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科学专题3生命活动的调节【真题精析+基础考查+探究创新】(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中考科学专题3生命活动的调节【真题精析+基础考查+探究创新】(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2-12 12:41: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考科学专题三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神经调节
中考试题精析
一、基础考查题
1.(嘉兴)人与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最大的区别在于人具有( )。
A.非条件反射功能 B.备件反射功能 C.第一信号系统 D.第二信号系统
精析:条件反射是人与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是通过霜天学习获得的。但人与动物不同,人具有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第二信号系统,是对第二信号(语言、文字等抽象信号)发生反鹿的大脑皮层功能系统,是建立在第一信号系统的基础之上的。
解答:D
2.(台州)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狗吃食物时流出唾液 B.新生婴儿就套吃奶 C.燕于筑出漂亮的鸟巢 D.鹦鹉学人说话
精析:非条件反射是本能的、先天的,是由非条件刺激引起的,由大脑皮层以下各中枢参加而完成的;条件反射是由条件刺激引起的、后天性的,需大脑皮层参与,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狗吃食物流出唾液是食物这一非条件刺激引起唾液腺分泌唾液,所以是非条件反射,故A是错误的。新生婴儿吃奶是婴儿的一种本能,是先天的,故B也是错误的。燕子筑出漂亮的鸟巢是燕子的本能,无需通过后天学习获得,是非条件反射,故C是错误的。鹦鹉学人说话是后天的,通过学习获得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是属于条件反射。
解答:D
二、迁移实践题
3.(浙江)我们在通过看电视、读书、看报等方式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处理这些信息的主要部位是( )。
A.脊髓 B.小脑 C.脑干 D.大脑
精析:本题考查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各部分的功能,脊髓是低级神经中枢,主要控制低级反射。小脑主要负责人体动作协调,脑干主要控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运动。大脑是我们进行记忆、思维、控制身体活动的高级中枢。
解答:D
4.(宁波)“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中蕴涵了反射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一反射是先天性的 B.这一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C.这一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小脑 D.这一反射活动必须经过大脑皮层
精析: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主要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完成。后天学习行为是后天学习中获得的,这些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因此答案A、B、C错。
解答:D
5.关于条件反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 B.条件反射不一定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C.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参与 D.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精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反射弧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类型,任何一类反射都必须以完整的反射弧作为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是指南非条件刺激引起、不需大脑皮层参与的先天性反射活动;而条件反射则由条件刺激引起的需大脑皮层参与,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学习训I练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活动。
解答:B
三、探究创新题
6.某同学右手被针扎后点即缩回,参与这一反射活动的大脑皮层中枢有( )。
A.左侧躯体感觉中枢和右侧躯体运动中枢 B.左侧躯体感觉中枢和左侧躯体运动中枢
C.右侧躯体感觉中枢和左侧躯体运动中枢 D.右侧躯体感觉中枢和右侧躯体运动中枢
精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大脑皮层功能区的有关知识。人的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和躯体感觉中枢都是与对侧身体的神经相联系,该同学右手被针扎后立即缩回,参与这一反射活动的大脑皮层中枢是右侧躯体感觉中枢和右侧躯体运动中枢,故本题选D。
解答:D
7.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没有反射弧就不能发生反射
B.所有的反射活动的反射弧中都包括有中间神经元传递
C.反射弧是在发生反射活动的条件下存在的
D.在人体内有的反射活动可以不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精析: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身体各项生理活动的基本方式,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内部的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而反射弧是产生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才能实现。反射弧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但最简单的反射弧只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组成就可以了,所以B选项是错误的。本题应该选A。
解答:A
模拟试题精练
一、基础考查题
1.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是( )。
A.运动中枢 B.语言中枢 C.听觉中枢 D。视觉中枢
2.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突起 B.神经元 C.细胞体 D.神经末梢
3.下列哪种生理现象属于非条件反射?( )。
A.狗听铃声,分泌唾液 B.学生听见上课铃声,跑进教室
C.看见红灯,骑车人停止前进 D.风沙吹进眼里,出现流泪现象
4.盲人用手指来“阅读”盲文,利用的是皮肤的( )。
A.触压感 B.痛觉 C.冷觉 D.热觉
5.人的舌头对苦味最敏感的部位是( )。
A.舌尖 B.舌根 C.舌的两侧 D.舌的下部
6.在一个特制的鱼缸中,先开灯再投食饵,多次作用于金鱼,一段时间后只要灯一亮,金鱼就会游到禽饵投放处。此时金鱼对灯光的反应属于( )
A.非条件反射 B.条件反射 C.本能 D.免疫
7.中枢神经系统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成 ( )。
A.灰质 B.白质 C.神经中枢 D.神经节
8.某人喝醉了酒,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说明酒精麻痹了脑的哪一个部位?( )。
A.小脑 B.大脑 C.脑干 D.脑神经
9.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A.活动 B.反射 C.传导 D.分泌
10.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
A.大脑皮层 B.脊髓 C.脑 D.神经节
二、迁移实践题
11.条件反射不同于非条件反射的特点是( )。
①生来就有的②后天逐渐形成的③可以消退 ④不会消退 ⑤低级的神经活动 ⑥高级的神经活动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12.巴甫洛夫做“狗条件反射建立”的实验中,需多次反复的环节是( )。
A.给狗喂食,狗分泌唾液 B.响铃,狗不分泌唾液
C.响铃,给狗喂食,狗分泌唾液 D.响铃,狗分泌唾液
13.聋哑人之间用手语交谈,必须依赖的神经中枢是 ( )。
A.语言中枢、躯体感觉中枢 B.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
C.视觉中枢、躯体感觉中枢 D.视觉中枢、语言中枢、躯体运动中枢
14.为做好人类禽流感的预防控制工作,卫生部要求各地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从预防传染病角度分析,上述措施属于_______。某男子与一位重症禽流感患者有过接触,医生检查发现该男子体内有相应的抗体出现,但除了体温有升高,没有出现其他症状。从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分析,体温升高是由于________所致,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中。
15.与有些人发生晕车、晕船和晕飞机现象有关的结构是 ( )。
A.鼓膜和外耳道 B.中耳和前庭 C.内耳和耳蜗 D.前庭和半规管
16.下列各项中,你认为属于激索调节的是( )。
A.食物误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   B.强光射来时,迅速闭眼
C.男同学在青春期喉结逐渐突出  D.望梅止渴
三、探究创新题
17.病人老张的手臂无意被针刺了一下,他能感受到疼痛,却没有动作反应。从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分析,医生可以断定其受损部位是( )。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纤维 C.神经中枢 D.传出神经纤维
18.上呼吸道受到菌类等异物的侵袭时能分泌液体,这属于_______反射,其感受器是_____;有些人不注意,随地吐痰,养成不良习惯,当看见“禁止随地吐痰”的禁语后,就不吐了,这属于______反射;学校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中开展经常性的表彰活动,这是一种_____措施。
实验处理 心率(次/min)
正常时 90
仅阻断A神经 180
仅阻断B神经 70
19.兔的心脏受A、B两种神经支配,某学者为了研究A、B两种神经对心率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先测定正常情况下兔的心率,然后分别测定阻断A神经或B神经后的心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据表所作的推测正确的是( )。
A.A神经的作用是促进心跳加快,B神经对心率没有明显影响
B.A神经的作用是促进心跳加快,B神经的作用是减缓心率
C.A、B两种神经的作用相同,都是减缓心率
D.A神经的作用是减缓心率,B神经的作用是促进心跳加快
第二节 激素调节
中考试题精析
一、基础考查题
1.(浙江)激素在人体血液中的含量极低,但它对人体生命活动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如图是一幅患侏儒症的人、巨人症的人与正常人的对比照片。侏儒症和巨人症是下列人体内哪种激素在幼年时分泌异常所造成的?( )。
A.胰岛素 B.生长激素 C.雌性激素 D.肾上腺素
精析:激素是人体的内分泌腺分泌的,并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与神经系统一起指挥或协调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若激素分泌不正常就会给人体带来一些相应的疾病,其中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使人不能正常发育,身材异常矮小,但智力正常,即得侏儒症;若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使人体各部分过度生长,四肢长度更为突出,即得巨人症。
解答:B
2.植物表现出向光性是由于( )。
A.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慢 B.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快
C.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慢 D.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快
精析:本题考查了植物向光性形成的原因。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尖端的生长素重新分布,使得背光一侧生长素多,向光一侧生长素少,生长素向尖端以下部位运输,并在尖端以下部位发挥作用,即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快,从而使尖端以下部位出现生长快慢不一致的现象,表现出尖端以下部位弯向光源的现象。
解答:D
3.下列不属于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是( )。
A.促进果实发育 B.促进细胞分裂 C.促进插枝生根 D.促进植物生长
精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植物生长素的作用。植物的生长素的作用包括促进细胞分裂、促进插枝生根、促进植物生长。所以本题应选A。
解答:A
二、迁移实践题
4.(台州)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功能类似于胰岛素的化合物。这一发现为治疗糖尿病的研究开启了一个“全新之门”,使糖尿病患者将来只通过口服该化合物而不必注射胰岛素成为可能。关于该化合物的推测,肯定错误的是( )。
A.能促进血糖合成肝糖元 B.口服后可能不需要消化就能被吸收进入血液
C.能促进血糖氧化分解 D.与胰岛素一样都是大分子蛋白质
精析:这是一道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题目。不仅考查了胰岛素具有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的功能,同时还考查人体对各种营养的消化吸收,因为胰岛素是蛋白质,口服后会被消化成氨基酸才能吸收,从而失去原来的功效。
解答:D
5.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①大雁南飞 ②青蛙抱对 ③黑猩猩用小棒钓取食物
④小鸟为杜鹃育雏 ⑤蚯蚓走迷宫 ⑥老马识途⑦鸟类筑巢
A.①②③ B.④⑤⑦ C.③⑤⑥ D.①②④⑦
精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分为两种:一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另一种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鸟类的迁徙、育雏、筑巢都是鸟类的先天性行为,青蛙抱对是青蛙的一种本能,属于先天性行为;而黑猩猩用小棒钓取食物、蚯蚓走迷宫、老马识途都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都属于学习行为。故本题应选C。
解答:C
三、探究创新题
6.气候干燥的地方不觉得很热,而在潮湿的地方,同样的温度,却使人感到很闷热,请说明原因。
精析:夏季环境温度(气温)高,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或发挥的作用有限,汗液蒸发成为人体散热的有效途径。汗液蒸发(由液态变为气态)需要吸热,这样能带走皮肤中的热量,使人体温度下降。在干燥的地方,由于空气中水蒸气较少,有利于皮肤表面的汗液蒸发,而在潮湿的环境中,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较多,不利于汗液蒸发,这样从体内带走的热量就少,使人体感觉闷热。
解答:在干燥的地方,由于空气中水蒸气较少,有利于皮肤表面的汗液蒸发,使人体温度下降快,而在潮湿的环境中,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较多,不利于汗液蒸发,这样从体内带走的热量就少,使人体温度下降慢,人体感觉闷热。
7.给发育迟缓的小白鼠注射生长激素后,发育情况并未得到改善,该小白鼠体内发生病变的腺体和缺乏的激素可能是( )。
A.性腺和性激素 B.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 C.肾上腺和肾上腺素 D.胰岛和胰岛素
精析:造成小白鼠发育迟缓的原因有两种可能:一者可能是缺乏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引起的,另一者可能是由于缺乏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引起的。给发育迟缓的小白鼠注射生长激素后,发育情况并未得到改善,说明不是由于缺乏生长激素引起的,而是缺乏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
解答:B
模拟试题精练
一、基础考查题
1.婴幼儿时期食物中缺碘,容易引起的疾病是( )。
A.巨人症 B.地方性甲状腺肿 C.侏儒症 D.呆小症
2.下列腺体中,属于内分泌腺的是( )。
①垂体 ②肝脏 ③甲状腺 ④胰腺 ⑤睾丸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
3.下列哪种病不是因激素分泌异常所引起的?( )。
A.糖尿病 B.贫血 C.大脖子病 D.甲亢
4.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当分泌不足时会使人息 ( )。
A.呆小症 B.巨人症 C.糖尿病 D.侏儒症
5.能够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和第二性征出现的激素是 ( )。
A.甲状腺激素 B.胰岛素 C.生长激素 D.性激素
6.某人在年幼时由于激素分泌不足而出现反应迟钝、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等症状。则分泌不足的激素是( )。
A.甲状腺激素 B.生长激素 C.胰岛素 D.性激素
7.绿色植物的根具有向地生长的特性,这是植物对________刺激反应的结果。
二、迁移实践题
8.含羞草对刺激做出反应与下列哪一生理现象相似? ( )。
A.植物的光合作 B.人手被针刺后缩回 C.子女与父母长相不同 D.植物吸水的过程
9.动物具有学习能力,这有利于它们( )。
A.找到食物 B.逃避敌害 C.找到配偶 D.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10.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大山雀偷饮牛 B.蚯蚓走迷宫 C.蜘蛛结网 D.猴做杂技表演
11.小蝶已经是初三的学生了。她爱穿着打扮,注重自己的形象,可就是每天早晨刷牙的时候牙龈总是出血,则她应多吃一些( )。
A.维生素A B.维生素C C.维生素B D.维生素D
12.母狼的幼仔丢失后,会将人的婴孩哺育成狼孩,这个事实说明( )。
A.母狼试图使婴孩成为自己的孩子 B.母狼对人的报复行为
C.母狼有较高的哺育能力 D.母狼有哺育幼体的本能
13.菊花一般在日短夜长的秋季开花,但是现在一年四季都有菊花供应,这是如何做到的?( )。
A.控制环境温度 B.控制光照时间长短 C.调节水分供应 D.调节肥料供应
三、探究创新题
14.某自然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以下的实验:取20个同一品种的水仙头(水仙的鳞茎),分为甲、乙两组,甲组10个水仙头较大,不做任何处理;乙组10个水仙头较小,均剥去部分鳞片叶,露出花芽,再用O.1 mg/mL的萘乙酸(一种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花芽。将两组水仙头置于相同的环境中培养,结果乙组水仙头的平均开花时间比甲组提前了20天。据此,兴趣小组的同学得出了萘乙酸可以促进水仙头开花的结论。请分析回答:
(1)该研究的假设是什么?
(2)用较多数量的水仙头做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3)该实验设计中有不够严密之处,请予以纠正。
15.甲状腺激素有促进蝌蚪发育的作用。为你提供40只大小、发育状况相似的蝌蚪,两个水缸,水草,清水,不含任何激素的食物,甲状腺活性物质等材料。请你设计一个对照实验,来验证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1)实验变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科学专题三 生命活动的调节答案
第一节神经调节
1.B 2.B 3.D 4.A 5.B 6.B 7.C 8.A 9.B 10.B 11.D 12.C 13.D
14.控制传染源产热多于散热 下丘脑
15.D 16.C 17.D
18.非条件 呼吸道黏膜(感觉神经末梢) 条件 强化
19.D
第二节激素调节
1.D 2.B 3.B 4.C 5.D 6.D
7.地球引力
8.B 9.D 10.C 11.B 12.D 13.B
14.
(1)萘乙酸对水仙头开花具有促进作用。
(2)用较多的水仙头会减少水仙头死亡或水仙头遗传变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可靠。 (3)两组的水仙头大小应相近,并都剥去部分鳞片叶,露出花芽。
15.
(1)是否加入甲状腺活性物质
(2)两个水缸分别编号为A和B,各放入20只蝌蚪、适量清水、少量水草,每天同时喂食。A水缸中每天加入适量甲状腺活性物质;B水缸不加入甲状腺活性物质。观察并记录
(3)A组提前发育成蛙(个体小),B组正常发育
(4)甲状腺激素有促进蝌蚪发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