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3 古诗三首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3 古诗三首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11 10:56: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
古诗三首
一、看拼音,写字词。
1.后院里有一棵高大的树,上面qī
xī(
)着一群wū
yā(
)。
2.hóu(
)爵有一位小女儿伶牙俐齿,
chū
k?u
chéng
zhāng(
),喜欢穿一身素服.
3.在医生的全力抢救下,爷爷的mài
bó(
)恢复了正常,全家人激动得

lèi
yíng
kuàng(
)。
二、给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章:①歌曲诗文的段落;②章程;③条理;④图章;⑤佩戴在身上的标志。
1.这个学校的招生简章刚刚发布。(
)
2.做事不能杂乱无章,要做好计划。(
)
3.我戴的这个徽章是我们学校的标志,我一定会好好爱护它。(
)
4.这篇小说的第一章讲了主人公的出身。(
)
5.刚刚做好的这个印章真漂亮。(
)
三、先解释加点的词语,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1.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盈盈:
脉脉:
句意:
2.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中庭:
地白:
句意:
四、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
,寒食东风御柳斜。
2.
,泣涕零如雨。
3.河汉清且浅

4.
,不知秋思落谁家。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寒食》一诗中用“
”与“
”两个字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宫中传赐新火之场面,如闻轻烟之味。
2.《迢迢牵牛星》这首诗借民间故事《
》中
的故事情节,表达了
的情感。
3.《十五夜望月》中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
之情。我读过的古诗词中,也有类似的诗句:“

。”
六、先把诗句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韩翃,写的是我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
B.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
C.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
D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权贵豪门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这首诗描写的传统习俗是

3.发挥想象,根据前两句诗的描述,把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象描绘出来。
七、课外类文阅读。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①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②帝京。
三百内人③连袖舞,一时天上著④词声。
【注释】①千门:形容宫殿群建筑宏伟、众多。②动:震动。③内人:宫中歌舞艺伎,入宜春院,称“内人”。④著:同“着”,犹“有”。
1.这首诗描写的节日是(
)
A.春节
B.元旦
C.清明节
D.元宵节
2.诗句中“
”点明了时间,“三百”形容

3第2句中的“动”字用得妙,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诗中既有鸟瞰式全景,也有特写式近景,用“
”画出鸟瞰式全景的诗句,并结合注释,把该诗句描绘的画面写下来。
八、课外你积累了哪些描写我国传统习俗的古诗?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首写下来。


答案
一、1.栖息
乌鸦
2.侯
出口成章
3.脉搏
热泪盈眶
二、1.②
2.③
3.⑤
4.①
5.④
三、1.清澈的样子。相视无言的样子。相隔一条清澈的河,含情脉脉而不能相互说话。2.庭院中。
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
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乌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的桂花。
四、1.春城无处不飞花
2.终日不成章
3.相去复几许
4.今夜月明人尽望
五、1.传

2.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
3.游子的思亲
示例: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六、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1.D
2.吃冷食、禁火
3.暮春时节,长安城到处是飞花柳絮,落红无数,皇城里的柳枝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地摇摆着,到处是一派缤纷绚烂的景象。
七、1.D
2.正月中旬
人数众多
3.示例:我从中体会到了元宵节的热闹非凡的场面。4.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示例:元宵佳米节,千家万户走出家门,街上亮起无数花灯,好像整个京都都震动了。
八、示例:
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