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13 16:52: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书是生命的调味剂,只要自己喜欢,沏(qī)一杯香茗,执一把香扇,于都市喧嚣之中辟一方宁静,沉浸在字里行间,把凡尘琐事搁(gé)置,或沉思,或静悟,悠哉由哉。
B.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节日的祥和,面对伤害能力不容小觑(qù)的新型冠状病毒,奉化区医务工作者们纷纷请缨,带着坚如磐(pán)石的初心,果断逆行,驰援武汉。
C.宁波水磨年糕用当年新产的晚粳(gěng)米制作,经过浸泡、磨粉、蒸粉、搡(sǎng)捣的过程,分子进行重新组合,口感也得以改善。搡捣后的米粉团,在铺板上使劲糅压,再搓成长条,一条最普通的脚板年糕就成形了。
D.人届中年,背负太多,自然气喘吁吁,举步维艰。全社会勿以轻佻(tiāo)的心态嘲笑中年人,应让他们每个人都有踮(diān)起脚尖就能够到的梦想,助其渡过难关,走出泥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5分)
这是一个真理容易动摇的时代,(甲)“一毕业就失业”“科研穷三代,读博毁一生”等令人沮丧的说法让好几代人为之坚守的“读书改变命运”的信念在短时间内分崩离析。那么,谁是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呢?
(乙)我最近看了一部纪录片《读书致贫》(“为什么贫穷”系列公益记录片最后一集),其旨趣在于唤起人们对贫困问题的关注。影片提到,在一些情况下,教育不但无法助人脱贫,甚至使人更贫困了。穷人成了教育产业捕食的猎物。片中一个私立学院的“讲师”说,他们一般只挑偏远、消息闭塞的地方宣讲招生,因为那里的学生孤陋寡闻,根本没办法识破其中的玄机。(丙)同样天资的学生,由于家庭条件不好,就注定了他们在将来的求学道路上会比其他人更为艰难——他们需要更好的成绩才能进入同样层次的大学:假如他们成绩一般,则可能要支付更高的学费以进入那些教育水准非常可疑的学校。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分崩离析 B.甚至 C.孤陋寡闻 D.玄机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甲 B.乙 C.丙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民营经济的发展,应该说得益于浙江大地有着深厚的乡土文化底蕴,及由此孕育出的浙江文化、浙江精神。
B.当前的宁波,在努力奔跑中汇聚了力量和友谊,广大“宁波帮”和帮宁波人士以各种方式支持或参与宁波建设发展,成为宁波可依赖、可倚重的“亲友团”。
C.雪窦山风光旖旎,仙雾缭绕,为中外游客所倾倒。高悬于山门的一块直匾,“四明第一山”,是蒋介石的手书,据说原件已毁,此为复制。
D.—代又一代儒家学者以“返本开新”为宗旨,不断对《论语》进行创造性的诠释, 由此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的经学传统。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即多闻多见,兼有“知”“行之义,既要懂得道理,又要注重实践;“习”即练习、复习,也有“行”或“实践”的意思。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孔子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意思是:“如果一个人熟读《诗经》三百篇,把处理政务的工作交给他,他做不到通达;让他出使外国,他不能独立地处理外事。这样即使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其实,在后人看来,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宋的朱熹就说过:“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6.请根据下面新闻内容,选择一个角度,写一段评论性文字,不超过120个字。 (6分)
2020年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迅速蔓延武汉全城。1月23日武汉决定迅速筹建火神山医院抗击疫情。建设时间之紧迫,工程建设人员、材料、设备调度难度之大,前所未有。一大批年轻的“逆行者”从全国各地紧急驰援,他们组成一支支青年突击队鏖战火神山。高峰期时,火神山施工现场有工作人员五千余人,大型机械设备、车辆近千台。争分夺秒、不分昼夜,2月2日,可容纳1000张病床的火神山医院正式投入使用。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
材料一: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研究显示其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同源性达85%以上。该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已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只是其传播力较弱。国家医疗专家组成员李兴旺指出,无症状感染者的病毒载量可能比较少,传播力会较弱,多是在和病人接触较多的情况下发生的,尤其是家庭聚集性感染比较明显。
人群普遍易感,儿童也不例外。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表现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像学显示炎症明显吸收,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间隔至少1 天)。
治愈者仍有再次感染的风险。中日友好医院肺炎防治专家组组长詹庆元指出,从一般规律看,病毒感染后人体会产生抗体,但有的抗体持续时间不长,痊愈的人仍应加强防护。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邱海波指出,从临床经验来说,康复期的病人没有传染性,出院的病人没有传染性。(摘编自《新冠肺炎的30个真相》, 《人民日报》2020年2月7日)
材料二:
下表为新型冠状病毒在不同情况下的存活时间。
存在物品(物质)
环境温度
存活时间
空气
10-15℃
4小时
25℃
2-30分钟
飞沫
<25℃
24 小时
鼻涕
50℃
30分钟
液体
75℃
15分钟
无纺布
10-15℃
<8小时
不锈钢
10-15℃
24小时
75%酒精
任何温度
<5分钟
肥皂水
任何温度
<5分钟
(数据源自《新型冠状病毒在不同情况下能存活多久?》,微信公众号“大医同盟”2020年2月12日)
材料三:
根据澳大利亚联邦卫生部的消息,截至当地时间12日6时,该国共确诊了15例新冠肺炎病例,其中有5例已被治愈。此外,在日本“钻石公主”号邮轮上,有12名澳大利亚籍乘客被确诊为新冠肺炎。针对新冠肺炎引发的歧视事件,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等多名政界人士都进行了谴责。
澳首席医疗官墨菲就针对该国对华裔的偏见及歧视行为表示:“我们非常担心排外心理以及任何形式的种族定性,这种做法相当可恶。澳大利亚人没有理由回避任何特定背景或外貌的人。”
澳大利亚卫生部长亨特也承认,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该国许多华人社区面临“挑战”和“困难”,他说:“澳大利亚出现了歧视性的报道,我坚决谴责此类报道。”
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对该国华人社区应对疫情的反应表示支持,他说:“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挑战,华人社区已经做好了应对这一挑战的准备。在这个时期,无论是在Ashfield、Box Hill、Hurstville还是在澳大利亚其他地区的华人社区,我想对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同时,该国反对党领袖阿尔巴尼斯也表示,不能容忍种族主义抬头,他说:“任何针对澳大利亚华裔的种族歧视语言或行为都绝不能被容忍,必须予以制止。(摘编自《澳国内已确诊15例新冠肺炎病例 政界人士谴责歧视》, 《中国新闻网》2020年2月12日)
7. 下列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乙醚等脂溶剂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已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B. 无症状感染者传播力较弱是因为其病毒载量可能比较少。
C. 是否发热和体温高低并不是判断病情轻重的主要指标。
D. 康复期和出院的病人都没有传染性,但自身仍要进行防护。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不管有无症状表现,都是该病毒的传染源,都会在人群中把该病毒传染给他人,包括儿童。
B. 虽然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但患者仍然要到医院进行科学治疗,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
C. 新型冠状病毒存活时间的长短与气温密切相关,该病毒又对紫外线敏感,因此夏天的到来可能有利于抑制该病毒传播。
D. 针对新冠肺炎引发的种族歧视事件,澳大利亚多名政界人士都进行了谴责,这也是其他出现疫情的国家该持有的态度。
9. 请结合材料,谈谈作为高中生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中应该做哪些事情。 (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
梦比花香远
马力
(1)奉化是桃乡,所产水蜜桃,天下有名。春刚到,桃花就闹开了,弄得枝头红红粉粉。山野如笑。
(2)世人爱花,浅了说,乐赏风景之美,深了讲,聊寄心底之情。寄情,少不了诗与歌。在中国,咏花诗词历来不少,蔚成诗歌史上的一个品类。群芳馥郁,四时皆有绽妍,只说春花。梅花之俏、海棠之媚、杏花之娇、梨花之洁、玉兰之雅、月季之丽、素馨之清、牡丹之艳、杨花之柔,我数出的几种,虽以各色姿容夺着古今目光,却未将风流占尽,只因更有桃花在。桃花应期而开,独得一段芳春。《红楼梦》里的儿女,在秋爽斋偶结海棠诗社,又到藕香榭办菊花诗会。转年初春,海棠社改作桃花社,众人雅集潇湘馆,拟了诗题来咏桃花,薛宝钗冒出一句“从来桃花诗最多”。我虽身在大观园门墙之外,却也明白此话的不虛。
(3)花能入诗,便不会枯,不会凋,永是清鲜永是香,衰飒的朽态是不见的。
(4)歌子也是老的好。《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蒋大为唱了几十年,我也听了不知多少次。歌词是邬大为写的,溯其祖籍,他应是浙江奉化人。到部队体验生活,是那个时代创作的必修课。乌苏里江边的珍宝岛,鸭绿江畔的河口,邬大为都是走过的。大概是机缘吧,采访的一位小战士,也从奉化来。握枪守卫北疆的年轻士兵,想念东海之滨的亲人,想念家乡的桃树林。过去听蒋大为唱“桃花”,固然觉得好,多半因了曲调之美,此回亲闻不少人提起那段旧事,懂了:此歌能感心动耳,全在词中的情感之真。
(5)珍宝岛、河口,我都是印过屐痕的,况且我从小就到了北大荒。这首歌曲尤能触着我,觉得句句都是从心间流出的,其情、其境、其神、其意、其韵、其味,皆美。在这歌里,形象极明艳,为宾的是桃花,为主的当然是人。套用“人面桃花”的典故,虽未必尽意,风致还带着几分,令人悠然远想。
(6)歌声里,奉化人听出了乡愁。
(7)浙东的天气,暖得早。三月的桃花,已很好看。林家村的桃园,一派浅粉深红,满坡满岭,饰了妆。遮了剡溪水的眼波横,压了雪窦山的眉峰聚,淡妆浓抹,无不相宜。四近山水,都还只是桃园的清丽衬景,花枝的冶逸妖娆,实难描。就冲这,绯赤欲流的蜜桃,当然是阳春时节最惹眼的角色,捧场的主顾便是那不分长幼的赏花人。
(8)万树桃花,颜色太浓了一些,我把头一抬,眼睛里尽是无边的花红,燔山熠谷。寥廓的晴空下,仿佛正上演一场白日烟火。每座昂仰的峰峦都是巨大的火把,喷射奇丽的炬焰。瞧着瞧着,觉得那极目而红的光芒是悠悠飘移的,一抹一抹朝天边卷,舒展而畅意。此番花景,宜远观。周敦颐赏爱莲花,写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话,也是这个意思吧。
(9)桃树是小乔木,不高大,高大了,就不是桃树了,也少了纤秀的姿态。望着褐色枝干从泥土里伸出来,果枝轻扬,扬向太阳,这时的我,感到甜稠的汁液在汩汩中往身上流,润了心。总不能果子结得好,又怪其矮小吧!夭夭之桃,自己不会择势,而种树人能让它们高到山上去,灼灼其华就接了天,比彩云还明灿,开屏的孔雀也会艳羡。
(10)桃花,株株开得盛。漫山翻涌嫣红的波浪,这春天的光色哟,欢欣地奔淌,消融了严冬未阑的寒意。一花一叶,只消入目,心就暖了。
(11)心思细的人,会踱近桃林,让花影遮了脸。不这样,意兴似无所凑泊。我也抱此念,慢下脚,低回于丛簇的几株。心静才可瞅得真:薄薄的瓣儿蝶似的栖上虬枝,又因那浅淡的红而微含一点羞。轻吐的繁蕊软若柔丝,呼吸之间,暗觉花香袅袅。正贪享着,那边山上传来歌声,调子响到云里去。这一刻,丛桃的清芬嫩蕊,飞入梦中的芳春。
(12)山下坡上,压满了人。那么多游春的男女,在薄薄的花阴里,在幽幽的浮香中嚷着,笑着,跳着,跑着。这么鲜的春花,谁见了也要着迷,忘了回自己的家;这么热烈的色彩,能燃起爱,对画里江山的爱,心底便有了诗。花海中的观览,得着感官之悦,更得着心灵之醉。无花的生活,该是怎样的寡趣;无花的世界,该是怎样的沉暗。故此,爱花的老少愈加流露出对于人世的恋念与不舍。植物王国的芳泽,充溢情感天地。
(13)春日是多梦的季节,桃枝的繁英给远近山岭遍披锦霞,映红了东海的碧涛,更将未醒的酣梦染红。
(14)桃树的生命里,韶秀总和春光一起临世。桃花开着,春便不尽,尽了,还盼着来年呢。时序景观中留着岁时演变的痕迹,俺们心里装着十二花令,“桃花流水窅然去”,又有何忧?往复的节候中,“看看又是残冬过,满眼韶华一片春”,鲜润的桃红,在那儿候着呢。
(15)花上的阳光也是红的,催着桃子熟。过几个月,桃子露出酡颜,就该离枝。我的齿颊哟,好像叫香美的桃汁给浸甜了。
(16)待到再逢春,又是满山红。
(选自《光明日报》2019年5月3日)
10.从全文看,文章(2)至(6)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1.请赏析第(11)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

12.作者通过“乐赏风景之美”来“聊寄心底之情”,请结合文本内容概括分析,文章抒发了哪些感情。(6分)

13.有人建议把标题“梦比花香远”改为“家乡的桃花”,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训俭示康①
司马光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②;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③;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闻昔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④之讥。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 人 之 常 情 由 俭 入 奢 易 由 奢 入 俭 难 吾 今 日 之 俸 岂 能 常 有 身 岂 能 常 存 一 旦 异 于 今 日 家 人 习 奢 已 久 不 能 顿 俭 必 致 失 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御孙⑤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昔正考父⑥饘粥以糊口,孟僖子⑦知其后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石崇⑧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世寇莱公⑨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有删节)
【注释】①康:司马光之子司马康。②与其不逊也宁固:语出《论语·述而》,意思是说,与其骄傲,无宁固陋。③以约失之者鲜矣:语出《论语·里仁》。意思是说,因为俭约而犯过失的,那是很少的。④公孙布被:公孙弘,汉武帝时为丞相。史书上说他盖的是布被。⑤御孙:春秋时鲁国的大夫。⑥正考父:宋国的大夫,孔子的祖先。⑦孟僖子:春秋时鲁国的大夫。⑧石崇:西晋时期文学家、官员、富豪。⑨寇莱公:寇准,宋真宗初年为宰相,后封莱国公。  
14.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 干:追求
B.吾不以为病 病:缺点,缺陷
C.枉道速祸 速:快速、迅速
D.季文子相三君 相:辅佐
15.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B.所亲或规之曰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D.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 不赂者以赂者丧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作者先说家风,再说自己:生性不喜豪华奢侈,平生持奉崇尚节俭的准则,哪怕是遭到讽刺讥笑也不在乎;节俭也非故意违背世俗常情而沽名钓誉,只是顺应自己的性情。
B.作者以张文节为例,指出崇尚节俭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也是出于“深谋远虑”的一种举动。援引御孙的话,说明是否崇尚节俭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品德乃至命运。
C.作者以正反两面的事实为证,由远而近列举出一些人,着重说明俭能立名,侈必自败的道理。
D.这篇文章是作者为教育儿辈写的,行文比较随便,但主旨鲜明,脉络清晰。为收到教育效果,作者既现身说法,又广征博引,所以,虽是板着严肃面孔正面训诫,但作为父亲的威严却未从字里行间显现出来。
17.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3分)
顾 人 之 常 情 由 俭 入 奢 易 由 奢 入 俭 难 吾 今 日 之 俸 岂 能 常 有 身 岂 能 常 存 一 旦 异 于 今 日 家 人 习 奢 已 久 不 能 顿 俭 必 致 失 所。
18.翻译选段中画线的句子。(8分)
①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4分)

②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
赠孟浩然①
李  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②,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③,迷花不事君④。
高山⑤安可仰,徒此揖清芬⑥。
  注:①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人,早年仕途失意,后隐居。诗中孟夫子指孟浩然。②轩冕,荣华富贵,仕宦。③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曹魏时徐邈喜欢喝酒,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中:动词,“中暑”、“中毒”之“中”,此为饮清酒而醉,故曰中圣。④事君:侍奉皇帝。⑤高山,即“高山仰止”。⑥清芬,清高,芬芳。
19.诗中的第二联一“弃”一“卧”可谓形象生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其妙处。(4分)
                       
20.结合对最后一联的理解,谈谈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6分)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礼记·大学》)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论语·宪问》)
21.在孔子看来,修身的最终目的是 。(1分)
22.结合两则材料,请简要分析儒家的修身观。(5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每空1分)(6分)
(1)寄蜉蝣于天地, ▲ 。哀吾生之须臾, ▲ 。 (苏轼《赤壁赋》)
(2) ▲ , ▲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白居易《琵琶行》)
(3) ▲ ,百年多病独登台。 ▲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故木受绳则直, ▲ ,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执手相看泪眼, ▲ 。念去去,千里烟波, ▲ 。(柳永《雨霖铃》)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临危不惧,勇也。——(唐)骆宾王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
有了勇气便能粉碎厄运。——(西班牙)塞万提斯
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论中国》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习近平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参考答案】B.
“搁”应读“gē”,“悠哉由哉”中应为“游”;C.“gěng”应为“(jīng”,“糅压”应为“揉压”;D.“diān”应为“di?n”,
2.【参考答案】A 分崩离析多形容集团、国家等分裂瓦解。语境是“读书改变命运”的信念不再被信奉了,此处用“分崩离析”不当。
3.【参考答案】B “为什么贫穷”是系列公益纪录片的名称,应该将文段中引号改为书名号。
4.【参考答案】D
A.句式杂糅,删去“得益于浙江大地有着深厚的乡土文化底蕴”中的“有着”。
B.搭配不当,“友谊”不能与“汇聚”搭配,应为“汇聚力量”“收获友谊”;
C.主客颠倒,应改为“使中外游客为之倾倒”;
5.【参考答案】
①其中的“学”和“习”都含有“行” (或:“实践”) 的意思②更强调“行” (或:后者) ③“知”和“行”是相辅相成的(3分,每空1分,大体意思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6.【参考答案】(6分)
示例一:①十天建成火神山医院,彰显年轻人的责任和担当。②武汉疫情肆虐,是年轻的“逆行者”千里驰援,是青年突击队奋战抗“疫”一线。他们争分夺秒,日夜鏖战,火神山医院超快速度建成,彰显了年轻人的责任和担当。
示例二:①十天建成火神山医院,中国速度让世人惊叹。②十天能做成什么?一批批千里驰援的建设者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十天能建成可容纳千张病床的医院并交付使用。勤劳无畏的中国人创造“中国速度”,“中国速度”彰显中国实力,让世人惊叹。
示例三:①众志成城就能创造奇迹。②武汉疫情肆虐,一批批建设者从全国各地紧急驰援,同心协力,英勇奋战,共克时艰,仅用十天时间就建成了容纳千人的火神山医院。这项建筑奇迹的创造再次展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情怀和力量。
(6分,其中观点2分,围绕观点进行论述4分;三个角度,任选一个均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未围绕观点进行论述以及字数不合要求,要酌情扣分。)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10分)
【参考答案】
7.(3分)D(表述绝对,缺少限定条件“从临床经验来说”。)
8.(3分)A(“都是该病毒的传染源,都会在人群中把该病毒传染给他人”说法绝对,原文是“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无症状感染者“传播力会较弱,多是在和病人接触较多的情况下发生的”。)
9.(4分)①做好个人防护措施,讲卫生,勤洗手;②尽量不外出,不聚集;③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应及时就医;④外出戴口罩,与人保持安全距离;⑤避免直接接触不锈钢的电梯按钮、门把手、公交地铁扶手等,直接接触后要及时用肥皂或75%酒精洗手;⑥不信谣,不传谣,自觉抵制不当言论。(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4点及以上给4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二)(20分)
10.【参考答案】①内容上,这四段写桃花占尽风流,写花能入诗,写从歌声中听出乡愁,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②结构上,为下文详细描写桃花蓄势,让行文更加曲折有致。(4分,每点2分,大体意思对即可)
11.【参考答案】①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②通过嗅觉、视觉等多感官描写;③写出了桃花的形态美、情态美及其美丽芬芳;④表达了作者对桃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4分,每点1分,①②点酌情给分)
12.【参考答案】①对奉化桃花美丽景色的迷恋、热爱之情。文章描写桃园的繁盛景色,写桃树的姿态纤秀,写桃花的艳丽多姿,写游人流连忘返,抒发了迷恋、热爱之情。②对家乡的思念之真和乡愁之美。想起蒋大为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联想邬大为的创作旧事,回忆自己北大荒的经历,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③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祝愿。作者联想春尽来年又是满山红,想像过几个月桃汁浸甜齿颊的场面,题目和文中“梦”的寓意,寄寓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祝愿。(6分,每点2分,大体意思对即可)
13.【参考答案】不合适。①文中不仅仅写桃花,还多处写到“梦”,有直接叙写,也有暗示,以“梦比花香远”为题有统领全文的作用;②题目“梦比花香远”含蓄蕴藉,意味悠长,有深化文章主旨的作用;③文章语言华丽,多处引用诗词典故使文章具有浓厚的诗意和韵味,“家乡的桃花”不仅没有上述作用,而且过于朴素,与全文的语言特征显得不大谐调。所以,还是以“梦比花香远”为题好。(6分,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三、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14.C【解析】速:招致
15.D【解析】D项的两个“以”都可译为“因为”。A项的“乃”,前一个可译为“却”“竟然”;后一个可译为“才”。B.“所”,与后面动词构成所字结构,前一个表示“所……的人”;后一个表示“所……的地方”。c项的“虽”前一个译为“即使”;后一个译为“虽然”。
16.D【解析】作者并未板着严肃面孔正面训诫,但作为父亲的威严却从字里行间显现出来。
17.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错1—2处扣1分,错3—4处扣2分,错5处以上不得分)。
18.①有志于追求正道,却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羞耻的读书人,是不值得跟他谈论的。(士人追求正道,却以吃穿不好为羞耻,这样的人不值得跟他讨论。)(得分点:士、耻、者、未足)
②有地位(德行)的人如果少贪欲就不被外物所役使(不受外物的牵扯、制约),就可以走正直的路。(得分点:寡欲、役、于物、直道)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
19.(一边是达官贵人的车马冠服,一边是高人隐士的松风白云。)一个“弃”字刻画出孟浩然宁弃仕途而取隐遁的形象(1分),一个“卧”活画出孟浩然风神散朗、寄情山水的高致(1分)。一“弃”一“卧”,准确地表现了孟浩然的人生追求,描绘出其不慕荣利、迷恋山水不仕的高雅形象,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2分)。
20.尾联巧用《诗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典故,不见斧凿痕迹,以“高山”喻孟浩然,言其品格高尚,令人敬仰(1分),直抒胸臆,而仰望“高山”的形象又使敬慕之情具体化(1分);“安可仰”之叹,是作者言己之不如孟夫子,更进一步突出了孟夫子这座“高山”之巍峨峻拔,不可仰视,自己只能徒然向他纯洁芳馨的品格拜揖致敬(1分),这样写比一般的写仰望又翻进一层,是更高意义上的崇拜(1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6分)
21.使百姓安乐(1分)
22.修身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完善自身,臻于完美。(1分)儒家认为修身是格物、致知、正心的落脚点,又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始发点。(1分)修身是人的立身安命之本,也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1分)修身的目的在于安人,安百姓,在于齐家治国平天下(1分),儒家这种注重人世,经世致用,实事实功的修身思想,对中华民族克己奉公、重责任义务等民族精神的养成影响甚大。(1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
(1)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2)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3)万里悲秋常作客  艰难苦恨繁霜鬓
(4)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5)竟无语凝噎 暮霭沉沉楚天阔
四、作文(60分)
24.(60分)略。
译文:
我本来出身在卑微之家,世世代代以清廉的家风相互承袭。我生性不喜欢奢华浪费。从幼儿时起,长辈把金银饰品和华丽的服装加在我身上,总是感到羞愧而把它们抛弃掉。二十岁忝中科举,闻喜宴上独有我不戴花。同年中举的人说:“皇帝的恩赐不能违抗。”于是才在头上插一枝花。一辈子对于衣服取其足以御寒就行了,对于食物取其足以充饥就行了,但也不敢故意穿脏破的衣服以显示与众不同而求得好名声,只是顺从我的本性做事罢了。
一般的人都以奢侈浪费为荣,我心里唯独以节俭朴素为美,人们都讥笑我固执鄙陋,我不认为这没什么不好。回答他们说:“孔子在说‘与其骄纵不逊,宁可简陋寒酸’,又说‘因为节约而犯过失的很少’,又说:‘有志于追求正道,却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羞耻的读书人,是不值得跟他谈论的’,古人把节俭看作美德,当今的人却因节俭而相讥议,哎,真奇怪啊!”
听说从前张文节担任宰相时,自己生活享受如同从前当河阳节度判官时一样,亲近的人有的劝告他说:“您现在领取的俸禄不少,可是自己生活享受像这样俭省,您虽然自己知道确实是清廉节俭,外人有很多对您有张文节像公孙弘盖布被搞欺诈的讥评。您应该稍微随从一般人的习惯做法才是。”张文节叹息说:“我现在的俸禄,即使全家穿绸挂缎、膏梁鱼肉,怕什么不能做到?然而人之常情,由节俭进入奢侈很容易,由奢侈进入节俭就困难了。像我现在这么高的俸禄难道能够一直拥有?身躯难道能够一直活着?如果有一天我罢官或死去,情况与现在不一样,家里的人习惯奢侈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不能立刻节俭,那时候一定会导致无存身之地。哪如无论我做官还是罢官、活着还是死去,家里的生活情况都永久如同一天不变呢?”唉!大贤者的深谋远虑,哪是才能平常的人所能比得上的呢?
御孙说:“节俭,是最大的品德;奢侈,是最大的恶行。”共,就是同,是说有德行的人都是从节俭做起的。因为,如果节俭就少贪欲,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不被外物所役使(不受外物的牵扯、制约),就可以走正直的路。没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能约束自己,节约费用,避免犯罪,使家室富裕,所以说:“节俭,是各种好的品德共有的特点。”如果奢侈就多贪欲,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贪欲就会贪恋爱慕富贵,不循正道而行,招致祸患,没有地位的人多贪欲就会多方营求,随意挥霍,败坏家庭,丧失生命,因此,做官的人如果奢侈必然贪污受贿,平民百姓如果奢侈必然盗窃别人的钱财。所以说:“奢侈,是最大的恶行。”
过去正考父用饘粥来维持生活,孟僖子因此推知他的后代必出显达的人。季文子辅佐鲁文公、宣公、襄公三君王时,他的小妾不穿绸衣,马不喂小米,当时有名望的人认为他忠于公室。石崇以奢侈靡费的生活向人夸耀,最终因此而死于刑场。近代寇莱公豪华奢侈堪称第一,但因他的功劳业绩大,人们没有批评他,子孙习染他的这种家风,现在大多穷困了。其他因为节俭而树立名声,因为奢侈而自取灭亡的人还很多,不能一一列举,上面姑且举出几个人来教导你。你不仅仅自身应当实行节俭,还应当用它来教导你的子孙,使他们了解前辈的作风习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