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专题复习检测试题6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届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专题复习检测试题6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2-17 19:45: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2届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专题复习检测试题6
浙江温州2011
  三、古诗文阅读(28分)
  (一)(4分)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5.补充点评。(2分)
  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 ▲ 之情的自然流露。
  16.完成随感。(2分)
  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因为:
  答案:15.(2分)依恋(不舍、挽留)
  16.(2分)
  示例1:诗人久住湖上亭,与这里的一草一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示例2:诗人移情于花鸟,借花鸟抒发自己的不舍之情。
  示例3:诗人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相通的地步,故能心心相印。
  浙江舟山2011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5-24题。
  (一)书院二小松(4分)
  唐·李群玉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注释]秋烟:比喻小松初生的枝叶。
  15.诗中" "" "两个词写出了二小松"小"的特点。(2分)
  16.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
  答案:15.数粒、二尺。(写"粒"、"细"或"细韵"也可。)
  16.抒发了作者对二小松的爱怜、赞美之情。(流露了作者对有小松的清雅脱俗的读书生活的喜爱之情。)
  浙江义乌2011
  15.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4分)
  秋日行村路
  [宋]乐雷发
  儿童篱落带斜阳, 豆荚姜芽社肉①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 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释】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1) "一路稻花谁是主 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2分)
  (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答案:15. (1) "伴",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红蜻蛉与绿螳螂这两种可爱的小生物营造在一个相依相伴、和美融洽的氛围里。(2分,意思对即给分)
  (2)热爱农村自然风光,追求自由、闲适、和谐的田园生活。(2分,意思对即给分
  四川眉山2011
  12.阅读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回答问题。(4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仔细观察右边这幅图,图中所展示的画面是词中的哪一句 (1分)
  (2)词中的"倾城"的意思是 , "为报倾城"体现了当地百姓对苏轼态度是: 。(2分)
  (3)从选文中加线的"狂、卷、挽"中任选一个,说说这个词是怎样体现豪放的 (1分)
  答案:12.(1)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或"千骑卷平岗");(2)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体现的态度:表面 是跟随太守,实质是对苏轼的拥戴、赞扬、敬佩(或:对苏轼政绩的肯定)(能从"实质"上说对,即可给满分);(3)示例:"狂":激情奔放,统领全词,无不展现粗犷豪迈的风格;"卷":体现打猎场景宏大,人员众多,气势壮阔,突现阳刚之美;"挽":拉满弓的姿态强劲,信心百倍,激情无比(三个词语均体现豪放之气势)。
  浙江金华2011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㈠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8-19题。(4分)
  访城西友人别墅
  雍陶
  澧水①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②。
  【注释】①澧(lǐ)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 ②枳(zhǐ)壳花:枳树的花。
  18.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分)
  19.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 为什么 (2分)
  答案:18.写出了诗人会友急切的心情。
  19.符合题意。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烘托手法,通过对自然而优美的村野风光的描写, 让读者想象到友人别墅的幽雅和友人的风采。
  2010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考点9古诗词赏析
  1.(2010江苏省南京市,6、7,5分)(6)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请根据它们所抒发情感的相近点,给诗集命名。(2分)
  诗集名称:《 》
  【答案】示例:《思亲集》《思乡集》(包含思念亲人、怀念家乡等意即可)
  (7)下面是同学们对上述诗歌的品析,请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3分)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生"、"入"两字,形象地表现了时序的变迁、新旧的交替。此联既写美景,又含哲理。
  B.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搔",写解愁的动作;白发"更短",突出愁的程度。诗人在离乱伤痛之时,叹息衰老,更添悲愁。
  C.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夕阳西下,崇山峻岭间,狼烟升起,城门早早关闭。此句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D.小桥流水人家:小桥一座,流水潺潺,几户人家,幽静安适。此句反衬出流落他乡孤独无助的游子内心的凄凉。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