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14荷塘月色课件(23张ppt)+教案+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14荷塘月色课件(23张ppt)+教案+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11 14:41:42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周敦颐《爱莲说》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莲,即荷花,又称水芙蓉、水芝、水华、芙蕖。
荷塘月色
朱自清
联系方式
部编版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学习目标
朗读本文,把握文章感情基调;理出文章一明一暗两条线索。
重点赏读文中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比喻的新鲜贴切和移觉(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欣赏文章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同学们,自由诵读第4、5段,
在荷塘、月色中,作者依次重点描写了哪些景物呢?请在文中标记出来。
任务一
同学们,自由诵读第4、5段,
选择你最喜欢的景物进行分析,说明理由,并小组内交流。
(提示:可以从修辞,技巧,传神字词等方面来分析)
任务二
荷叶
荷花
荷香
荷波
流水
荷塘月色
朱自清
第一
课时
诵读
语调、重音
节奏、停顿
感情
荷塘月色
同学们,请在我们所分析出来的修辞手法中,任选两三种,抓住身边的某一景物,把它描摹出来,字数不限。
任务三
作品展示
众人评朱自清散文
他文如其人,风华从朴素出来,幽默从忠厚出来,腴厚从平淡出来。
杨振声
朱文心境温厚,节奏舒缓,文字清淡,绝少瑰丽,炽热,悲壮,奇拔的境界,所以咀嚼之余,总有一点中年人的味道。
余光中
众人评朱自清散文
他的作品一开始就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
李广田
朱自清的散文仍能够满贮着那一种诗意……以江北人的坚忍的头脑,能写出江南风景似的秀丽……
郁达夫
1.回顾《匆匆》《背影》,并结合《荷塘月色》搜集材料,同学们把朱自清的人生提炼成200字作文素材;
2.拓展阅读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3.完成课下习题。
作业
谢谢大家
谢谢大家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通感是一种特殊的修辞。通感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通感就是移觉。
【例子】
她笑得很甜。
视觉转为味觉
甜言蜜语。
听觉转为味觉
通感
《小泽征尔》
艾青
……你的耳朵在侦察,
你的眼睛在倾听,
你的指挥棒上
跳动着你的神经:……
通感荷塘月色
教学目标
1.朗读本文,把握文章感情基调;理出文章一明一暗两条线索。
2.重点赏读文中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比喻的新鲜贴切和移觉(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3.欣赏文章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诵读文本第4段和第5段,把握字里行间的感情
分析两幅图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并能自己运用。
教学难点
移觉(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体味优美的散文语言;
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
细读法,讨论法,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一、导入
周敦颐《爱莲说》中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即荷花,又称水芙蓉、水华、水芝,芙蕖。名字很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经典散文《荷塘月色》,赏读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与月。
展示学习目标
现在,大家大声的自由诵读本文,一遍即可。
二、基调
大家读完了,那来告诉老师,有什么情感感受?
哀愁,风急天高猿啸哀?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
喜悦,漫卷诗书喜欲狂?
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
这正符合朱自清个人的“中和主义”,
哀而不伤,怨而不怒。那回到课文中,你最先从哪一句初窥这“淡淡的哀愁与喜悦”。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放在篇首,揭示文章的主旨。
文眼。
一锤定音,奠定了感情基调。
线索
当我们内心不宁静,心中不痛快,觉得束缚的时候,就得打破这沉闷。那朱自清是如何打破这沉闷的呢?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从家中走出来!
路线怎样呢?
家里
小煤屑路
荷塘
家。
不宁静
求宁静
得宁静
失宁静
一个是实际的路线,一条是隐含的情感线索。这就是我们文章的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板书)
这两条路线之中,那部分是作者重点传达出来的?
荷塘(得宁静)
对应我们课文的那几段?
4/5/6
我们这节课重点来赏读4、5两个自然段。
这两段各有所侧重!
一段是荷塘,一段是月色
同学们很认真仔细,他发现了正好
照应题目。
那老师要问了,荷塘是怎么的荷塘,月色又是哪里的月色?
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中的月色
那我们用心来欣赏“月下荷塘”“荷塘月色”。
三、赏读
(一)自由诵读第四段,月下荷塘中,依次描写了哪些景物呢?在文中标记出来。
荷叶
荷花
荷香
荷波痕
流水
(板书)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处分析,说明理由,小组内交流。可以抓住某一句或者某个景物进行分析,也可以整段分析。(提示:可以从修辞,技巧,传神字词等方面来分析)
声音,是人的第二容貌。
语言是流动的音符,需得朗诵出来,才是和谐的旋律。
评价:读得好,表扬。
很流畅,声音再高一些就好了。
若读得快。淡淡的忧愁与喜悦,那我们的语速应该怎样呢?
稍慢
文章很美,宁静
声音很细腻,情感到位。
语速适中,节奏处理的很好。重音把握的很准确
停顿很准确。
朗读不等于念,如何才能像模像样呢?
语调、停顿、节奏、重音、感情
自由诵读第五段
现在大家就根据我们提到的这些要素,自己尝试来朗读第5段,并请同学们来为我们展示。
五、练习
(针对训练)你能不能在本段所涉及到的修辞手法中,任选两三种,抓住自己身边的景物,把它描摹出来。同学们,请在我们所分析出来的修辞手法中,任选两三种,抓住身边的某一景物,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
同学们写的都很认真,在感情上各有侧重。这就是散文了,它是个性化的艺术,在我们的文字当中,一定有一个“神”贯穿其中,那就是情理。
一切景语皆情语。
六、小结
在这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欣喜之中,我们这节课学习了月下荷塘、荷塘月色两幅画。
朱自清一个人在景中,在画中,在情中,在意境中,享用着这荷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缕缕,月色溶溶。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但这无边的荷塘与月色却给了朱自清自由的世界。在纷扰的世界中,始终保持着赤子之心,也就是足够美的事了
拓展
中国自然美学是一种生命安顿之学,无论是郁达夫、史铁生,还是苏轼,姚鼐,朱自清,都曾在山水自然中安顿自己的身心,获得情感的慰藉、灵魂的诗意和精神的超越。
朱自清的文字自成特点,我们来看一些相关评论。
作业
1.回顾《匆匆》《背影》,并结合《荷塘月色》搜集材料,同学们把朱自清的人生提炼成200字作文素材;
2.拓展阅读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3.完成课下习题。
这节课我们就暂时讨论到这儿了,下课,同学们再见
九、板书荷塘月色课后练习
一、小作抒怀
同学们,请在我们所分析出来的修辞手法中,任选两三种,抓住身边的某一景物,把它描摹出来,字数不限。
二、阅读下面《荷塘月色》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②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________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________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________过一样;又像________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小题1:填入文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泻



B.照



C.流



D.泻



小题2:对下列句子或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田的叶子”“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这些语句用叠词法描绘景物,音韵和谐,突出月下荷塘景物的朦胧。
B.“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脉脉”原指用眼神或行动表情达意的样子,这里既写流水无声,又用拟人手法赋予人的情意。
C.“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用博喻的手法写出荷花的动人之处。
D.“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用比喻的手法,侧面描写荷风的轻柔。
小题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
小题4:“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中的“这”指代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说?答:
?小题5.赏析“袅娜”“羞涩”的妙处。
小题6.本文描写的景物色调有什么特点?你从景物描写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写作时间推断作者“颇不宁静”的心情的原因。
?小题7.“这几天心里颇不安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