ATP
C.有氧呼吸的发生必须有线粒体的参与
D.细胞呼吸产生的[H]是还原型辅酶Ⅰ
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仍然储存在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乳酸或酒精中,故A项错误。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可以合成少量的ATP,但第二阶段不释放能量,不产生ATP,故B项错误。有氧呼吸的发生不一定需要线粒体的参与,如原核生物中的好氧细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但是其没有线粒体,故C项错误。细胞呼吸产生的[H]是还原型辅酶Ⅰ(NADH),故D项正确。
解析:
D
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分析曲线可知,氧气浓度为a时,产生酒精的量与产生CO2的量相等,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不进行有氧呼吸,故A项错误。
解析:
A.当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不只进行无氧呼吸
2.(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6分)有一瓶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O2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物质的量如图所示。据图中信息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氧气浓度为b时,产生CO2的量多于产生酒精的量,此时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氧气浓度为d时,产生酒精的量为0,此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故B项正确。
解析:
B.当氧浓度为b和d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有所不同
2.(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6分)有一瓶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O2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物质的量如图所示。据图中信息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氧气浓度为c时,设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x,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y,根据细胞呼吸反应式及曲线信息可得出关系式:
2y=6
6x+2y=15,
解析:
C.当氧浓度为c时,有2/5
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解得
x=1.5
y=3

所以用于酒精发酵的葡萄糖占
2.(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6分)有一瓶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O2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物质的量如图所示。据图中信息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3÷(3+1.5)=2/3
,故C项错误。
解析:
C.当氧浓度为c时,有2/5
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2.(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6分)有一瓶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O2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物质的量如图所示。据图中信息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a氧浓度下,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在b、c两种氧浓度下,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在d氧浓度下,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各阶段都能产生
解析:
D.
a、b、c、d四种氧浓度下,细胞呼吸各阶段都能产生[H]和ATP
2.(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6分)有一瓶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O2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物质的量如图所示。据图中信息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P,但第三阶段不能产生[H];而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能产生[H]和ATP,故D项错误。
解析:
D.
a、b、c、d四种氧浓度下,细胞呼吸各阶段都能产生[H]和ATP
B
2.(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6分)有一瓶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O2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物质的量如图所示。据图中信息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分析题图可知,条件甲为有氧条件,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生成物质b(水)和物质a(CO2);条件乙为无氧条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生成酒精和CO2。条件甲下葡萄糖氧化释放的能量少部分储存在ATP中,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故A项错误。条件乙下葡萄糖内的能量大部分未释放出来,仍储存在酒精中,释放出的能量少部分储存在ATP中,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故B项错误。
解析:
A.条件甲下葡萄糖释放的能量大部分转移到ATP中
B.条件乙下葡萄糖内的能量只流向酒精和ATP
3.(2018广东珠海一模,6分)如图是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甲、乙条件下产生物质a的部位是不同的,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故C项正确。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来检测酒精,而试剂X是用来检测CO2的,应为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或澄清的石灰水,故D项错误。
解析:
C.甲、乙条件下产生物质a的部位是不同的
D.试剂X是酸性重铬酸钾溶液
3.(2018广东珠海一模,6分)如图是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C
(1)在0<O2浓度<10%时,马铃薯叶肉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
_______。在O2浓度为____时,马铃薯叶肉细胞的呼吸作用最弱。
4.(经典题,10分)如图表示O2浓度对马铃薯叶肉细胞呼吸作用的影响,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由图可知,在0<O2浓度<10%时,无氧呼吸没有消失,该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方式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在O2浓度为5%时,CO2释放总量最少,此时马铃薯叶肉细胞的呼吸作用最弱。
解析:
有氧呼吸和无
氧呼吸
5%
细胞的无氧呼吸强度不能用CO2的释放量表示,原因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O2浓度为0时,马铃薯叶肉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CO2。O2浓度达到大约15%以后,CO2释放量不再继续增加的内因是呼吸酶的数量有限。马铃薯块茎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CO2,所以不能用CO2的释放量表示其无氧呼吸强度。
(2)图中O2浓度为0时,CO2来自_______
____(填细胞结构),当O2浓度达到大约15%以后,CO2释放量不再继续增加的内因是_________________。研究发现马铃薯块茎
4.(经典题,10分)如图表示O2浓度对马铃薯叶肉细胞呼吸作用的影响,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解析:
细胞质
呼吸酶的数量有限
基质
马铃薯块茎细
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3)若测定该植株的呼吸强度,要在____
______条件下进行。
4.(经典题,10分)如图表示O2浓度对马铃薯叶肉细胞呼吸作用的影响,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3)若测定该植株的呼吸强度,要排除该植株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O2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所以应在遮光或黑暗条件下进行。
解析:
或黑暗
遮光
由题目表格信息“甲组种子中的胚呈红色”可推出甲组种子中的染料被还原(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还原剂为种子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故A、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解析: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组的胚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使染料变成红色
5.(2017海南单科,2分)某染料(氧化型为无色,还原型为红色)可用于种子生活力的鉴定。某同学将吸胀的小麦种子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并进行染色实验来了解种子的生活力,结果如表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乙组胚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能将染料运出细胞
D.种子中胚细胞代谢活动的强弱会影响染色效果
C
乙组种子煮沸后细胞膜已失去活性,种子中的胚未呈红色,是细胞没有进行呼吸作用产生还原型物质,而不是胚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能将染料运出细胞,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胚细胞的代谢活动,如呼吸强度会影响NADH的产生进而影响染色效果,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解析:
5.(2017海南单科,2分)某染料(氧化型为无色,还原型为红色)可用于种子生活力的鉴定。某同学将吸胀的小麦种子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并进行染色实验来了解种子的生活力,结果如表所示。
O2的吸收量表示有氧呼吸吸收O2的量,CO2的释放量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CO2的量。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只能进行细胞呼吸,由图和题干中呼吸商的定义可知,C点时,呼吸商为1,C点之后O2吸收量大于CO2释放量,说明消耗的有机物不完全是糖类,可能有非糖物质,此时不一定只进行有氧呼吸,故A项错误、B项正确。
解析:
A.C点时,呼吸商为1,说明该植物器官
只进行有氧呼吸
B.该植物器官细胞呼吸过程中可能有非
糖物质氧化分解
6.(2018北京模拟,6分)呼吸商(RQ=CO2释放量/O2吸收量)可作为描述细胞呼吸过程中O2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如图表示某植物非绿色器官在不同O2浓度下的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根据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6.(2018北京模拟,6分)呼吸商(RQ=CO2释放量/O2吸收量)可作为描述细胞呼吸过程中O2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如图表示某植物非绿色器官在不同O2浓度下的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根据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O点时,该植物器官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故C项错误。B点时,无氧呼吸强度并非最低,但此时CO2释放量最少,即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强度都很低,最适合储藏该植物器官,故D项错误。
解析:
C.O点时,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或线粒体基质
D.B点时,无氧呼吸强度最低,最适合
储藏该植物器官
A.本实验需要在黑暗无光条件下进行
B.O2含量不是本实验唯一的自变量
本实验需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避免光合作用的影响,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本实验的自变量有O2含量和温度,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解析:
7.(经典题,6分)某小组同学测得了不同温度和O2含量条件下新鲜菠菜叶的CO2释放量,结果如表所示(表中数据为相对值)。依据实验结果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7.(经典题,6分)某小组同学测得了不同温度和O2含量条件下新鲜菠菜叶的CO2释放量,结果如表所示(表中数据为相对值)。依据实验结果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C.O2含量为0.1%时CO2主要来自有氧呼吸
D.适宜的低温和低氧有利于菠菜贮存
当O2浓度增加时,CO2的释放量减少,说明无氧呼吸受到抑制,故在O2含量为0.1%时无氧呼吸强度最强,此时CO2主要来自无氧呼吸,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由表格数据可知适宜的低温和低氧条件下,细胞呼吸弱,有利于菠菜贮存,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解析:
C
8.(2018福建模拟,6分)在锥形瓶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活化的酵母菌后密闭瓶口,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用传感器分别测定锥形瓶中溶解氧和CO2的含量。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酵母菌属于异养兼性厌氧生物,故A项错误。由题图可知,100
s时,O2的吸收量与CO2的释放量不相等,故B项错误。
解析:
A.酵母菌属于自养兼性厌氧生物
B.100
s时,O2的吸收量等于CO2的释放量
8.(2018福建模拟,6分)在锥形瓶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活化的酵母菌后密闭瓶口,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用传感器分别测定锥形瓶中溶解氧和CO2的含量。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200
s后,O2的含量基本不变,而产生的CO2的量逐渐上升,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因此丙酮酸分解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故C项正确。300
s后抽取的培养液中含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酒精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会出现灰绿色,故D项错误。
解析:
C.200
s后,丙酮酸分解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D.300
s后,抽取培养液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呈橙色
C
9.(多选)(2016江苏单科,3分)突变酵母的发酵效率高于野生型,常在酿酒工业发酵中使用。如图为呼吸链突变酵母呼吸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突变酵母乙醇代谢途径未变
B.突变酵母几乎不能产生[H]
据图可知,突变酵母细胞能进行正常的乙醇代谢途径,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突变酵母在细胞质基质中由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第一阶段能产生少量[H],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
解析:
9.(多选)(2016江苏单科,3分)突变酵母的发酵效率高于野生型,常在酿酒工业发酵中使用。如图为呼吸链突变酵母呼吸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氧气充足时,野生型酵母可进行正常的有氧呼吸,突变体不能进行正常的有氧呼吸,前者释放能量多,代谢旺盛,增殖速率大于后者,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图可知,突变酵母线粒体中呼吸链中断,通入氧气后,线粒体中不能产生ATP,因此突变酵母产生ATP的主要部位是细胞质基质,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解析:
C.氧气充足时,野生型酵母种群增殖速
率大于突变体
D.通入氧气后,突变酵母产生ATP的主
要部位是线粒体
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