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级下册历史
课前测试
1.关于欧洲联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成立于1993年
B.是欧洲国家的政治军事集团
C.是世界多级化格局中重要的一极
D.促进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2.通过关键词语了解和 历史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关键词“20世纪末” 、“经济强国、第二”是指
A.美国 B.日本 C. 欧盟 D. 俄罗斯
( B)
( B)
3.美国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发展状况是
A. 发展速度放缓
B.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C.“新经济”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
D.应用最新科技成果,刺激经济繁荣
4.以下关于社会保障制度,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
B.有利于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C. 可以缓和阶级矛盾
D.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A)
(D)
五个认同
1、对伟大祖国的认同
2、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3、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4、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5、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1、对祖国的认同
历史悠久的中国是所有中国公民的共同祖国,是各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共同家园
2、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我国有56个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凝聚而成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兄弟姐妹都是中华民族一家人。
3、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交融发展的中华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光辉灿烂。
4、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成为各族人民的广泛共识。
5、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能够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强国富民、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1917年11月7日,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群众,通过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俄国,史称“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的胜利,苏俄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苏 联
波 兰
罗马尼亚
匈牙利
保加利亚
民德
南斯拉夫
大 西 洋
捷克斯洛伐克
阿尔巴尼亚
“东欧” ,指位于欧洲东南部和中部地区、苏联西侧的8个国家,这些国家在二战后都按照苏联模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与苏联结盟,成为社会主义阵营成员 。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社会主义阵营
东欧八国:
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民主德国
亚洲六国:
拉美一国:
中国、老挝、越南、朝鲜、蒙古、柬埔寨
古巴
二战前后,世界各地纷纷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从而形成了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
合作探究
探究一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2.经济互助委员会(经互会)的成立
时间:
1949年
国家:
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尼亚、捷克斯洛伐克。
意义:
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但也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
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以苏联的“斯大林模式”为榜样,展开对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使经济发展失去活力
政治上高度集权,以党代政,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不久,苏联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950年,中苏缔结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一)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斯大林模式阻碍苏联经济的发展
2.内容:
政治上:
经济上:
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和斯大林的某些观点,平反冤假错案等。
农业:发动垦荒,广种玉米,改行收购制
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精减机构。
“秘密报告”:
报告很大胆,后果很严重。
1956年,苏共二十大
《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
在揭露和批判个人崇拜上有重大意义,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引起思想混乱,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
推广种植玉米
1953苏联玉米种植面积仅350万公顷,1960年玉米的种植面积达到2800万公顷,八年中要增加七倍。这项规定导致灾难性后果。玉米是干热气候作物,而苏联很多地区日照量不够,玉米经常结不了穗。因此,不少地方农民播种的玉米一无所获。这不仅无法为牲畜提供充足的饲料,而且由于的玉米的种植挤掉了其他作物,连人的口粮都受到威胁。
1957年,他不顾实际情况提出要在3至4年内在肉类、牛奶和黄油产量上超过美国。
3.评价
一定程度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取得一定成效,但未根本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最终失败。
此外,赫鲁晓夫的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而且主观主义,急躁冒进,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号与目标,结果造成混乱,导致改革失败。
根本原因:对“斯大林体制”的弊端缺乏科学的认识,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体制”。
失败的原因——重点
1964年 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勃列日涅夫
勃列日涅夫在任期间,苏联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核武器的数量超过美国,成为军事上的超级大国。
但它的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
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
3.戈尔巴乔夫改革
①经济改革,结果失败。
②政治改革
4.八一九事件
“八一九”事件
表现: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
影响:使人们的思想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失控,各加盟共和国分离趋势加强。
1991年,8名苏共高级官员发动政变,试图挽救苏联,结果失败。戈尔巴乔夫辞去总统,叶利钦控制了全局,加速了苏联解体。
“八一九政变”使叶利钦成为俄罗斯的最高领导人。
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
克里姆林宫升起俄罗斯国旗。
???????????????????????????????????????
5.苏联解体:1991年
影响: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两极格局结束。
戈尔巴乔夫
勃列日涅夫
赫鲁晓夫
“乱” “僵” “垮”
苏联解体后的地图
苏联解体仅是一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
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
三、东欧剧变
1.背景
①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出现严重问题;
②各国改革成效不大,社会矛盾尖锐;
③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
④东欧各国实行政治多元化,政局动荡。
2.苏东剧变的实质:社会制度由社会主义变为资本主义。
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
经济上:实行私有化的市场经济。
三、东欧剧变
东欧剧变中的主要国家:
①波兰
②民主德国
③联邦德国
④罗马尼亚
⑤匈牙利
⑥捷克斯洛伐克
⑦保加利亚
⑧阿尔巴尼亚
⑨南斯拉夫
推倒柏林墙
德国签订统一条约
课堂小结
C
1.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最先提出改革的苏共领导人是( )
A.列宁 B.普京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1.苏联发生剧变和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积弊
B.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的改革
C、各加盟共和国日益严重的分离倾向
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策略的影响
B
2.苏联解体说明了
A.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B.“苏联模式”的失败
C.列宁主义的失败
D.社会主义不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
B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有哪些启示?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