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它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音乐欢快、活泼,表达了小朋友们迎接冬天和小雪花的愉快心情。这首作品的曲式为二段体,第一乐段为独唱,第二乐段为合唱,两个乐段通过演唱形式形成对比,是歌曲的表现更加丰满。
第一乐段是一个比较规整的一段体,包括两个乐句,采用合头换尾的方式改写成。音域在六度之间,有很多同音反复,比较易于学唱。
第二乐段的二声部合唱多以三度进行为主,前面是变化重复的两大句。第三句的三、四小节是第一二小节的变化模进,然后接入尾声。
【课标解读】
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歌曲中切分节奏和恰当运用力度变化为歌曲服务的初步技能。理解,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通过聆听感受歌曲,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等环节,从音乐基本要素入手,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
【课型说明】
唱歌为主的综合课
通过学唱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感受力度变化,体验力度变化带来的不同情景。
【设计理念】
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音乐欢快、活泼,表达了小朋友们迎接冬天和小雪花的愉快心情。这首作品的曲式为二段体,第一乐段为独唱,第二乐段为合唱,两个乐段通过演唱形式形成对比,是歌曲的表现更加丰满。第一乐段是一个比较规整的一段体,包括两个乐句,采用合头换尾的方式改写成。音域在六度之间,有很多同音反复,比较易于学唱。第二乐段的二声部合唱多以三度进行为主,前面是变化重复的两大句。第三句的三、四小节是第一二小节的变化模进,然后接入尾声。
根据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对我校五年级学生的学情情况,我将本首歌曲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能够唱对、唱准,并且唱好单声部歌曲,并进行简单的单音装饰,为第二课时的合唱做准备,第二课时再进行二声部合唱的练习。
因此我通过感受歌曲,学唱歌曲,表现歌曲等环节作为明线,然后在明线的指引下引导学生感受力度变化,体验力度变化,再感受—设计力度变化,逐步达到暗线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1、通过完整而充分的聆听、演唱,感受和体验力度变化给歌曲带来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能用欢快的情绪、自然美好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体验力度变化对于音乐表现的作用。
3、能够运用音乐要素,不同的音乐手段表现歌曲情感,培养探索、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用欢快的情绪、自然美好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教学难点】
理解力度变化对于音乐表现的作用。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评价设计】
随时评价,学生自评、他评、教师评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
播放马蹄声音效,让学生猜是什么声音?选择合适的打击乐模仿马蹄声。用双响筒分别表现弱、中弱、中强等力度的马蹄声。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音效,猜声音的游戏吸引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敲击乐器模仿,更加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为后面的伴奏及力度的变化埋下伏笔。
感受歌曲:
初听歌曲感受情绪、速度、力度音乐要素。
师:仔细聆听歌曲,你能从音乐中感受到什么?
很欢快,你是从情绪上感受的。板书——情绪
哦,很快,你是从速度上感受的。板书——速度
用双响筒模仿马蹄声感受歌曲速度。
还有谁有不同的感受?有强有弱,你是从力度上感受的。板书——力度。
通过聆听力度变化,设计相应变化的动作。
你能听出歌曲中哪些地方力度发生了变化?你能为这几个力度记号设计动作吗?
4、用动作来表现歌曲的力度变化。
让我们一起驾着马车,体验歌曲的力度变化。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充分发挥音乐特性,在反复聆听、体验中让学生熟悉歌曲,在“敲双响筒”、“找力度变化”、“用动作表现力度变化”的过程中,不但熟悉了歌曲旋律,而且体验了歌曲情绪,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一步步把学生引入音乐学习中。
三、学习歌曲。
1、哼唱歌曲旋律。
A、观察旋律,找出旋律特点。
B、引导学生发现旋律中合头换尾、同音反复的特点,师生合作唱旋律。
C、出现的问题中复习以前的切分节奏,找出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并演唱它。
D、完整演唱旋律。
2、填唱歌词。
A、填上歌词,随琴尝试一下。不过我们的马车遇到点小问题,大家看。
B、纠正易错的地方。
“送给”这个节奏是什么节奏?解决 “送”一字两个音的唱法。
C、随琴完整来唱一遍,注意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D、解决最后一句声断气连的演唱方法。
33 34︱3 1︱55 56︱5 3 ︱55 6ⅰ ︱0 2 2 ︱ ⅰ — ︱快去迎接雪 花 快去迎接 雪 花 快去迎接 小 雪 花
这里的休止符非常有趣,要声音断开,但气息不能断,来屛着我们激动的心情,来唱一唱。听老师唱,你们试一试。
E、随琴完整来唱一遍。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教师不断变化学习方法与手段,利用找特点、难点纠正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音乐,在不同的演唱形式中学习歌曲,体验学习音乐的快乐,通过已有经验,层层递进,让他们在旧知识中掌握新技能,让学生轻松的尝到成功的喜悦,大大增加了学习兴趣,并且自然而然地掌握了歌曲的音准、理解了同音反复、声断气连的唱法等。
四、巩固处理歌曲。
1)收到礼物的心情是怎样的?那声音又是怎样的?让我们带上这样的心情,加上弹性的声音再来演唱一遍。(体验情绪演唱)注意歌唱的习惯。
2)我们在给歌声加些调料,还记得前面的力度记号吗?这次我们要用声音来表现,能做到吗?试试看。(加力度演唱)
3)马儿身上的铃铛也唱起了歌,瞧,你听,它唱得什么?出示5,3,来唱一唱,好,这组保持铃铛声,这组唱歌,乐手敲双响筒伴奏。我们一起演绎《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设计意图】利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演唱中体验音乐要素情绪、力度、速度的作用,让歌曲演唱得更美!
歌曲拓展
不同的演绎形式会给作品带来不一样的效果。就那力度来说吧,这首歌曲的力度变化让我们觉得马车越来越近,我们马上接到雪花的兴奋心情。
1)学生重新设计歌曲的力度变化并演唱,体验力度变化带来的情境变化。
2)欣赏《赛马》片段,感受音乐家们如何运用力度变化来表达作品的。
3)模仿演奏家用运弓的长短来表现力度变化。
时强时弱的力度变化把赛马的激烈场面表现的淋漓尽致。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力度变化,体验力度给歌曲带来的情感变化,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在欣赏《赛马》中为音乐要素的探究起到了延续作用。
六、结束
看来力度变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段,只要大家合理恰当的运用,会让我们的演唱更加丰富,更加细腻。最后让我们在力度变化中再一次演唱《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结束这节课。孩子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