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期末学情检测
初一地理样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总分:________ 等级: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答案字母符号写在下面相应的表格中。)
1.如右图所示实验能够揭示的地理事实是( )
A.天圆如张盖 B.地球是个球体 C.地方如棋局 D.地球是正方体
2.下列有关地球仪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依照地球形状按一定比例缩小制成的地球模型
B.地轴是一根假想轴
C.地球仪上的点和线都是真实存在的
D.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了解地球的全貌
3.2020年1月,湖北武汉(30.52°N,114.32°E)爆发了新型冠状肺炎。武汉位于甲、乙、丙、丁四地中的(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4.下列关于东西半球分界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
A.0°经线和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赤道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20°W经线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D.23.5°N的纬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于2020年10月26日至10月29日在北京召开,读图完成5-6题。
5.泰安市某全国人大代表参会前想要了解北京的位置,应查阅( )
A.世界政区图 B.中国政区图 C.中国气候图 D.山东省政区图
6.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期间,地球公转位置位于( )
A.②—③之间 B.③—④之间 C.④—①之间 D.①—②之间
7.地图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如图是“车载导航仪面板示意图”,车载导航仪面板示意图中使用的地图是( )
A.地形图 B.气候分布图 C.人口分布图 D.电子地图
8.下列常用图例符号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9.下列剖面图能反映出MN线地形起伏状况的是( )
A. B. C. D.
10.如图是我国某野生动物保护区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岩羊喜欢在陡峻的山崖活动,根据这一生活习性,最有可能在图中哪处发现岩羊踪迹?( )
A.① B.② C.③ D.④
11.人们说地球是“水的行星”,地球上陆地与海洋的面积比约为( )
A.2:8 B.3:7 C.4:6 D.5:5
12.下列不能说明海陆变迁的是( )
A.喜马拉雅山的海洋生物化石 B.地球表面的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C.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人类活动的遗迹 D.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
13.读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处多火山、地震 B.乙处海洋面积不断缩小
C.丙处山脉海拔缓慢上升 D.丁处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处
14.如图为世界局部地区海陆分布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①处为岛屿 B.②处为半岛 C.③处为海洋 D.④处为海峡
5.当地震来临时,下列自救方法可取的是( )
A. B. C. D.
16.下列语句中,描写气候的是( )
A.昆明四季如春 B.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7.2019年8月10日至12日台风“利奇马”在山东省登陆受其影响10日夜间至13日,泰安市有暴雨到大暴雨,根据当天的天气推测这天的卫星云图上泰安市的颜色主要为( )
A.白色 B.绿色 C.蓝色 D.黄色
18.据气象台预报,某地元月15日,白天到夜里有中雪,西北风3-4级,最高气温4℃,最低气温-5℃。下列天气符号,能正确表示此天气预报内容的是( )
A. -5℃~4℃ B.-5℃~4℃
C.-5℃~4℃ D.-5℃~4℃
19雾霾的有害成分主要来自汽车、工厂、家庭燃烧化石能源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直径小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危害非常大。下列减少雾霾天气的措施合理的是( )
①禁止使用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 ②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③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使用清洁能源 ④倡导低碳生活,增强全民的减排意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如图工具是用来测量( )
A.气温 B.降水量C空气湿度 D.风向、风力
21.甲、乙两地中( )
A.年温差甲地小于乙地 B.冬季气温甲地低于乙地
C.甲地降水集中于夏季 D.乙地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22.读安第斯山脉南段及AB两地的气候资料图完成下题。造成AB两地降水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海陆分布 D.洋流因素
23.如图①②③④位置中,降水可能最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4.某地区一年中每1000人当中,出生并成活19个婴儿,死亡2人,则这个地区一年中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
A.0.2% B.2.1% C.1.7% D.1.9%
25.如图,下列叙述可由“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中分析得出的是( )
A.世界人口数量在不断增长 B.1900年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缓慢
C.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一直以来都比较均匀 D.人口数量的变化与自然因素无关
26.如图中所示男子生活在亚洲西部喜欢穿白色宽松棉质长袍。该男子所在地区使用的语言是( )
A.英语 B.阿拉伯语 C.西班牙语 D.汉语
亚洲地域广阔传统民居深受自然环境影响。下图示意亚洲东西部传统民居差异,读下图完成27-29题。
27.西亚沙特阿拉伯传统民居“平顶厚墙小窗”,反映当地环境特征是( )
A.潮湿 B.干旱 C.寒冷 D.温暖
28.日本传统民居多采用较轻的木质材料,主要原因是( )
A.地震频发 B.石料缺乏 C.土质疏松 D.山洪多发
29.北京迎来早晨的第一缕阳光时,甲地正处于深夜。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球公转 ②地球自转 ③经度差异 ④纬度差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0.有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B.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C.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
D.部分发达国家资源丰富在经济发展中无需与他国合作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初中生小李和爷爷在十一期间,去山区游玩。根据下面提供的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图中两山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米,该图的等高距是_________米。
(2)小李为了让爷爷上山更容易。选择坡度更缓的_________(甲或乙)处出发,理由是_________。
(3)李庄位于吴庄的_________方向。小李量得两村庄图上距离约为1.2厘米,实地距离为_________千米。
(4)根据李庄、吴庄所处位置,最有可能遭受到泥石流威胁的是吴庄,因为该村庄处在_________(山体部位)附近。泥石流发生时,①、②两种逃生方向正确的是_________。
32.读下图,回答问题。(6分)
(1)图(1)是地球_________(选填“自转”或“公转”)运动示意图,其运动一周的周期是_________。
(2)图(1)中,当地球运动到B点时这一天是24节气中的_________,太阳直射的纬线是_________,这是太阳光线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北位置。
(3)读图(1)可知,南半球季节和北半球季节_________。
(4)通过图(2)可以看出,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全球划分为五个带,泰安所处的温度带在图中的代表字母是_________。
3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
(1)图1A、B、C、D四个半球中,丙半球为_________(填字母)。
(2)图1中数字所代表的大洲、大洋是:①_________洲,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洋是_________(填序号)。
(3)图1中⑤⑥两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__。
(4)读世界不同纬度海陆分布比例示意图(图2),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甲、乙两地中,表示陆地的是_________。
3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读图,④是_________气候,下列图中_________图基本反映了这种气侯类型的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状况。
A. B. C. D.
(2)①地为青藏高原,与同纬度的②地相比在同一季节竟然出现近30℃的温差,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的家乡山东省属于_________气候,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的亚欧大陆_________部。
(4)③地气候的气候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三幅景观图中能够反映⑤地气候特征的字母代号是_________。
A. B. C.
3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从纬度位置看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低纬度地区和_________纬度地区;从海陆位置看,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沿海、内陆)地区。
(2)①地区主要分布着_________人种,②地区居民主要使用_________(语言),①②居民主要信仰_________教。
(3)目前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很多同题,请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两点)。
36.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尝试完成下面的地理探究活动。(7分)
探究主题:环境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探究过程:
(1)水源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水源的有无、远近影响农业灌溉以及人类生活饮用水,同时,水源影响交通运输。所以聚落多分布于__________________。
(2)气候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气候温和湿润的地区聚居的人口多聚落也较多,且规模较大;气候寒冷的两极、干燥的沙漠地区和气候_________的热带雨林地区人口少聚落也少。说明聚落的特征受气候的影响。北极地区生活的人们其民居特点最有可能是_________(填字母)。
A.墙厚的土屋 B.窗少的石头房 C.通风气的高脚屋 D.冰屋
(3)地形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从“不同海拔地区的人口分布”图可以看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_________米以下的_________(平原/山地)地区,聚落分布较多。
(4)其他环境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从“聚落的发展演变过程”图,可以看出影响其形态变化的因素还有_________条件。
探究结论:
(5)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在水源充足、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_________的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也有利于聚落的发展。
第一学期期末学情抽测
初一地理样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C
D
C
B
C
D
B
D
C
B
B
C
A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A
B
C
B
A
B
B
C
A
B
B
A
C
D
二、非选择题(共计40分)
31.(8分)(1)51 40
(2)甲 甲路线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3)东北2.4
(4)山谷①
32.(6分)(1)公转一年
(2)夏至北回归线(或23.5°N)
(3)相反(4)B
33.(5分)
(1)C (2)非 ⑦ (3)巴拿马运河(4)甲
34.(7分)
(1)热带雨林D (2)地形因素 (3)温带季风东
(4)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5)A
35.(7分)
(1)中沿海 (2)白色英语基督
(3)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
6.(7分)(1)河流沿岸 (2)湿热 D
(3)200平原 (4)交通 (5)交通运输便利