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2020-2021学年下学期统编版必修下册《祝福》课件(3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语文2020-2021学年下学期统编版必修下册《祝福》课件(32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11 16:05: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祝福》
作者:鲁迅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
2、理清情节,了解倒叙的作用。
3、体会小说中寄寓的时代情感。
小说常识:
小说是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
人物:典型的艺术形象
情节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序幕)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尾声)
(祥林嫂)
鲁迅:(1881.9.25—1936.10.19)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他第一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 》、《 》;散文集《 》;散文诗集《 》;杂文集《且介亭杂文》、《坟》、《二心集》、《而已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并翻译了俄国作家果戈里的《死魂灵》,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毁灭》等作品。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作者介绍
狂人日记
呐喊
彷徨
朝花夕拾
野草
阿Q正传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祝福》发表于1924年,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农民问题是鲁迅这一时期一直在探索的问题。而辛亥革命后,旧中国农村的黑暗是空前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赶跑了皇帝,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下,封建的思想观念和礼教仍然顽固的束缚着广大农民,尤其是妇女,她们更是受尽了剥削和压迫,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重压。五四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打倒封建礼教”的口号,妇女解放问题也成了这个时期鲁迅探索的主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的小说《祝福》应运而生了。在小说中,鲁迅深刻的揭露了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
背景介绍
1、贞节 从宋代起,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封建思想趋于保守、僵化、反动,反映这种趋势的理学出现了,代表人是程颐、朱熹。理学口号是“存天理,灭人欲”。夫权自然是“天理”,而寡妇再嫁,就是以正常的“人欲”破坏了这个“天理”。理学提倡妇女守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寡妇再嫁当然不可以,就连未婚夫死了,也要为他守一辈子。最后更残忍地提出妇女要为死去的丈夫或未婚夫自杀殉死,并为这样的妇女立牌坊。封建思想已经发展到灭绝人性的地步。
封建思想:
2、秩序 封建思想的核心是维护封建秩序,提倡“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纲,是居于支配地位的意思,就是臣要绝对服从君,子要绝对服从父,妻要绝对服从夫,不能破坏尊卑秩序。“五常”,也叫“五伦”,是封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之间的关系,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封建礼教就是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封建等级制度,根据儒家思想制定的,以三纲五常为基本内容的封建礼法条规和道德标准。
封建思想:
3、妇女的三从四德 封建秩序对妇女的压迫尤为深重。妇女没有人身权利,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即“三从”。违背了这一秩序的妇女都被视为“罪人”。“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即妇女的思想品德、言语举止、仪容态度以及家务劳动都要严格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
封建思想:
4祭祀 对祖先的崇拜也是封建文化思想的一个方面。血缘制也是封建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鲁四老爷对祭祀非常重视,像已经是“罪人”的祥林嫂,不配在仪式中扮演哪怕是最小的角色。
封建思想:
讨论:
小说所写的人物,并分类
研读:人物形象——鲁四老爷
是当时农村中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政治上迂腐、保守,思想上守旧、反动,为人自私、冷酷。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
研读:人物形象——柳妈
和祥林嫂一样是旧社会中受压迫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虽然同情祥林嫂,但由于受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毒害很深,最终也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
研读:人物形象——“我”
是全文的线索人物,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现的;
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同情劳动人民,不满黑暗现实,但也有软弱和无能的一面。
整体感知:
阅读全文,按故事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的顺序把全文分为六部分;
本文的记叙顺序是什么?采用这样的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情节——内容 ———— 顺序
序幕
结局
开端
发展
高潮
尾声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祥林嫂凄然死去
祥林嫂初到鲁镇
祥林嫂被迫改嫁
祥林嫂再到鲁镇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倒叙
倒 叙
把祥林嫂悲惨的结局放在开头,巧妙地设置了悬念,使读者寄予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的吸引力;
把祝福的景象和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突出反封建的主题。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脸色
精神状态
衣着饰物
眼睛
两颊
青黄
顺着眼
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
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
青黄
失去血色
顺着眼,带着泪痕
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
变作灰黑
窈陷下去
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
红的
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祥林嫂的外貌变化:
祥林嫂的肖像描写
作用:概括了祥林嫂半生悲惨的历史,通过鲜明的对照深刻揭露了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
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
——鲁迅
初到鲁镇
再到鲁镇
讲阿毛故事
被大家嘲笑
被柳妈吓唬
捐门槛
不让祝福
行乞
问有无灵魂
——顺着眼
——顺从、本分、老实
——顺着眼,带着泪痕,
眼光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直着眼
——分外有神
——失神、窈陷
——眼珠间或一轮
——忽然发光
——精神有些麻木
——又有希望
——再受打击
——麻木
——一丝希望
再受打击
内心痛苦
——
——一瞥、瞪着眼
——冷漠、孤寂
——两眼上都围着大黑圈
——精神上备受摧残
讨论: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组别
优秀人数
得分
第一组
4
4
第二组
5
5
第三组
5
5
第四组
4
4
第五组
4
4
第六组
3
3
第七组
5
5
第八组
6
6
组别
优秀人数
得分
第一组
7
7
第二组
5
5
第三组
7
7
第四组
6
6
第五组
8
8
鲁四老爷
大骂新党
“寿”字和“事理通达心气和平”的对联
皱眉,讨厌祥林嫂是个寡妇
“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 “可恶!然而……”
告诫四婶,不让祥林嫂在祝福时沾手。死后骂她是个“谬种”
支持她婆家把她抢回,自私伪善,冷酷无情,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
迂腐保守
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
鲁四老爷
是当时农村中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政治上迂腐、保守,思想上守旧、反动,为人自私、冷酷.是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
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
柳 妈
脸上已经打皱,眼睛已经干枯,可是还要给地主去帮工
受压迫的劳动妇女
对祥林嫂改嫁时留下的头上的伤疤采取奚落的态度
受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
善意地把阴司故事讲给祥林嫂听,为祥林嫂寻求赎罪的办法,就她跳出苦海,结果适得其反。
同情祥林嫂的人也把祥林嫂推向深渊
柳 妈
和祥林嫂一样是旧社会中受压迫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虽然同情祥林嫂,但由于受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毒害很深,最终也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
作者以“祝福”为题,有何深刻含义?
体现了小说以事件命名的特点。
①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祝福”是江南一带的迷信习俗,这个题目将人物置身于一个典型的悲剧环境中,在表现主题方面增强了人物命运的悲剧效果,突出并深化了主题。
②“祝福”只是地主阶级及有钱人的活动,对于像祥林嫂这样的穷苦百姓并无“福”可“祝”,以“祝福”为题目有反讽之意。
为什么说祥林嫂是“没有春天的女人”?
1、祥林嫂失去小丈夫:春天
2、祥林嫂失去贺老六:春天、伤寒病
3、祥林嫂失去儿子阿毛:春末、狼
4、祥林嫂惨死:在冬天即将结束春天将至 时的祝福晚上


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或者说不能有春天的女人,即她是一个没有希望,或者说不能有希望的女人……
讨论:祥林嫂有没有反抗精神?
首先反抗的对象是什么?如果是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她一点反抗性都没有。祥林嫂是遵守封建道德的,她为了守节不惜以死抗争。再嫁后心理一直有很强的罪恶感。认为自己不干净去捐门槛,以求获得宽恕。她从未对压迫她的封建思想提出什么疑问,更不用说进行什么反抗,而是顺从地承认自己的“罪过”,希望得到饶恕。如果要说反抗,她反抗的只是自身的命运而已。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