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学习目标与学科素养】
1.能够依据《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把握人类早期文明的分布,认识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文明产生的根本原因。(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能够从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等角度认识人类文明的产生,明确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国家开始形成。(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3.概述埃及、巴比伦、印度和希腊四个古代文明各自的地域、存在时间和政治文化成就,认识地理和历史环境对这些文明产生的影响。(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4.通过概述古代各种文明发展的状况,理解古代文明多元、分散、无关联的特点,认识生产力发展水平有限是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导学提示】
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主要讲述了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世界上几种重要的古代文明的特点。本课第一部分理论性较强,学生不便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第二部分相对较简单,可以发挥学生主动性。同时在一部分应注意思考为什么文明之间具有差异。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世界上几种古代文明的特点。
2.难点:理解文明起源和文明之间的差异。
【时空坐标】
【核心知识】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1.人类产生的过程也是原始社会形成的过程。原始社会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形态,存在了二三百万年。其社会经济状况如何?农耕畜牧业又是如何发展的?
(1)状况
①经济: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生产力低下,没有私有财产。
②政治:没有阶级。
(2)发展
2.农耕和畜牧的发展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同时,对社会也产生了一些重大响。试从社会分工和文明发展的角度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1)社会分工
(2)文明发展
①使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推动了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的发展。
②农耕生产需要人们定居生活,进而推动了早期城市的形成。
3.阶级的产生和国家的形成是文明诞生的重要标志。随着早期国家的形成,人类
社会也随之进入阶级社会,早期国家是如何形成的呢?
(1)私有制产生的条件: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人类在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外,有了剩余产品,为私有制和剥削产生创造了条件。
(2)私有制的产生
①部落首领利用职权把一部分公共产品据为己有,私有制逐渐产生。
②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
(3)国家开始形成
①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原来的部落首领,演变为阶级社会中国家的统治者。
②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文字产生了。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主要诞生于哪些地区?又呈现怎样的特点?
(1)人类最早文明诞生地主要有:①②③④⑤(填写正确序号)
①西亚两河流域;②埃及尼罗河流域;③南亚印度河和恒河流域;④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⑤中国黄河、长江流域;⑥南美亚马孙河流域。
(2)特点: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_____特征。
2.人类文明最初诞生地是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和埃及的尼罗河流域。这两个地区文明发展情况如何?又创造出了怎样的政治文化成就?
3.古代印度文明和古代希腊文明也是早期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两种文明有着各自的地域特色。这两种文明有什么不同特点,各自创造出了怎样的文明成就?
【问题探究】
材料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
材料中反映了早期人类经济形式有何变化?这一变化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提示:变化:由采集经济发展为种植经济。影响: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产生了剩余产品,推动了私有制的产生和阶级分化的出现,为早期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奴隶社会军队、监狱、法庭等暴力机关出现,奴隶地位低下,阶级压迫十分严重。原始社会不存在私有制,没有阶级压迫,人人平等。
奴隶社会出现了人与人的不平等,但为何说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从野蛮走向文明”?(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提示:文明是指在生产力水平提高之下,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人与人的地位差异并不是区分野蛮和文明的标志。奴隶社会比原始社会生产力提高,表明“从野蛮走向文明”。
材料三: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对国家的特征和本质进行了概括,这就是:由于国家是从控制阶级对立的需要中产生的,同时又是在这些阶级的冲突中产生的,所以,它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
恩格斯认为推动国家产生的因素是什么?国家的产生有何历史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提示:因素:控制阶级对立的需要,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作用:成为统治阶级镇压和剥削被统治阶级的手段。
材料四:古代埃及人怀着感恩之情,留下这样的诗句:“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出来,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停止了呼吸。”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也赞叹道:“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的形成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提示:①尼罗河定期泛滥,为古代埃及的农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②尼罗河便于航行,为古代埃及的统一提供了有利的交通条件。
材料五:下图是古埃及社会结构示意图
法老在埃及具有怎样的地位?这一社会结构对古埃及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提示:地位:法老在埃及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拥有至上权威。影响:这一社会结构反映了古埃及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和统治秩序,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思想文化的繁荣。
材料六:《全球通史》对两河流域文明和埃及文明有这样的表述:“苏美尔人的人生观带有恐惧和悲观的色彩……人与人之间也充满了不安全感。埃及文明是稳定而保守的,此外它还是一个自信而乐观的文明。”
两种文明的特点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提示:不同:苏美尔人恐惧和悲观,古埃及人充满自信和乐观。说明了早期人类文明带有多元特点。
材料七:《全球通史》对两河流域文明和埃及文明有这样的表述:“苏美尔人的人生观带有恐惧和悲观的色彩……人与人之间也充满了不安全感。埃及文明是稳定而保守的,此外它还是一个自信而乐观的文明。”
两种文明的特点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提示:不同:苏美尔人恐惧和悲观,古埃及人充满自信和乐观。说明了早期人类文明带有多元特点。
材料八:种姓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尔那”,意为“肤色,品质”,并以肤色来决定等级。为了维护反动的等级制度,婆罗门编造说:从造物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从双臂生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从脚生出首陀罗。各个等级间职业世袭,互不通婚,界限森严甚至不能共食、共住。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有何特点?对印度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提示:特点: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影响:成为社会前进的障碍,激化了社会矛盾,对今天的印度社会仍然产生很大影响。
材料九:雅典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讲话中说道: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古代雅典是怎样一种政治体制?这一体制有何弊端?除此之外古代希腊还有什么其他政治体制?(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提示:雅典:政治体制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民主政治。弊端:只有少数成年男性公民享有民主权利,广大妇女、外邦人和奴隶没有民主权利。其他政体:斯巴达的寡头政治。
材料十: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把公元前8-前3世纪称作“轴心时代”。他认为,在这一时期,中国、印度和希腊都产生了著名的哲人和思想家,他们对如何治理国家、人与人的关系、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等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见解。
中国、印度和希腊在“轴心时代”产生的哲人和思想家的代表有哪些?“轴心时代”在人类文化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提示:代表:中国的孔子、孟子等;印度的释迦牟尼;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影响: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发展;形成了各具特点的文化传统;对世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知识拓展】
一、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
早期国家是在氏族制度的废墟上兴起的,它同氏族组织相比有两个基本特征:
1.国家按地域来划分它的国民,而氏族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织起来的。
2.国家设有公共权力的暴力机关,如军队、警察、宪兵、法庭、监狱等;氏族完全没有这些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机关,人人平等,一切按传统的习惯行事,重要事件由氏族民主集会决定,氏族的最高权力机关是氏族议事会,由全体成年男女参加,他们享有平等的权利。
二、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金字塔不单纯是一个宏伟的建筑,它综合反映了古代埃及的经济实力、社会结构、科学技术、宗教信仰和社会发展水平。
1.金字塔的高峻威严体现了古代埃及法老的神圣权威。
2.金字塔作为法老的陵墓反映了古代埃及的宗教信仰。
3.成功组织修建金字塔反映了古代埃及国家强大的动员能力和先进的组织水平。
4.金字塔的精密程度体现了古代埃及高超的科技水平。
三、比较古代中国文明与古希腊文明
【巩固练习】
1.我们知道中国先民最早培植了水稻和粟。那么,你是否知道今天在中国北方广泛种植的小麦和玉米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两个地区
( )
A.西亚和中南美洲
B.西亚和南亚
C.南亚和中国
D.中国和中南美洲
【解析】选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了小麦,中南美洲的居民最早培育出了玉米,A正确;南亚、中国并不是最先种植玉米的地区,B、C错误;中国不是最先种植小麦的地区,D错误。
2.在人类文明早期,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这主要得益于
( )
A.农耕和畜牧的产生
B.社会出现严重阶级分化
C.国家和文字的产生
D.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
【解析】选D。随着早期生产力的发展,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同时也出现了交换和贸易,这都促进了社会分工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进而为一部分人从事管理和创造奠定了基础,故选D。
3.古巴比伦王国的一部法典规定: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需向主人赔偿损失,就算了事;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消灭他人奴隶标记者断指或处死;殴打自由民或反抗主人的奴隶处割耳之刑。这说明该法典的实质是
( )
A.体现自由平等
B.体现“君权神授”
C.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D.规定严格的等级制度
【解析】选C。结合所学可知,这部古巴比伦王国的法典为《汉谟拉比法典》。从材料内容看,这部法典制定的目的是维护奴隶主利益,巩固奴隶主统治,这说明该法典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故本题选C。
4.古代印度的一项制度规定: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这一制度是
( )
A.分封制度
B.种姓制度
C.领主制度
D.专制制度
【解析】选B。根据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印度森严的等级制度叫作种姓制度,种姓制度将印度人民划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有资格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B符合题意,故选B。
5.在整体地理环境内,希腊居民的活动范围局限在了地中海的周边,形成了一个个分散的、与母邦相独立的殖民点。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最大影响是
( )
A.有利于希腊发展工商业
B.有利于希腊航海事业的发展
C.有利于希腊向海外扩张
D.有利于希腊民主传统的形成
【解析】选D。古希腊多山近海的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古希腊的历史和文化,广泛的海外贸易、殖民及其他经济和文化交往活动,使古希腊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较早接受了平等互利的观念,这一切都有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