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马克思
【演讲词名篇欣赏】
本文马克思1856年4月14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发表的即兴演说。
马克思介绍
卡尔·马克思(1818年-1883年),德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 ,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主要著作有《资本论》 、《共产党宣言》等。
【写作背景】
马克思被邀请作为伦敦的外国流亡革命人士的正式代表,出席1856年4月14日为纪念宪章派报纸《人民报》创刊四周年而举行的宴会。他利用请他第一个讲话的机会,作了关于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的演说。马克思参加《人民报》的创刊纪念会这件事明显地说明了科学共产主义奠基人同英国宪章派保持着联系,马克思和恩格斯极力想在思想上影响英国无产阶级并且帮助宪章运动的领袖,以使英国工人运动在新的、社会主义基础上复兴起来。《人民报》是宪章派的周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朋友厄·琼斯在伦敦创办。马克思和恩格斯曾为该报撰稿,并对该报的编辑工作给以帮助。《人民报》除了刊登马克思和恩格斯专为该报撰写的一些文章外,还转载了他们在《纽约每日论坛报》上发表的最重要的文章。在这个时期,该报始终捍卫工人阶级的利益和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1848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848年欧洲革命指的是发生在1848年的资产阶级要求民主与自由,争取政治上的地位的一次革命风潮。1948年1月,西西里首先爆发了反抗国王费迪南多二世专制统治的革命,之后法国1848年2月爆发了著名的二月革命,之后法国、奥地利、德意志等国家也发生了革命,这场革命迅速的燃烧了整个欧洲。
十九世纪中叶的时候欧洲各个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大工业革命已经在整个欧洲扩展,资产阶级的力量越来越强大,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强大,必然对政治上的地位提出要求,但是当时的欧洲还是封建专制王朝统治时期,而且很多国家还处于殖民地状态,受到其他的民族的压迫,于是欧洲的封建王朝政治体制内,社会矛盾变得越来越尖锐,革命的爆发就成为了必然。
这场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无产阶级和城市平民、农民等是革命的主力军,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最终革命者与封建势力妥协,使得革命的果实最终被封建势力窃取,同时革命也遭到了强大的封建势力的围剿,最终这场革命以失败告终。
1、快速阅读课文,弄清演说的时间、场合、对象,指出这次演讲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
演讲时间:
演讲场合:
演讲对象:
演讲主旨:
1856年4月14日
在伦敦《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
参加纪念会的欧洲群体,志同道合的革命友人。
马克思旨在阐述无产阶级革命的原理。
2、马克思旨在阐述无产阶级革命的原理。但他为何从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谈起?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
【明确】:
他称这场革命“只不过是些做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当时,1848年革命的壮烈场面、浩大声势还深深印在听众的心中。因此,从听众的接受心理来看,马克思对1848年革命的这种评价就与听众的接受期待产生了巨大的落差,从而一开始就紧紧地抓住了听众。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科学地总结了这场革命经验。在演说里,马克思想用它来对照反村,由它“宜布”预示的无产阶级解放运动。这就把后者的宏伟气势、重大意义艺术地展示在听众的面前,震撼者人们的心灵。
探究:分析下列句子的深刻含义。
⑴那些所谓的1848年革命,只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但是它们却暴露出了外壳下面的一个无底深渊。在看来似乎坚硬的外表下面,现出了一片汪洋大海,只要它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
【解读】
马克思把1848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将来的无产阶级革命以比喻性的评价对照起来,他把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喻为“一片汪洋大海”,一旦它汹涌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这就把后者的宏伟气势、重大意义艺术地展示在听众的面前,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探究:分析下列句子的深刻含义。
⑵那些革命吵吵嚷嚷、模模糊糊地宣布了无产阶级解放这个19世纪的秘密,本世纪革命的秘密。
【解读】
尽管无产阶级革命尚未到来,但无产阶级革命的时机已经成熟,马克思在这里已经预示无产阶级就是旧社会的掘墓人、就是资产阶级的执刑者。
“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源泉”;
“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
“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
“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
工业越发达,工人越贫困的事实
财富已被资产阶级剥削占有,
无产阶级正沦为资产阶级剥削的对象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已出现尖锐对抗
【解读】
马克思列举了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了现代工业、科学与现代贫困、衰颓之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对抗。即“一方面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却显露出衰颓的征兆。”
其中,前者构成了爆发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经济基础,而后者则说明了这场革命的时机已经成熟。
探究:分析下列句子的深刻含义。
⑶ 英国工人是现代工业的头一个产儿。
⑷ 现在,欧洲所有的房子都画上了神秘的红十字。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
【解读】
(3)以英国现代工业为例,说明要使社会的新生力量很好地发挥作用,就只能由新生的人来掌握它们,而这些新生的人就是工人,无产阶级就要登上历史的舞台。
(4)用菲默法庭的典故,形象告诉我们,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无产阶级最终会成为资产阶级的掘墓人。
【总结学习】
精神只有为人民群众所掌握,才能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巨大物质力量;深邃的思想只有与隽永的语言和厚重的文化相结合才能焕发出经典的光彩。我们阅读这篇经典,不仅可以感受到思想和理论的独特逻辑,也能品尝到丰盛的语言“佳肴”和文化“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