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常谈》
今年好晦气少不得打官司猪仔大似象老鼠死精光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
今年好/晦气少/不得打官司/猪仔大似象/老鼠死精光/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
今年好晦气/少不得打官司/猪仔大似象老鼠/死精光/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语出《论语·乡党》
示例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让遥远的风景
——文言文断句的方法
盛开在当下
14年至18年课标卷的文言断句题出现在了选择题部分,如果选错就是0分,风险很大。
高考题怎么考
断句题的“左邻右舍”
文言实词推断题
全文大意理解题
文言文翻译题
1、找名词,定句读。
2、找虚词,定句读。
3、据顶真,定句读。
4、据排偶,定句读。
文言文断句方法
5、依总分,定句读。
6、对话引文定句读。
7、固定句式定句读。
8、察反复,定句读。
断句原则:
依据文本,根据句意,结合方法,
斜线断开。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文言文断句方法
方法1:找名词,定句读
找出句中几个重要名词,句子基本就断开了。
方法1:找名词,定句读
例1: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
例1: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
古人明辨句读,虚词是重要标志。刘勰《文心雕龙》:“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
文言文断句方法
方法2:找虚词,定句读
方法2:找虚词,定句读
文言文中,“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而“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而“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
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
方法2:找虚词,定句读
文中有虚词的地方往往需要停顿,可据此断句。
例2: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例2: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
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
文言文断句方法
方法3:据顶真,定句读
方法3:据顶真,定句读
例3: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
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
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古人十分讲究行文的音乐美和文辞美,为了达到这一效果,需要使用修辞手法和一些特定的句式。我们可据此定句读。
方法3:据顶真,定句读
又例: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
臣/皆以美于徐公。
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这一特点,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文言文断句方法
方法4:据排偶,定句读
方法4:据排偶,定句读
例4: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在文言文尤其是骈文中较为常见,可据此断句。
方法4:据排偶,定句读
又例: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飨得士二人。
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飨得士二人。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
文言文断句方法
方法5: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断句方法
例5: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
方法5:依总分,定句读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
在断句过程中,如果抓住了总分关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方法5:依总分,定句读
又例: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中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以确定使用的标点。
文言文断句方法
方法6:对话引文定句读
文言文断句方法
例6: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方法6:对话引文定句读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对话是文言文断句的一个明显的标志。
文言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为、乃、即、则”等);“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还有“其…其…”“奚以…为”等固定句式。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
文言文断句方法
方法7:固定句式定句读
文言文断句方法
例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方法7:固定句式定句读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固定句式是文言文断句的一个明显的标志。
“不亦……乎”句式很清楚地为我们解答了问题。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反复多次,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
文言文断句方法
方法8:察反复,定句读
文言文断句方法
以上这几种断句方法是分别说的,在具体断句时,常常要把这些方法综合运用。
注意两点
断句的原则是读完断完的句子,很清楚这句话讲什么。
注意一:看选项中哪里意思不明白,可以排除。
注意二:断完之后会不会合语法或不合逻辑。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文言文断句口诀
操千曲,
观千剑,
断句也要常实践。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
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
刘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刘敞)拱而言:“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文言文断句方法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B.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C.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D.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C.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答案】C
进 言 者 皆 曰 天 下 已 安 已 治 矣 臣 独 以 为未 也 曰 安 且 治 者 非 愚 则 谀 皆 非 事 实 知 治 乱 之 体 者 也 夫 抱 火 厝 之 积 薪 之 下 而 寝 其 上 火 未 及 燃 因 谓 之 安 方 今 之 势 何 以 异 此
(选自贾谊《治安策》)
文言文断句方法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处断与不断皆可)
方文山的歌词给人的感觉就像一幅国画一样,古色古香,达到了“味文山之词,词中有画”的艺术效果。
最典型的代表作是《青花瓷》。这首词整体上句式整饬严谨,节律优美统一,基本上押韵,再加上作者引入了“烟雨”“牡丹”“檀香”“宣纸”“仕女图”“江南小镇”“隶书”“炊烟”“月色”等古典意象,使这首歌词意境优美,具有诗的美感。
古典诗文,含蓄蕴藉、意境幽远,犹如一方淳美的风景,只要我们日积月累、心无旁骛,那么我们定能
让遥远的风景
在当下悄然盛开
讲到这里,
谢谢大家!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