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测试范围(18--20)课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回顾历史,50年前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A.东方红一号 B.神舟一号 C.神舟五号 D.神舟七号
2.2020年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50年前的这一天,我国航天领域发生的一件大事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使我国成为第五个进入太空时代的国家。这件大事是指中国( )
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第一艘无人飞船试验成功
C.第一位航天员被送人太空 D.第一位航天员完成太空行走
3.“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写道:“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材料中赞誉的“他”是( )
A.王进喜 B.邓稼先 C.袁隆平 D.钱学森
4.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系统“收官之星”发射成功,中国人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即将全面建成。1970年,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飞船升人太空
5.科学技术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强大武器,在历史上是种起推动作用的进步的革命力量。近现代科技成就中,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是( )
A. 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B. 陈国达创立“地洼学说"
C.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 D. 国防科技大学成功研制出“银河”巨型计算机
6.图4所示对联赞颂了一位科学家的突出贡献。他的研究领域是( )
A.载人航天 B.国防军工
C.化学工程 D.农业科技
7.以下是某班制作的“云展板”的主要内容,其主题是( )
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2020年6月,我国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
A.核能利用 B.走向太空 C.大国外交 D.军队改革
3663950628658.右图是2020年4月24日,国家邮政局发行的纪念邮票。和此邮票有关的卫星是( )
A.嫦娥一号 B.东方红一号
C.神舟一号 D.北斗导航卫星
9.1970年4月新华社电:“这次……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又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该电文发表的背景是我国(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第一颗氢弹研制成功 D.成为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10.2020年暑假,一位外籍游客将带着家人到黔东南游玩,下列生活情景不可能发生的是( )
A.穿现代服装 B.用粮票买米 C.住小洋楼 D.用微信支付
11.“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上战场。”在20世纪的中国,某历史人物曾在不同时期,两上战场抵御强寇。该人物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还表现在( )
A.率领北伐军在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消灭吴佩孚主力
B.发动“西安事变”,促使蒋介石联共抗日
C.率领西北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D.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12.民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当你站在央视的舞台上,准备用家乡天府之国的民歌邀请嘉宾来观光旅游时,你会选择演唱( )
A.《十送红军》 B.《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C.《康定情歌》 D.《大阪城的姑娘》
13.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家庭财富标志。下图是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财富标志的变化,反映出( )
70年代末
“三转一响”
80年代
“四大件”
90年代
“三金”
2000年~2010年
“一动不动”
A.经济持续增长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B.经济持续增长使消费观念不断变化
C.经济持续发展使就业观念不断变化 D.工业技术进步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14.20 世纪 70 年代,进入中国采访的外国记者们惊讶于中国人清一色蓝、灰、军绿色的衣着,所以有了“灰蚂蚁”“蓝蚂蚁”的形容。80年代,中国人一直被忽视与压抑的时尚意识渐次苏醒萌芽。推动“时尚意识渐次苏醒萌芽”的主要因素是( )
A.三大改造 B.改革开放 C.港澳回归 D.中美建交
15.在新中国的各个建设时期,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下列各项,英雄模范人物与其贡献对应不正确的是( )
A.焦裕禄——党的好干部 B.钱学森——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C.翟志刚——实现太空行走 D.屠呦呦——发现青蒿素
16.运用下列史料,可以设计出有关中国历史的探究主题是( )
如仿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简,旋转时低则昌水,高则泻水。
真宗深念稼穑,闻占城稻耐旱,西天菉豆子多而大。各遣使以珍货求种。
抛掷不停手,左右无乱行。被将教秧马,代劳民莫忘。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
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A.农业技术的发展 B.医药事业的进步
C.思想文化的繁荣 D.政治制度的演变
17.中国传统医学历史悠久,不断发展。历久弥新。下列史实正确的是( )
A.张仲景发明了麻沸散 B.华佗提出了“治未病”
C.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 D.李时珍编著(伤寒论》
18.1970年中国航天人实现了“敢上九天揽月”的梦想。体现这一成就的是( )
A.沈阳飞机制造厂建成投产 B.包头钢铁基地建成
C.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D.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DB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院(GPS),俄罗斯格林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下列科技成就开我国卫星成功发射先河的是( )
A.东方1号 B.神舟1号 C.神舟5号 D.神舟6号
20.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是( )
A.贾平凹 B.莫言 C.屠呦呦 D.路遥
评卷人
得分
综合题
21.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 大优势。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
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中共十九大报告
(1)这部宪法的性质如何?中共十九大确立的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什么?
材料二
图1 图2 图3
(2)图1邮票纪念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名称是什么?图2成就说明我国在航天技术上居于怎样的地位?图3人物2015年在国际上获得了哪项大奖? (3分)
材料三 依靠综合国力和发展需要,中国成功地举办了多次国际盛会,如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第29届夏季奥运会,2010年在上海举办的第41届世界博览会,2014年在浙江乌镇举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等。2015年,北京、张家口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季奥运会的主办权。一系列国际盛会的举办,向世界展现了一个自信、开放、包容、友善的中国。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依据材料,“一系列国际盛会的举办”向世界展现了怎样的中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怎样的布局?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医学在东汉时期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张仲景和华饱为东汉的医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明代的《本草纲目》是一部药物学巨著,被译为日文、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广为流传。
材料二 共和国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授予为党、国家和人民作出巨大贡献、功勋卓著的杰出人士。2019年9月29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等8位典和国勋章获得者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国家主席习近平为他们颁发的奖章。
材料三 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医纳入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2020年,在对新冠肺炎的治疗中,中医与西医结合,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及时同世界卫生组织共享了这一独特经验,在全球抗疫中贡献了中国智慧。
(1)材料一中张仲景撰写的什么医学著作奠定了中医临床学基础?华佗发明的做手术时用的麻醉性药物叫什么?《本草纲目》的作者是谁?
(2)材料二中屠呦呦荣获了共和国勋章,请简介其卓著功勋。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医的看法。(谈一点即可)
23.改革开放后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八年级一班学生以“改革开放”为话题,进行了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进来,共同学习。
任务一(梳理知识,了解大事)
(1)在下列表格序号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时间
大事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1980年
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
1984年
改革浪潮从农村涌入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①。同时中国进一步开放了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1990年
建立上海②开发区。
1992年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③经济体制。
2001年
中国加入④,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2007年
中共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012年
中共十八大,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
任务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2)写出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用等两个方面的变化,说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2015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请用身边的史实说明“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带来的影响。
任务三(说明联系,总结规律)
通过上面的探究,说一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之间的关系。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的“绿皮”内燃机车 像子弹头的“复兴号”标准动车组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前夕,旧中国只修筑了铁路2.1万多公里;到2017年底,中国铁路里程达到12.7万公里,高铁里程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的66.3%。以前,全国铁路平均时速不到40公里;如今,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高铁动车组越来越多,从北京到上海大约1300公里的距离,最快只要4个多小时。
材料三 2006年7月,青藏铁路的开通,标志着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结束。有人用了一个比喻:“青藏铁路就像有力的手臂,让中央拉紧西藏。”2006年西藏自治区政府的数据显示,全区生产总值达290.05亿元,同比增长13.4%,是10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青藏铁路拉动着西部跟上整个国家发展的步伐。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铁路交通有何巨大发展?
(2)据材料三,结合我国铁路交通的发展,概括青藏铁路通车带来的影响。
(3)综上所述,请你谈谈交通发展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食物匮乏的农村生活 1978年后丰盛的农村餐桌
材料二 正如学者们所说,中国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农民)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1978年开始,农业发展实现了“变”与“不变”……中国农业水平的不断发展,农业农村形势持续稳中向好,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农业机械化水平超过66%,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7.5%,灌溉面积达10.08亿亩,一半以上的农田旱涝保收,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400万人,各类新型主体达330万家,农药使用量连续负增长,从传统到现代,农业生产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
(1)比较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指出农民生活的变化。并回答促使这种变化出现的政策原因是什么?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农业发展实现了‘变’与‘不变””?
(3)综合材料一、二,面对“农业生产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你对农业发展有何建议?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单元试卷(六)答案
一、选择题
1-5AACCA 6-10 DBBBB 11-15 CCBBB 16-20ACDAB
二、综合题
21、(1)①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2)①东方红一号。②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或:领先地位)。
③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①自信、开放、包容、友善的中国。②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回答一点或两点得分,出现“对外开放格局”一词不得分)
22、(1)著作:《伤寒杂病论》。药物:麻沸散。作者:李时珍。
(2)发现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3)示例:①中医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②中医对世界医学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③中医从中国起向了世界,具有世界性影响;④中医在传承中有发展,在发展中有创新。(回答一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23、(1)①增强企业活力;②浦东开发区;③社会主义市场;④世界贸易组织
(2)衣着颜色丰富多彩,讲究个性;吃饭讲究粗细搭配、营养均衡;汽车飞机代替步行,提高出行效率;电器多种多样,方便生活(任两项)
(3)如“共享单车”的推出,不但解决了出行难题,还起到了绿色环保的作用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经济建设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导思想
24、(1)火车制造的科技含量增加;火车行驶速度大大提升;铁路里程迅速增长。(其它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2)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带动了西部的开发和发展;促进了西藏经济快速增长;填补了西藏铁路交通的空白。(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其它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3)缩短时空距离;方使人们的出行;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其它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25.(1)变化:农民生活从食物匮乏、吃不饱到食物丰盛、吃饱、吃好;
政策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2)“变”:由集体生产,吃“大锅饭”变为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自负盈亏;“不变”:土地的所有权始终属于集体所有。
(3)建议:①对农业发展予以补贴;②提升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③推广农业高产技术;④政府出台相应农业优惠政策等。(答出两点,言之有理,即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