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选修3-1第一章 静电场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选修3-1第一章 静电场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2-12 17:2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人教物理选修3—1第一章 静电场(含答案)
人教选修3—1第一章 静电场
1、直角坐标系xOy中,M、N两点位于x轴上,G、H两点坐标如图所示。M、N两点各固定一负点电荷,一电荷量为Q的正点电荷置于O点时,G点处的电场强度恰好为零。静电力常量用k表示。若将该正点电荷移到G点,则H点处场强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
A.,沿y轴正向   B.,沿y轴负向
C.,沿y轴正向 D.,沿y轴负向
2、(多选)关于电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感应起电是利用静电感应,使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物体的另一部分的过程
B.带电现象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中性物体得到多余电子就一定带负电,失去电子就一定带正电
C.摩擦起电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总是同时带等量同种电荷
D.当一种电荷出现时,必然有等量异种电荷出现,当一种电荷被中和时,必然有等量异种电荷同时被中和
C错误;由电荷守恒定律可知D正确;中性物体得到多余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带正电,B正确。]
3、如图所示,有三个点电荷A、B、C位于一个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已知A、B都带正电荷,A所受B、C两个点电荷的静电力的合力如图中FA所示,那么可以判定点电荷C所带电荷的电性为(  )
A.一定是正电
B.一定是负电
C.可能是正电,也可能是负电
D.无法判断
4、如图所示,一半径为R的圆盘上均匀分布着电荷量为Q的电荷,在垂直于圆盘且过圆心c的轴线上有a、b、d三个点,a和b、b和c、c和d间的距离均为R,在a点处有一电荷量为q(q>0)的固定点电荷。已知b点处的电场强度为零,则d点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k为静电力常量)(  )
A.k B.k
C.k D.k
5、如图所示,有四个等量异种电荷,放在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处。A、B、C、D为正方形四个边的中点,O为正方形的中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C、D四个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B.O点电场强度等于零
C.将一带正电的试探电荷匀速从B点沿直线移动到D点,电场力做功为零
D.将一带正电的试探电荷匀速从A点沿直线移动到C点,试探电荷具有的电势能增大
6、如图所示,三条等势线上有a、b、c、d四点,若将一正电荷由c经a移到d,静电力做正功W1,若由c经b移到d,静电力做正功W2,则(  )
A.W1>W2,φ1>φ2
B.W1C.W1=W2,φ1<φ2
D.W1=W2,φ1>φ2
7、如图所示,a、b、c是一条电场线上的三个点,电场线的方向由a到c,a、b间的距离等于b、c间的距离,用φa、φb、φc和Ea、Eb、Ec分别表示a、b、c三点的电势和电场强度,可以判定(  )
A.φa>φb>φc    B.Ea>Eb>Ec
C.φa-φb=φb-φc D.Ea=Eb=Ec
8、如图所示,在一电场强度为E的匀强电场中放有一个金属空心导体,图中a、b分别为金属导体内部与空腔中的两点,则(  )
A.a、b两点的电场强度都为零
B.a点的电场强度为零,b点的电场强度不为零
C.a点的电场强度不为零,b点的电场强度为零
D.a、b两点的电场强度都不为零
*9、(多选)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或质子本身
B.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C.元电荷的数值通常取作e=1.6×10-19 C
D.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
*10、如图所示,光滑绝缘的水平地面上有相距为L的点电荷A、B,带电荷量分别为-4Q和+Q,今引入第三个点电荷C,使三个电荷都处于平衡状态,则C的电荷量和放置的位置是(  )
A.-Q,在A左侧距A为L处
B.-2Q,在A左侧距A为处
C.-4Q,在B右侧距B为L处
D.+2Q,在A右侧距A为处
*11、如图所示,A、B、C、D、E是半径为r的圆周上等间距的五个点,在这些点上各固定一个点电荷,除A点处的电荷量为-q外,其余各点处的电荷量均为+q,则圆心O处(  )
A.电场强度大小为,方向沿AO方向
B.电场强度大小为,方向沿OA方向
C.电场强度大小为,方向沿AO方向
D.电场强度大小为,方向沿OA方向
12、图为一只极距变化型电容式传感器的部分构件示意图。当动极板和定极板之间的距离d变化时,电容C便发生变化,通过测量电容C的变化就可知道两极板之间距离d的变化情况。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C与d之间变化规律的图象是(  )
A    B     C   D
13、如图所示,M和N是匀强电场中的两个等势面,相距为d,电势差为U,一质量为m(不计重力)、电荷量为-q的粒子以速度v0通过等势面M射入两等势面之间,则该粒子穿过等势面N的速度应是(  )
A.    B.v0+
C.+\f(2qU,m)) D.-\f(2qU,m))
14、把带电荷量为2×10-8 C的正点电荷从无限远处移到电场中的A点,要克服电场力做功8×10-6 J,若把该电荷从无限远处移到电场中的B点,需克服电场力做功2×10-6 J,取无限远处电势为零。求:
(1)A点的电势;
(2)A、B两点的电势差;
(3)若把2×10-5 C的负电荷由A点移动到B点,电场力做的功。
15、如图所示,一个质子以初速度v0=5×106 m/s水平射入一个由两块带电的平行金属板组成的区域。两板距离为20 cm,设金属板之间电场是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3×105 N/C。质子质量m=1.67×10-27 kg,电荷量q=1.60×10-19 C。求质子由板上小孔射出时的速度大小。
2020--2021人教物理选修3—1第一章 静电场(含答案)
人教选修3—1第一章 静电场
1、直角坐标系xOy中,M、N两点位于x轴上,G、H两点坐标如图所示。M、N两点各固定一负点电荷,一电荷量为Q的正点电荷置于O点时,G点处的电场强度恰好为零。静电力常量用k表示。若将该正点电荷移到G点,则H点处场强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
A.,沿y轴正向   B.,沿y轴负向
C.,沿y轴正向 D.,沿y轴负向
【答案】B [由于对称性,M、N两处的负电荷在G、H处产生的场强大小相等,等于在O点的正点电荷产生的场强E1=,正点电荷放在G处时,它在H处产生的场强E2=,所以,H处的合场强E=E1-E2=,方向沿y轴负方向,B正确。]
2、(多选)关于电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感应起电是利用静电感应,使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物体的另一部分的过程
B.带电现象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中性物体得到多余电子就一定带负电,失去电子就一定带正电
C.摩擦起电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总是同时带等量同种电荷
D.当一种电荷出现时,必然有等量异种电荷出现,当一种电荷被中和时,必然有等量异种电荷同时被中和
【答案】ABD [感应起电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而摩擦起电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总是同时带等量异种电荷,故A正确,
C错误;由电荷守恒定律可知D正确;中性物体得到多余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带正电,B正确。]
3、如图所示,有三个点电荷A、B、C位于一个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已知A、B都带正电荷,A所受B、C两个点电荷的静电力的合力如图中FA所示,那么可以判定点电荷C所带电荷的电性为(  )
A.一定是正电
B.一定是负电
C.可能是正电,也可能是负电
D.无法判断
【答案】B [由于点电荷B对A的库仑力沿BA方向,根据A所受B、C两个点电荷的静电力的合力FA的方向,可以确定点电荷C对A的库仑力沿AC方向,即点电荷C对A的库仑力为引力,点电荷C为负电荷,B正确。]
4、如图所示,一半径为R的圆盘上均匀分布着电荷量为Q的电荷,在垂直于圆盘且过圆心c的轴线上有a、b、d三个点,a和b、b和c、c和d间的距离均为R,在a点处有一电荷量为q(q>0)的固定点电荷。已知b点处的电场强度为零,则d点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k为静电力常量)(  )
A.k B.k
C.k D.k
【答案】B [由于在a点放置一点电荷q后,b点电场强度为零,说明点电荷q在b点产生的电场强度与圆盘上Q在b点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即EQ=Eq=k。根据对称性可知Q在d点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EQ′=k,则Ed=EQ′+Eq′=k+k=k,故选项B正确。]
5、如图所示,有四个等量异种电荷,放在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处。A、B、C、D为正方形四个边的中点,O为正方形的中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C、D四个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B.O点电场强度等于零
C.将一带正电的试探电荷匀速从B点沿直线移动到D点,电场力做功为零
D.将一带正电的试探电荷匀速从A点沿直线移动到C点,试探电荷具有的电势能增大
【答案】C [由点电荷电场叠加规律以及对称关系可知,A、C两点电场强度相同,B、D两点电场强度相同,选项A错误;O点的电场强度方向水平向右,不为0,选项B错误;由电场分布和对称关系可知,将一带正电的试探电荷匀速从B点沿直线移动到D点,电场力做功为零;将一带正电的试探电荷匀速从A点沿直线移动到C点,电场力做正功,试探电荷具有的电势能减小,选项C正确,D错误。]
6、如图所示,三条等势线上有a、b、c、d四点,若将一正电荷由c经a移到d,静电力做正功W1,若由c经b移到d,静电力做正功W2,则(  )
A.W1>W2,φ1>φ2
B.W1C.W1=W2,φ1<φ2
D.W1=W2,φ1>φ2
【答案】D [由W=Uq可知,W1=W2;由Wcd=Ucd·q,Wcd>0,q>0,可知Ucd>0,故φ1>φ2>φ3,D正确。]
7、如图所示,a、b、c是一条电场线上的三个点,电场线的方向由a到c,a、b间的距离等于b、c间的距离,用φa、φb、φc和Ea、Eb、Ec分别表示a、b、c三点的电势和电场强度,可以判定(  )
A.φa>φb>φc    B.Ea>Eb>Ec
C.φa-φb=φb-φc D.Ea=Eb=Ec
【答案】A [只给出一条电场线无法判断电场线的疏密,故无法判断a、b、c三点电场强度的大小;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故φa>φb>φc,选项A正确。]
8、如图所示,在一电场强度为E的匀强电场中放有一个金属空心导体,图中a、b分别为金属导体内部与空腔中的两点,则(  )
A.a、b两点的电场强度都为零
B.a点的电场强度为零,b点的电场强度不为零
C.a点的电场强度不为零,b点的电场强度为零
D.a、b两点的电场强度都不为零
【答案】A [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其内部场强为零,即Ea=0;由于静电屏蔽,球内空腔的场强也为零,则Eb=0,选项A正确。]
*9、(多选)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或质子本身
B.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C.元电荷的数值通常取作e=1.6×10-19 C
D.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
【答案】BCD [元电荷实际上是指电荷量,数值为1.6×10-19 C,不是指某个具体的带电物质,如电子、质子,故A错误,C正确;元电荷是电荷量的数值,没有正负电性的区别,宏观上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故B正确;元电荷的具体数值最早是由密立根用油滴实验测得的,测量精度相当高,故D正确。]
*10、如图所示,光滑绝缘的水平地面上有相距为L的点电荷A、B,带电荷量分别为-4Q和+Q,今引入第三个点电荷C,使三个电荷都处于平衡状态,则C的电荷量和放置的位置是(  )
A.-Q,在A左侧距A为L处
B.-2Q,在A左侧距A为处
C.-4Q,在B右侧距B为L处
D.+2Q,在A右侧距A为处
【答案】C [根据电荷规律可知,C应放在B的右侧,且与A电性相同,带负电,由FAB=FCB,得k=k),由FAC=FBC,得k=k),解得rBC=L,QC=4Q。]
*11、如图所示,A、B、C、D、E是半径为r的圆周上等间距的五个点,在这些点上各固定一个点电荷,除A点处的电荷量为-q外,其余各点处的电荷量均为+q,则圆心O处(  )
A.电场强度大小为,方向沿AO方向
B.电场强度大小为,方向沿OA方向
C.电场强度大小为,方向沿AO方向
D.电场强度大小为,方向沿OA方向
【答案】D [由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可知,各点电荷在O点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电场强度是矢量,求合电场强度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由对称性可知,B、C、D、E四个点电荷的合电场强度大小为E′=,方向沿OA方向,则A、B、C、D、E五个点电荷的合电场强度大小为:E合=E′+E=+=,方向沿OA方向,故选D。]
12、图为一只极距变化型电容式传感器的部分构件示意图。当动极板和定极板之间的距离d变化时,电容C便发生变化,通过测量电容C的变化就可知道两极板之间距离d的变化情况。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C与d之间变化规律的图象是(  )
A    B     C   D
【答案】A [由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式C=可知,电容C与两极板之间距离d成反比,在第一象限反比例函数图象是双曲线的一支,选项A正确。]
13、如图所示,M和N是匀强电场中的两个等势面,相距为d,电势差为U,一质量为m(不计重力)、电荷量为-q的粒子以速度v0通过等势面M射入两等势面之间,则该粒子穿过等势面N的速度应是(  )
A.    B.v0+
C.+\f(2qU,m)) D.-\f(2qU,m))
【答案】C [由qU=mv2-mv,可得v=+\f(2qU,m)),选项C正确。]
14、把带电荷量为2×10-8 C的正点电荷从无限远处移到电场中的A点,要克服电场力做功8×10-6 J,若把该电荷从无限远处移到电场中的B点,需克服电场力做功2×10-6 J,取无限远处电势为零。求:
(1)A点的电势;
(2)A、B两点的电势差;
(3)若把2×10-5 C的负电荷由A点移动到B点,电场力做的功。
[解析] 无限远处电势能为零,克服电场力做功,电势能增加,所以EpA=8×10-6J,φA===400 V,
同理φB= V=100 V
故UAB=φA-φB=300 V。
若把2×10-5 C的负电荷由A点移动到B点,则
WAB=q′UAB=-2×10-5×300 J=-6×10-3 J。
[答案] (1)400 V (2)300 V (3)-6×10-3 J
15、如图所示,一个质子以初速度v0=5×106 m/s水平射入一个由两块带电的平行金属板组成的区域。两板距离为20 cm,设金属板之间电场是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3×105 N/C。质子质量m=1.67×10-27 kg,电荷量q=1.60×10-19 C。求质子由板上小孔射出时的速度大小。
[解析] 根据动能定理W=mv-mv
而W=qEd
=1.60×10-19×3×105×0.2 J
=9.6×10-15 J
所以v1=)
= m/s
≈6×106 m/s
质子飞出时的速度约为6×106 m/s。
[答案] 6×106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