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4章 代谢与平衡 (B卷)
分值:l0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
1.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与此生理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中,不正确的是 ( )
A.与胃相连接 B.小肠绒毛增大消化、吸收面积
C.有多种消化液 D.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部分
2.下列对排尿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排出废物 B.维持体温恒定
C.调节水和无机盐含量 D.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
3.罗小敏同学学了有关生物体的知识后,给出了以下四种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
A.樟树的营养方式是自养,鲤鱼的营养方式是异养
B.新陈代谢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C.肾脏是调节人体水盐平衡的重要器官
D.人体患高血压是有害的,低血压是有利的
4.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歇的,这是由于 ( )
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C.肾小管的分泌作用 D.膀胱的暂时储存作用
5.密闭的沼气池及堆肥都能产生什么,将病菌和虫卵杀死 ( )
A.毒气 B.高温 C.病毒 D.有机物
6.人的心脏分为四个腔,其中与肺动脉相连通的是 ( )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
7.关于生物新陈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草食动物以绿色植物为食,将其化学能全部转变为自身的化学 能贮存起来
B.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都是直接或间接取自太阳辐射能
C.呼吸作用释放的化学能全部用于生物生理活动所需
D.新陈代谢过程不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8.根据表中数据,正确的分析是 ( )
动物名称 心脏占体重比例% 每分钟心跳次数
蛙 0.57 22
人 0.42 72
鸽 1.72 135~244
A.鸽的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比其他两种动物高,因此增加了飞行的负担
B.人的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低,因此,人也可能会进行飞行生活
C.蛙每分钟心跳次数最低,可以减少代谢对物质和氧气的需求,更适于飞行生活
D.鸽的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高、心跳快、血液循环迅速,是长期适于飞行生活的结果
9.观察心脏内部结构时,看到心脏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放,保证血液流动的方向是 ( )
A.心房→心室→静脉 B.心房→心室→动脉
C.心室→心房→动脉 D.静脉→心室→心房
10.运动员在进行不同项目运动时,机体供能方式不同。对三种运动项目的机体总需氧量、实际摄入氧量和血液中乳酸增加量进行测定,结果如下:
运动项目 总需氧量(升) 实际摄入氧量(升) 血液中乳酸增加量
马拉松跑 600 589 略有增加
400米跑 16 2 显著增加
100米跑 80 未见增加 显著增加
根据以上资料分析马拉松跑、400米跑、100米跑运动过程中机体的主要供能方式分别是( )
A.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有氧呼吸 B.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有氧呼吸
C.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无氧呼吸 D.有氧呼吸、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11.夏季在下列的什么地方易找到蘑菇 ( )
A.小河中 B.沙漠中
C.树林的地表和腐朽的树干上 D.海边沙滩上
12.四川的泡菜在全国都是非常有名的一种风味小菜。制作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口必须加水密封。密封坛口的目的是 ( )
A.隔绝空气,抑制细菌的繁殖 B.阻止尘埃
C.造成缺氧的环境,利于乳酸发酵 D.防止气体对流,利于醋酸菌进行无氧呼吸
13.有些药物常被封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服用,以避免对胃产生刺激。从淀粉在消化道内的消化特点来看,其原因是 ( )
A.胃能消化淀粉,使药物慢慢渗出 B.胃不能消化淀粉,胶囊可经胃进入小肠
C.胆汁不能消化淀粉 D.淀粉在口腔内初步消化,便于吞咽
14.下列食物进入消化道后,能被消化道直接吸收的是 ( )
A.一杯牛奶 B.一粒维生素 C.一块蛋糕 D.一个橘子
15.使饭变馊的细菌属于 ( )
A.自养 B.异养腐生 C.异养寄生 D.以上三项都不对
16.下列物质中,被人口服后将失去原有作用的是 ( )
A.水 B.葡萄糖 C.维生素 D.血红蛋白
17.人体最大的腺体是 ( )
A.肝脏 B.胰腺 C.唾液腺 D.甲状腺
18.下列血管输送动脉血的是 ( )
A.上腔静脉 B.下腔静脉 C.肺静脉 D.肺动脉
19.从小肠来的血液到达右手必须经过 ( )
①心脏一次 ②心脏两次 ③肺 ④肝 ⑤脑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⑤
20.食物在人体消化道内开始进行化学性消化的顺序是 ( )
A.脂肪、蛋白质、淀粉 B.淀粉、蛋白质、脂肪
C.脂肪、淀粉、蛋白质 D.淀粉、脂肪、蛋白质
21.人们把食品分为“绿色食品”、“蓝色食品”和“白色食品”。通过光合作用转化的食品称为“绿色食品”;海洋提供的食品称为“蓝色食品”;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得的食品称为“白色食品”。下列属于“白色食品”的是 ( )
A.食醋 B.海带 C.面粉 D.菜油
22.心脏在单位时间(一分钟)内跳动的次数叫心率,心脏跳动一次所用时间叫心动周期。下图能正确反映心动周期与心率关系的是 ( )
A B C D
23.人患急性肠道炎时,静脉滴注5%的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的主要目的是 ( )
A.为人体提供营养物质 B.补充体内盐分
C.补充体内水分 D.以上三项都是
24.组成身体的物质,今天的和昨天的不完全一样,其原因是 ( )
A.今天和昨天的饮食不一样 B.今天的体内物质是新的,昨天的是陈旧的
C.细胞内的物质在不断地进行着新旧更替 D.体内物质分解,并排出了体外
25.在盛有2毫升淀粉糊的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溶液,振荡后,将试管的下半部放在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然后取出试管冷却并滴入2滴碘酒,结果试管内的物质不变蓝,该实验说明淀粉 ( )
A.已经转变为其他物质 B.已经水解为氨基酸
C.已经水解为葡萄糖 D.没有发生变化
26.经研究可知,沼气是甲烷细菌在分解腐烂物质时释放出来的。甲烷细菌属于 ( )
A.好氧性异养型细菌 B.厌氧性异养型细菌
C.好氧性自养型细菌 D.厌氧性自养型细菌
27.前不久,网上出现一些“中、高考食谱”。据《重庆晨报》报道,一女士听说“吃猪脑能补人脑而增加记忆”,于是,她天天给将参加考试的女儿做猪脑吃,结果,女儿吃得直拉肚子。你认为下列哪道菜符合均衡膳食的要求 ( )
A.皮蛋肉丸汤 B.豆腐白菜汤
C.青菜排骨汤 D.大骨鱼头汤
28.现有一瓶酵母菌的葡萄糖液,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假定两种呼吸作用产生CO2的速率相同)。在氧浓度为a时发生的情况是 ( )
A.100%的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
B.60%的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
C.30%的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
D.酵母菌停止无氧呼吸 (第28题图)
29.购买罐头食品时,发现罐头盖上印有“若真空安全钮凸起,请勿食用”的字样。正确的解释是 ( )
A.密封不严,空气大量进入瓶内,食物腐烂变质
B.需氧型生物大量繁殖,产生较多的CO2,食物腐烂变质
C.防腐剂加得多,与食品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气体
D.消毒不严,瓶内的厌氧型生物大量繁殖产生气体,食物腐烂变质
30.某兴趣小组做“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设计了两组实验:(如下表)编号 加入物质 控制条件 检验方法
① 馒头碎屑+2mL唾液 充分搅拌;37℃水浴10分钟 加2滴碘液
② 馒头碎屑+2mL清水 充分搅拌;37℃水浴10分钟 加2滴碘液
该兴趣小组同学严格按照实验设计条件操作,实验结果是①和②号试管都变蓝,这与实验目的不相符。为此,实验小组再对实验设计进行讨论分析。你认为他们应考虑的因素是( )
A.馒头碎屑的量 B.水浴的温度
C.搅拌的影响 D.滴加碘液的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31.人的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 组成的,蛋白质消化后的最终产物是 。人体内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是 ,人体内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是 。
32.尿检出现蛋白质和血细胞,病变部分可能是 ,某人的尿量比正常情况下增加数倍,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33.1克糖类物质在我们人体氧化时产生的能量是 (选填“16.7”、“20.7”或“37.7”)千焦;糖类物质通过我们人体的消化系统后将转化为 (填“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或“甘油”),而后进入循环系统。
34.人体血液在一次完整的循环过程中要流经心脏 (填“1”、“2”、“3”或“4”)次;血液成分发生变化(动脉血变成静脉血或静脉血变成动脉血)的地方都在 。(填 “肺动脉”、“肺静脉”、“主动脉”或“毛细血管”)
35.下表是某成年男子血液和尿液化验的结果,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
化验项目 化验结果
血液 ①血红蛋白 11克/lOOmL
②白细胞 16 000个/毫升
③血糖 0.2%
尿液 ④葡萄糖 有
⑤白细胞 有
⑥蛋白质 有
⑦尿素 有
(1) 依据化验项目第 项判断此人有炎症,发炎的部位可能是 。判断的依据是 。
(2) 下列哪些食物,患者食用最为理想 。
A.面粉 B.黄豆粉
C.马铃薯 D.胡萝卜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6分)
36.小强午饭只吃了馒头、白菜、豆腐,请同学们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分析下列问题:
(1) 这顿午饭,能为他提供的几类营养物质是 。
(2) 小强咀嚼馒头感觉有甜味,这是因为 。
(3) 午饭中可被直接吸收的营养物质是 。
(4) 含有多种消化酶的消化液存在于消化道的 器官。
37.右图为人血涂片在显微镜下的一个视野图,看图回答:
(1) 当皮肤划破后,图中[ ] 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2) 视野中数目最多的血细胞是图[ ] 。
(3) 当人体患急性炎症时,图中[ ] 的数量将显著增加。
(4) 具有运输养料和废物作用的是图中的[ ] 。
(5) 有细胞核的血细胞是图中的[ ] 。
(6) 某人A的数目明显比正常人少,则他可能患有 病。 (第37题图)
38.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某一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的使用是否都有关系。他们按照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①将馒头碎屑放入a号试管,注入2毫升唾液,并充分搅拌。
②将馒头碎屑放入b号试管,注入2毫升清水,并充分搅拌。
③将馒头碎屑放入c号试管,注入2毫升唾液,不搅拌。
(1) ①和 这两组对照实验说明 ____。
(2) ①和 这两组对照实验说明 ____。
(3) 把这三支试管一起放在37℃的水中,保温10分钟后,取出三支试管,分别加入碘液,结果是 变蓝,你可以得到 ____结论。
四、综合题(39题每空2分,40题每空1.5分,41题每空1分,共25分)
39.右图是与人体新陈代谢密切相关的几种结构,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 假如图中的饮料是一杯牛奶,则一段时间后⑧中的血液是必然有 的。
(2) 图D被形象地称为人体“滤清器”,是因为通过它的肾小球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 作用形成尿液,排出人体内多余的、有碍健康的水、无机盐、尿素等,从而使人体细胞的生活环境得以“净化”。
(3) 某人吸烟、经常饮酒且往往过量,这些不良的嗜好将对图中哪种结构最为有害?假如你是医生,应该告诫他注意些什么?
(第39题图)
(4) 请在5幅图之间,用箭头(→)表示出饮料中的水最终进入尿液的运行路线,以体现人体四大系统与新陈代谢的密切关系。
40.每年的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学生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状况令人担忧。无机盐、维生素等摄入量不足,缺铁性贫血现象普遍存在;多糖分、高脂肪的饮食习惯使肥胖儿逐年增多。早餐“马虎”、中餐“凑合”、晚餐“丰富”等错误的营养消费观念,是导致学生营养状况问题的主要原因。
(第40题图)
上图显示,不同人群每天摄入的食物比例是不同的,请仔细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
(1) 如图所示,肥胖患者的饮食中 和 的摄入量较正常人偏多。
(2) 营养不良会影响健康,如缺铁易患 病,因为铁是红细胞中 的重要组成成分。
(3) 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能源物质,它主要从 食物中获得。
(4) 下列饮食习惯合理的是 ( )
A.经常吃“洋快餐” B.睡觉前多吃一些食物,早餐可以不进食
C.用喝果汁、可乐等饮料来代替饮水 D.不挑食、不偏食,按时进餐
41.人体离不开营养物质,大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了能量保障。全球半数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我国科学院院士袁隆平先生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为解决人类的粮食危机做出了巨大贡献。下面是大米在人体内的主要变化,请分析回答问题:
(1) 大米主要成分是淀粉,人体的消化道内能够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有 ;淀粉最终以葡萄糖的形式被吸收进入血液。
(2) 葡萄糖随血液循环到达心脏后,首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然后经过 循环再回到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最后经 运离心脏,运至全身。
(3) 葡萄糖随部分血液流到肾脏(右图示)后,血液中的部分葡萄糖经过[ ] 的滤过作用进入原尿,在[ ] 处它又被重新吸收回到了血液中。若某人尿液中经常出现葡萄糖,则此人可能患有____ 。
(4) 葡萄糖随着血液循环最终到达 处,在那里它被分解成 ,同时释放能量。这样,大米的重要使命就完成了。
(第41题图)
第4章 代谢与平衡 (B卷)
一、1.A 2.B 3.D 4.D 5.B 6.D 7.B 8.D 9.B 10.C 11.C 12.C 13.B 14.B 15.B 16.D 17.A 18.C 19.C 20.B 21.A 22.A 23.D 24.C 25.A 26.B 27.C 28.B 29.D 30.A
二、31.消化腺 氨基酸 糖类 肾脏
32.肾小球 肾小管
33. 16.7 葡萄糖
34. 2 毛细血管
35.(1)② 肾脏 尿液中含有白细胞、蛋白质 (2)D
三、36.(1)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无机盐
(2)口腔内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3)水、无机盐、维生素
(4)小肠
37.(1)C 血小板 (2)A 红细胞 (3)B 白细胞
(4)D 血浆 (5)B 白细胞 (6)贫血
38.(1)② 馒头变甜与唾液的作用有关 (2)③ 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有关 (3)②③ 馒头变甜与牙齿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作用都有关
四、39.(1)水、氨基酸、无机盐、(甘油和脂肪酸)
(2)重吸收 (3)C 略 (4)A→E→B→C→B→D
40. (1)肉类 粮谷类 (2)贫血 血红蛋白 (3)粮谷 (4)D
41.(1)唾液 (2)肺 左心室 (3)[4]肾小球 [5]肾小管 糖尿病
(4)组织 二氧化碳和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7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