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课标要求:
了解历史上学校教育、留学、
书刊出版、翻译事业发展;
了解图书馆、博物馆在文化
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
目
录
壹
学校教育的发展—讲学中领悟华夏文明
贰
印刷书的诞生—书本中探寻文化魅力
叁
图书馆博物馆成长—体验中感受历史印迹
肆
信息时代文化传承—数据连接古今
文化是如何传承至今呢,通过什么形式?
文博节目《如果国宝会说话》,着重讲述
国宝背后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和曲折经历。
图书《史记》
官学
先秦时期
“学在官府”
西汉设立的太学
西晋设立的国子监
私学
(一)古代教育
1.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
一、学校教育的发展——讲学中领悟华夏文明
官学国子监:
中国古代最高学府
和教育管理机构
私学白鹿洞书院:
与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嵩阳
书院并称为中国四大书院
材料一:太学教育为适应封建社会治国者的需要,对太学课程的设置做了严格的
规范。西汉时期太学的主要教材是经史,以儒家经典“五经”和“三传”作为基
本教材。“五经”
具体指《诗经》、《尚书》、《礼记》
、《易经》
、《春
秋》这五部经典。“三传”即
《春秋左氏传》
、《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
传》的合称,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周丽霞《传统太学私塾》
材料二: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自小多才学,
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
男儿当自强。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年少初登第,
皇都得意回。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一举登科日,双亲未老时。锦衣归故里,
端的是男儿。”
——高明《琵琶记》
史料实证:学校教育对古代社会的作用有哪些
材料三:士子们为了获取功名,一条路子是进官学为考科举作准备,但官学
不但数量上不能满足需要,而且它长期处于衰落状态,人们不能不趋于私学。
加之,科举后来重在诗文,官学只读经书,实际上不能满足需要。士子们转
而投向名流学者。这样既可学到真本领,而且还可以得到大师的推荐与指引,
对于取得功名是重要门径,因之名流学者更是士子们所景仰和投靠的,私学
当然更加繁荣。
——孟东宪《中国古代学校制度史料》
2.学校教育的作用:
有利于保存与创新中国古代文化
有利于传承儒家经典
有利于科举制的不断发展。
“
大学
”一词源自拉丁语,
大致意思是“教师和学者的
社区”。现代大学制度源于
欧洲中世纪的大学,这是在
意大利建立和演变而来大教
堂学校的神职人员期间中世
纪盛期。意大利的博洛尼亚
大学是公认的世界上历史最
悠久的大学。
世界前十的大学
国内前十的大学
博洛尼亚大学
(二)近代大学
京师大学堂创立于1898年,创办之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1912年改名
为北京大学,1916年蔡元培任校长后,强调“兼容并包”,之后发展为新文化运
动的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
清华大学前身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建校资金源于1908年美国退
还的部分庚子赔款。1931—1948年,梅贻琦任校长时,发展成为全国最
高水平的大学。
发展历程
西方:
现代大学的起源于欧洲的中世纪大学。
柏林大学,实现“教学与研究合一”。
(3)拿破仑“大学区”
,奠定国民教育制度。
(4)美国大学逐渐世俗化和商业化,服务社会。
中国:
戊戌维新时兴办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
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和综合大学。
清华学堂,1912年创办,1928年组建为国
立清华大学。
2.大学的作用
1.大学能积极应对社会需
求,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2.大学中各种思想火花的
碰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
创造力,在传承文化的基
础上创新文化。
3.有利于为国家培养人才,
提高国家科研能力,增强
“软实力”。
综上,大学在传承文化、发
扬科学、培养人才等方面发
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古代
日本向中国
派遣唐使,
如吉备真备
出现留学
日本热潮,
如鲁迅
甲午战后
清政府派留
学生赴美,
如詹天佑
洋务运动
时期
留法勤工
俭学运动,
如邓小平
新文化运
动时期
“以俄为
师”,留苏
学习热潮
20世纪20
中期以后
(三)留学教育
1.留学教育发展历程
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
《劝学篇》,鼓励留学
日本,由此中国留日学
生日增。
1872年詹天佑作为首
批幼童之一赴美留学,
后考入耶鲁大学。回国
后主持修建京张铁路。
《我们的法兰西岁月》
讲述青年时期周恩来、
邓小平等人在法国寻
求救国之道的故事。
生等方面。
材料一:选派留学生出国在19世纪70年代已经开始,而在甲午战争后数量
大增。新政期间,由于不分官费自费概以科名奖赏学成归国者,遂使留学
蔚为潮流,在20世纪初年出现了第一次“留学热”。在这些留学生中,后
来产生了一大批民主革命的志士。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中国近代文化教育事业是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而兴起的。洋务事
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懂得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和洋务事业的人才,中国近代
教育随之产生。当时的新式教育事业主要表现在创办新式学堂与派遣留学
——章开沅
朱英《中国近现代史》
为近代化事业培养人才与革命骨干,促进近代教育发展
史料实证:留学教育对当时的社会有何作用
留学教育培养的人才回国后,为了救亡图存,大都从事革命活动。从辛亥革
命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不少留学者成为了革命先烈,促进
了国人思想解放。
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大都接受过西方教育。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都曾留学日本、胡
适留学美国。新文化运动用民主与科学动
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启迪民智,为
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李大钊胡适
陈独秀鲁迅
留学教育
作
用
有利于华夏文化的传播与中外文化交流
为近代化事业培养优秀人才与中坚力量
促进了近代思想解放
促进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阿倍仲麻吕纪念碑
2.留学教育作用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书籍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
体,那同学们知道书籍是
如何产生发展的呢?
二、印刷书的诞生——书本中探寻文化魅力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宋真宗赵恒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一)产生过程:
公元前30世纪
古埃及出现纸草书卷,书籍雏形
公元前5世纪
简策,中国最早的书籍
公元105年
东汉蔡伦制出“蔡侯纸”
11世纪中叶
北宋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
15世纪中叶
德国人古腾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
《几何原本》前六卷
中外文化交往
佛经翻译:玄奘组织
的译场最为著名。
明末清初:西学东渐
《坤舆万国全图》
玄
奘
《几何原本》译本
有利于文化普及、传承,
造纸术和印刷术推动文
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修
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有
养,促进各民族的发展。
利于西方的思想解放。
翻译其他文化典籍,有利
于借鉴吸收他国文化,补
充发展本国文化。
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扩大本国传统文化的
影响力。
印刷书的历史作用
印刷术推动报纸发展
(二)作用
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
大、书籍最齐全。
中国图书文献保存:
源于史官,以及府、
阁、堂、室等藏书所。
私家藏书在明清两代
突出发展,如天一阁。
19世纪下半叶:英美
等国出现近代意义上
的“公共图书馆”。
“图书馆”是一个外来语,于19世纪末从日本传到我
国
修道院、大教堂和大学
图书馆保存了文化遗产。
1909年,清政府开
始筹建京师图书馆。
亚述帝国巴尼拔图书馆:(一)图书馆发展历程
三、图书馆、博物馆的成长——体验中感受历史印迹
美国国会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
毛泽东曾在北大图书馆当管理员期间,
阅读许多共产主义书籍
,特别是共
产党宣言由此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宋
端
平
刻
本
楚
辞
(二)图书馆的作用
图
书
馆
国
图
古
籍
修
复
中
心
公
开
课
国
家
数
字
图
书
馆
(二)图书馆的作用
图书馆通过对文献信息资源
进行加工整理、开发,方便
读者更好利用。如今,图书
馆更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使馆
藏文献走向数字化。
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当中
有大量学术资源,是学校
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
利于培养高级专业人才。
图书馆作为公共机构,通过
提供书籍阅读、开展各种系
列讲座与主题课堂,丰富人
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保
图书馆所保存的历史文献
存
与人类古籍,是各民族优
古
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籍
有利于民族文化传承。
文
献
开
发
培
养
人
才
教
育
功
能
约公元前290年,埃及亚历山大博学园——最早的“博物馆”
(三)博物馆发展历程
1933年,蔡元培倡议建立国立中央博物院——现为南京博物院
1921年,国立历史博物馆正式开馆
1905年,南通
“博物苑”
——国人自建第一个公共博物馆
1868年,上海自然历史博物院——我国最早近代意义上博物馆
1683年,阿什莫林博物馆——第一个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馆
三大镇馆之宝:
《断臂维纳斯》
《胜利女神像》
《蒙娜丽莎》。
卢浮宫是世界四大
博物馆之首,宫前
的金字塔形玻璃入
口,由贝聿铭设计。
单霁翔成为故宫馆长后:
①推出展示故宫相关APP;
②在社交网络上加强互动;
③与央视合作文博节目;
④制作文创周边产品。
让文物变得更生动,让故
宫变得更加亲民、接地气。
(四)博物馆的作用
有利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形成品牌效
应;结合地方民俗,推动旅游业发展。
突出教育功能,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成为国民教育学习基地。利用本馆的
文化资源,提升青少年的文化认同感。
对外文物展出,向公众展现中华文明
的魅力,增加国际社会对华夏文明的
认可。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和修复。
四、信息时代文化传承——数据连接古今
央视举办的“云讲国宝”活动,将信息技术与文化传承相结合。
请同学们思考,大数据时代有哪些方式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UP主大谷的游戏创作小屋:AI还原济南街景
全国各大博物馆的线上专业讲解员
UP主装束复原:李白的衣橱
上图故宫博物院利用VR虚拟现实技术让观众
线上参观故宫。右图《国家宝藏》节目讲述
国宝的前世今生,解读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
我们有多年轻,也就上下五千年!
您有一份国宝,请注意查收
1.通过影视节目、网
综与自媒体短视频科
普传统文化。
2.
通过VR、AI模拟还原
历史,让人们身临其境体
验历史,感受文明演变。
3.5G时代推动线上教育发
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
线上教育的推广焦点。
新时代文化传承方式:
情感升华:
习近平主席2017年在广西考察时强调要增强文化自信,在传承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
国。
今天我们总喜欢过西方节日,欣赏西方
文化,听英文歌曲,诚然,这是全球化
的必然趋势。然而,对待外来文化我们
也要去粗取精,在强化交流的同时,不
断完善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加快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学校教育
印刷书的发展
图书馆、博物馆
信息时代文化传承
古代教育
大学教育
留学教育
传承文化、儒学、科举
传承文化、科学、人才
文化、人才、启蒙、教育
书籍诞生
文化普及与对外交流
图书馆发展
博物馆发展
自媒体视频、VR、线上国学教育
文献开发、书籍阅读、保存古籍
文化产业、国民教育、文物保护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