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11 08:3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测试范围(4--6)课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下表反映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点是( )
时间
成 就
1953年
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
1956年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1956年
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1956年
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A.农业、工业协调发展 B.工业技术领先世界
C.工业门类齐全 D.优先发展重工业
2.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的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市场经济体制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政治协商制度
3.新中国高度重视工业体系建设,从一五计划开始就把有限的资源重点投向工业部门,为此后的工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下列成就属于一五计划期间的有( )
①鞍山大型轧钢厂 ②第一批喷气式歼击机 ③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④大庆油田投产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2020年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宪法是法之统帅,是--国法律的“母法”和根本大法。下列哪项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中国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使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建国以来,这一制度发挥的独特作用是( )
A.制定宪法、规划发展、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凝聚共识、优化决策、协调关系、维护稳定
C.参政议政、立法立宪、维护安全、抵抗侵略
D.颁布法典、发展经济、任免干部、制定法律
7. 表1新中国建设成就表(部分)
时间
成就
1953年
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
1955年
中国第一块国产手表在天津诞生
1956年
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
1956年
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根据表1指出,上述建设成就的取得是在( )
A.土地改革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C.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8.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工业投资比例为58%,交通运输为19.2%,水利农林为7.6%,文教卫生为7.4%,其他为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比例约为1:7.9。这反映出“一五计划”期间( )
A.农轻重比例协调 B.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C.重点培养建设人才 D.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9.1953年春,河南安阳县一个村的18户贫下中农组织起来进行生产。一些富裕户讽刺地说:“没有见过鸡毛能上天!”18户农民誓不向困难低头,坚持“非叫鸡毛上天不行!”他们经过一年齐心协力的苦干,实现了“鸡毛也能绕天飞”的奇迹。这说明当时( )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 B.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效果 D.包产到户改革的成就
10.“1954年,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以大局为重,顺应历史潮流,带头进行公私合营,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与乐松生这一行为直接相关的是( )
A.新中国成立 B.三大改造 C.中共八大 D.八字方针
11.下面是1953年12月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漫画《小农经济好比“看鸭船”,一碰就翻》。该漫画意在说明开展下列哪一运动的必要性?(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土地改革运动 D.工业化建设运动
12.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西藏和平解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B.《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和土地改革总路线的制定
C.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D.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13.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下列先进人物与称号搭配错误的是( )
A. 王进喜——“铁人” B. 焦裕禄——“党的好干部”
C. 邓稼先——“两弹元勋” D. 钱学森——“计算机之父”1950年6月,刘
14.小说《平凡的世界》写道:孙少平的姐夫王满银,从一个河南手艺人那里买了些老鼠药,在集市上倒卖了其中的十几包,每包赚了五分钱,总共得利不到一元。人家说他走资本主义道路,他和那些扩大了几尺自留地或犯了点其他“资本主义”禁忌的老百姓等,都被强制“劳教”。该故事情节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
A.土地改革的开展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文化大革命”的进行?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5.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河南林县人民经过几年苦战,开凿太行山,引漳河水入境,修建了“人造天河”红旗渠,彻底告别“水缺贵如油”的历史,创造了人间奇迹。这体现了林县人民( )
A.防风治沙的决心 B.助人为乐的品格
C.国际主义的视野 D.艰苦奋斗的精神
16.2020年“新冠肺炎、宅在家、戴口罩”成了最热门词汇,1958年可能出现的热门词汇是( )
A.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改革开放、四个全面、公私合营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D.阶级斗争、深圳特区、和平发展
380682515938517.如图人物1960年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当井喷险情发生时,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他是( )
A. 王进喜 B. 焦裕禄
C. 黄继光 D. 雷锋
18.有一位科学家、物理学家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对妻子说:“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这位科学家是( )
A.焦裕禄 B.邓稼先 C.钱学森 D.黄继光
19.1949年5月,上海解放,军管会接管了上海机器厂,并迅速组织恢复生产。1950年,厂名改为“华东区工业部上海制车厂”,生产永久牌自行车。下图为1950年国庆节,该厂在《人民日报》上做的广告,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A.可以分期付款表明该厂经营方式灵活 B.这是“一五计划”取得的重要成就
C.上海制车厂是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典范 D.永久自行车是乡镇企业的拳头产品
20.“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这一番话总结的是( )
A.闭关自守导致国家落后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实行赎买政策的意义
评卷人
得分
综合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1年、中国现代化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5%,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只占35.5%
材料二:“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桌子持子,能造茶碗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1)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什么现状?
(2)为改变上述现状,我国政府做出了什么决定?在这一决定中发展的重点是什么?这个决定的结果如何?(3)“一五”期间主要重工业部门分布在哪里?试举两例说明。
(4)“一五”期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说明了什么?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只有钢铁等基础工业发展了,机器制造业的原料增多了,轻工业的装备才能保证……同时,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急需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
材料二 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的地位
项目
公有经济
私有经济
工业总产值
100%
0
商业零售额
95.8%
4.2%
材料三 1958年,一首打油诗这样写道:“深耕细作产量高,一颗玉米冲云霄;彩云拴住玉米腰,吓得月亮弯了腰。”
材料四 1958年10月25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进行谈判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经济的什么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提出了什么方针?据材料一分析制定这种方针的必要性。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经济成分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有什么重大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1958年发生的什么运动的什么现象?这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怎样的危害?
(4)材料四中“新乐园”在当时指什么?
2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
项目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材料二: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目
1957年
1960年
下降(%)
粮食(亿公斤)
1950.5
1436
26.4
棉花(万担)
3280
2124
35.2
油料(万担)
7542
3405
54.9
生猪存栏数(万头)
14590
8227
43.6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为解决材料一反映的问题,当时的中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政策?其基本任务是什么?请列举这个阶段在东北地区取得的成就两例。
(2)导致材料二中农业生产情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从中可以汲取什么深刻教训?
24. 时间擦亮了历史的眼睛,历史擦亮了我们的眼睛。边读边想,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印、美人均钢和电的产量对照表
国家
项目
中国(1952年)
印度(1950年)
美国(1950年)
钢产量(千克)
2.37
4
538.3
发电量(千瓦时)
2.76
10.9
2949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末,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

(1)依据材料一说说,为改变落后状况,1953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作用?
(2)1949年到1957年粮食的增产与哪些因素有关?
(3)依据材料二,导致我国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25、根据《八年级》(下册)所列课目,选取第二阶段,自拟一个主题,并围绕“社会主义道路”结合史实予以说明。(主题明确,史论结合。)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下册)节选
-2021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单元试卷(二)答案
选择题
1-5 DABDC 6-10BBBBB 11-15ADDCD 16-20 CABAB
二、材料题
21、(1)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
(2)决定: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结果: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3)东北。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
(4)说明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2、(1)状况:我国的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提出了“一五”计划;必要性:①我国工业基础落后,只有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②严峻的国际环境也需要我国通过发展重工业来增强国防力量。
(2)变化: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反映了“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危害: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4)“新乐园”是指人民公社。
23、(1)我国的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鞍山钢铁公司、长春一汽、沈阳第一机床厂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要实事求是、要尊重客观国情
24、(1)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或“左”的错误,以及三年自然灾害)。
(4)本小题答案不具唯一性,从经济发展遵循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等方面作答。
25、第二阶段: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通过改造,我国实现了社会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